高考作文审题指导

发布 2021-02-20 20:17:28 阅读 5396

审题的含义:审题就是仔细地审查研究题目,揣摩命题者意图,从而确定写作要求、主题立意、选材范围、表现手法等。

命题作文,不管是全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都有一定的写作要求。写作者只有明确这些要求,把握命题者的出题用意,写出的作文才不会走样。

当前,话题作文作为一种重要的题型,已经占据考试的半壁江山。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题目所限定的话题往往只规定了写作内容的指向和范围,写作的空间很大。因此,写话题作文时,首先应弄清话题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弄清话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是作文的第一关。

符合题意”也是高考作文评分的第一条。

所谓题意就是命题者在题干、材料、话题和要求中所体现出来的考查意向,诸如内容、范围、中心、文体、字数等方面的要求。要使文章符合题意,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对材料所给的情境、题目、要求,反复思考,全面领会。

二是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确切理解它们的全部含意,不折不扣地按规定要求作文,诸如试题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等;

三是要恰当地把握审题方面宽严的尺度,了解命题中的限制性和启发性。特别要明确话题作文题目的构成及其作用。

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或注意四部分构成。话题作文的材料起到了由头或引子的作用,或提供一则事实或讲述一段小故事或给出一幅组漫画等,用意在于激活考生思维和想像,引起写作的兴趣,将作文引入话题材料所提供的情境。提示语的作用或是对材料作解释说明,或是补充介绍,帮**生更有效地理解材料,更有效地打开思路。

话题是由材料申述引发开来的,是在材料的基础上提取出来的作文的中心议题或题旨。话题和材料的关系既可能是话题范围仅仅是材料蕴含的意义中的一部分,也可能是话题范围远远超过材料所蕴含的意义。要求或注意则是对作文提出一些具体诸如立意、选材、文体、题目、篇幅等方面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不得突破。

之把握题旨确定体裁。

一把握题旨。

题旨,即题目的主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把握题旨,就是耍弄清题目本身的含义,揭示其本质;同时选择恰当角度,确立文章中心。

怎样才可以把握题旨呢?

1.咬文嚼字,抓关键词。

有些题目通俗易懂,如《一件有意义的事》,这样的题目审题难度不大,一眼就能看懂题目要求。“一件”“有意义”是这个题目审题的关键。

也有不少题目既要弄懂字面的意思,更要弄懂其深层的含义。如《特殊的一堂课》就不能写成一堂普通的课,而要体现特殊性。可以在“课”这个词上做文章,只要是起到教育作用的,就可以视为一堂课。

比如:教室里,一团废纸醒目地躺在过道中间,来来往往的同。

学视而不见,只有他弯腰捡了起来,老师说是故意这样做的,考验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为集体着想的意识,这是特殊的一堂课。社会中、家庭里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特殊的一堂课”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2.整体理解,抓住语境义。

有些题目字面的意义是确定的,而所指的内容却是可以变化的。审题时,就要抓住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变化。如《我长大了》,“长大”不能仅仅理解为年龄变大了,个子长高了,而是指思想成熟、经验增长、能力增强等等。

再如《脚印》,“脚印”也不能仅仅理解为人走路时留下的痕迹,还应写出人在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点点印记:一次失败,一点成功,一份体验,一种收获,等等。

二确定体裁。

在拿到作文题的时候,第一步应明确这篇作文可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首先,抓住语言标志确定体裁。

一般来说,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较明显的语言标志,抓住这些语言标志,就可以确定所要写作的文章体裁。记叙文常见的标志有:“记…‘人…‘事”等,如《值得赞美的人》《记一场特殊的比赛》《那件事,我永难忘记》等;议**常见的标志有“说”“论”“议”“谈”“读……有感”“…的思考”等,如《论尊师》《说今天》《读{背影有感》《一滴水引起的思考》《流水的启示》等;说明文常见的标志有“介绍”“…的制作方法步骤”“…的自白”等,如《介绍一本书》《电视机的自白》《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等。

其次,根据题目意思确定体裁。

题中如涉及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往往要求写成记叙文,如《难忘的一课》《这是我的责任》《金色童年》《成功的喜悦》《五年以后的我》《他她是这样一个人》《生活的一页》《父母眼中的我》等;有的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是一个判断,赞成或反对一种观点、一种主张,这样的题目可以写成议**,如《爱拼才会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有的题目平实,直接指明要阐述的事物或事理,可以写成说明文,如《我学语文的方法》《我的小天地》等。

再次,有些文题带有象征意义、抒情意味或可以进行多种理解,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适合的体裁,如《礼物》《脚印》《路》《习惯》《暖流》等。以《礼物》为例,可以谈自己对礼物的看法,写一篇议**;也可以写一件礼物维系的朋友感情,写成一篇记叙文。再如《暖流》,可以记老**母的教导如暖流般温暖了我而写成一篇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谈自己对这件事看法的议**,甚至可以写成介绍暖流的说明文。

这就是说要根据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同时字斟句酌,抓住文章写作要求的关键。

1.通过添加成分法来界定范围,明确重点。如作文题《盼》,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在中心词前添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来帮助确定写作范围,像“我的期盼”、“家庭的期盼”、“师生的期盼”、“社会的期盼”等。

当然,不管在什么范围内,“期盼”总是文章要表现的重点和关键。

2.运用短语分析法界定范围,明确重点。如《父母眼中的我》,“父母眼中”是作为定语修饰中心词“我”的。

因此,这个题目要求写“我”,而这个“我”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我,而是父母眼中的“我”。在朋友眼中,“我”可能是一个能干的人,父母眼中我却什么都不会做;同学眼中“我”可能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学生,父母却总认为我贪玩,不用功;老师眼中“我”能顾全大局,替人着想,父母却总说“我”任性,长不大。文章就是要站在父母的立场上,写另一个“我”。

“父母眼中”是审题的关键。

当然,作文应规定在个人的实际生活经验这个大范围之内,写自己最有感情的人,写自己最有感受的事,写自己最有感触的情。这样的文章才言之有物,才鲜活生动。

之话题作文审题。

审话题。审话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审出话题丰富的内涵,二是审清话题中的限制。

1.审内涵:有许多话题包含了很丰富的内涵,有现实的、历史的;有物质的,精神的;有传统的,现代的;有个人的、社会的等。

深刻理解话题内涵,对我们写作话题作文、开拓思维有很大的帮助。一般情况下,话题的内涵包括本义和引申义两个方面。

如2023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高考作文审题指导

近年来,在高考评卷场上,常常可以发现有的考生由于未审清题意而写出了离题之作。如2004年的话题作文 语言与沟通 有的考生把 语言 这个概念泛化了,写了山的语言 水的语言 鸟的语言 牛的语言 狗的语言。2005年的话题作文 纪念 有的考生写成了一般的 怀念 如怀念高中生活,怀念已经去世的某个亲人。20...

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怎么审题

高考作文怎么审题。一 命题作文。去年有六个省 市考了命题作文。命题方式大概有这么几种 1 用一个词作题目。如辽宁的 肩膀 即可用该词的本义,这是实写 也可用其比喻义 责任 依靠等 这是虚写。2 用短语做题目。北京的 北京的符号 是偏正短语,要注意其修饰的成分 北京的 因为它决定符号的地域特色。湖南的...

高考作文指导 如何审题

导语 高考在即,还是有不少考生对语文卷中的作文题感到心中没底,其实作文只要审好题,就离成功不远了,下面我们来看看高考作文如何审题。下面就以xx年上海卷高考作文试题为例,谈谈落笔前正确审题的重要性。题目 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近年来,在课堂教育之外,以下现象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广角镜 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