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数学教学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发布 2021-01-09 06:11:28 阅读 1446

——整合知识成系统,归纳方法悟道理。

开滦一中张智民。

转眼之间,斗转星移,感觉还没从高三紧张的备考气氛中走出来,学生又出现了新的替换。回顾过去的一年或者说三年,有辛苦,更有欣喜;有困惑,亦有收获。庆来老师前几天给我**,认为我带的2014届瑞丰珍珠班还是有一些成绩的,让我做个回顾总结,作为市教研会的一个学习材料。

说实在的,远离市教研室的各项活动大概也有十年之久了,今日提笔颇有些诚惶诚恐。要说成绩,我也认为还是有一些的,但是并不耀眼,只是让每个学生尽展所能、各如其愿罢了。我们两个班的数学平均成绩大概是120多点,我所带的二班51人参考,100%上了二本线,39人上了一本线,26人总分突破了600分大关,么依璇同学以684的高分被浙江大学录取。

但这些,真的不算什么,看看唐一的英才班,班平均660多啊!这也恰是我们这三年的痛苦所在!我们这两个珍珠班的学生是开一最好的生源——这是和开一普班学生比的结果;但是,这100多人里面当年的中考成绩没有一个够唐一的录取线的——我说的是唐一的普班。

这一点,庆来老师比我更清楚。可是,三年来,我们一直在奋力追赶唐一的英才班。人生的痛苦,就在于追求一些错误的东西,正如孟征老师所言:

你们有的学生连记忆关都没过,怎么和我们比!?所以说,我们最后的高考成绩还算是令人满意的!似乎有些跑题了,下面言归正传。

要说什么经验之类的,真的谈不上,无非是一些老生常谈和自己的一孔之见。要说备考,严格讲不是高三一年的备考,而应该是高中三年的备考。我把今天要讲的东西概括成一句话:

整合知识成系统,归纳方法悟道理。

每年一度的高考备考早已拉开了序幕,如何提高高考数学复习的效率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许多学校、许多老师都有非常成功经验,也取得了卓著的成效。下面就我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谈一谈我的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下面我分四个方面说:一、现状分析;二、《平面向量》第一课时设计意图;三、提高复习效率的几点建议,四,对三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现状分析。

高中三年的新课绝大多数学校两年全部学完,留下足足一年的时间进行复习。三百多个日日夜夜,三百多节课。我们的老师、学生拼了老命地干,到最后还是忧多喜少。

我常见到许多这样的学生,一走出考场就会发出感叹“唉!都是老师讲过的,我怎么就是没想起来?真可惜!

”是啊!老师明明讲得很清楚的问题,学生也练到了位,为什么考起来,还是不会呢?我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没处理得好,一是知识零散,没形成系统,到要用的时候从大脑知识库中提取不流畅。

二是上课讲的数学方法只是停留在一个一个的解题方法上,没有悟出其中的道理,故遇到新的问题情境思维就断电,思路不通畅。三是对老师的依赖性过强,离开老师就不知从何处入手。怎么办呢?

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即:整合知识成系统,归纳方法悟道理。

换句话说既要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又要使学生见到新情境能悟出问题的本质,从而很快找准解决问题的方向。

二、《平面向量》第一课时设计意图。

平面向量》这一章高考主要是在两个方面出题:一是考查向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的基础题。一般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只要掌握了基础的知识,基本方法就行。当然也不排除向量本身的小综合考能力。近年来,这种小综合的问题多出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灵活运用上。

二是以向量作为工具,考查其他的知识与方法。一般是个大题,经过这几年的打拼,向量的触角已经延伸到数学的各个知识领域了。作为第一课时,我设计成六个步骤:

第一步:以一道最新高考题为背景引入本课题,高考复习要关注高考题材。

第二步,让学生自己来架设知识的网络结构。从而整理本章节知识,并形成知识系统。

第三步,学生先做一组基础练习,目的是自我复习,回顾向量的基础知识。并进一步检测学生知识储备状态。

第四步,经历与近几年高考真题亲密接触,一方面体验高考命题的方式、方法,深度与广度。另一方面,通过变式掌握通性、通法,并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纵观近几年高考中有关的平面向量题,向量的基本运算及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每年高考出新题的土壤。其实解决这种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在复杂问题中先找准目标,然后寻找与目标有关的向量的闭合回路,一个闭合回路列一个向量等式,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引导学生去领悟如何找准目标,如何找闭合回路并列出向量等式。

第五步,初步体验向量作为工具与其它知识的整合、交汇的方式方法。

第六层,精心设计课后针对性练习。这一点,深受滦县一中现任校长刘玉东的影响。

通过六个层次环环紧扣,使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都有望实现。

三、提高复习效率的几点建议。

一)、整合基础知识成系统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高考复习千头万絮,讲什么,讲多少,怎么讲,当然看高考考什么,考多少,怎么考。纵观近几年各高考试卷,分析发现高考的试题**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产生:

课本是试题的基本**,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大多数试题的产生都是在课本的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结果。所以,我们的做法是:回归课本,狠抓基础,开拓创新。

比如,(2013大纲8)椭圆c:的左右顶点分别为,点p在c上且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是,那么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在考试中如何避免小题大做,快速入题,快速求解呢?

其实,我从课本中提炼出椭圆的的“第三定义”:动点到两定点a、b的连线的斜率之积为一个非零常数m,则动点轨迹(1)若m且则动点轨迹为椭圆(去掉ab两点);

2)若,动点轨迹为圆(去掉ab两点);

3)若m>0,动点轨迹为双曲线(去掉ab两点);

而这个结论是课本习题结论的一般化:结论引申:(人教选修2-1复习参考体10)已知abc两个顶点a、b,边ac、bc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m,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

略解:(1)若m且则动点轨迹为椭圆(去掉ab两点);

2)若,动点轨迹为圆(去掉ab两点);

3)若m>0,动点轨迹为双曲线(去掉ab两点);

而上述习题是课本例题的引申:例1(人教选修2-1例3)已知abc两个顶点a、b,边ac、bc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

而这个条件中的m在椭圆中其实,而在双曲线中。有了这些知识做铺垫,上述选择题则可快速的解选b,几乎没有运算量。再比如:

已知椭圆的左、右顶点分别为和,垂直于椭圆长轴的动直线与椭。

圆的两个交点分别为和,其中的纵坐标为正数,则直线与的交点。

的轨迹方程( )

a、 b、 c、 d、

该题亦可快速求解显然为c。

下面我们再看这个知识点在历年高考**现的频率:真题再现:

1、(2023年高考四川卷文科21)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动点与两定点、构成,且直线的斜率之积为4,设动点的轨迹为。[**:学科网]

ⅰ)求轨迹的方程;

ⅱ)设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轨迹相交于点,且,求的取值范围。

2、(2023年高考北京理科(19))(本小题共14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b与点a(-1,1)关于原点o对称,p是动点,且直线ap与bp的斜率之积等于。

ⅰ)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ⅱ)设直线ap和bp分别与直线x=3交于点m,n,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与△pmn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进一步**:逆命题也成立:

若a、b为椭圆的左右(或上下)顶点,p为椭圆上异于a、b的任一点,则。(双曲线结论类似)。

更上层楼:若a、b为椭圆的两点,且a、b关于原点o对称,点p为椭圆上异于a、b的任一点,则。(双曲线结论类似)。

真题再现:(2011江苏)在此不再赘述。

故复习中使基础知识成系统是提高效率的前提。也就是说教师在讲知识同时更要讲联系(横向、纵向、内部、外部)。即一轮复习中要做到: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复习。高三第一轮复习要建立网络化的知识结构,把局部知识组织整合成整体。这种综合至少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各章节内部知识以图、表等形式,构建知识网络.理清知识脉络,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与经验体系.知识一旦形成网络,相互支撑,利于理解、记忆与掌握,便于迁移与运用.如“函数单调性”,要明确:

1)“函数单调性”是函数在定义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2)“函数单调性”特别强调“区间”这一形式.

3)如何判断函数单调性?求函数单调区间有哪些方法?定义法、复合函数法、导数法等。

4)如何证明一个函数是增函数或者减函数?定义法、导数法。

5)单调性有哪些应用?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求函数的最大、最小值;证明不等式,等等.以简单的例子为载体,加深理解;比如函数f(x)=是理解单调性的好例子.

二是按主题的整合。将不同单元、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所学的数学知识提炼加工,建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便于记忆、储存、提取和应用。

三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分支联通。比如函数的最值,涉及到代数、平面三角与几何的有关知识,产生最值的背景又可能与代数、三角、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及解析几何相联系;

四是各知识块之间的交汇与融合。比如以向量为工具研究函数、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等等。

当然,第一轮复习应以第一点为主,后几点主要在第二轮。也可以在第一轮复习的后时段,同时进行小范围的整合、联通、交汇与融合。

历届高考题成为新高考题的借鉴,特别是全国题,它的发展变化在各省市命题中起引领作用。

课本与课程标准的交集成为高考题的创生地带,不能忽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理念,新内容,对命题者的影响。

高等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问题为高考题的命制提供背景,这既是高考考查潜能的需要,也是命题者学术背景使然。

竞赛题的背景改编等——我就特别关注2023年10月份的河北省数学竞赛。

也就是说命题者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俯视高中知识。也许他的一个灵感就是一个好题。我们也常会去猜测命题者的意图,比如07年江西高考理科16题,那个动圆的填空题。

我跟学生讲,可能是命题者苦思冥想,然后,走到一个水坛边,很随意地丢一个石头过去,看到不断泛起的水波,一个一个扩大的圆,从而产生了灵感。于是创设了一个动圆问题。又比如某年的钟表概率题,也许是命题者久久不得入题,无意间拔弄自己的手表而产生灵机一动,用钟表作为背景来考查学生的概率问题。

当然这是我瞎猜的,我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现在高考题的触角已伸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只有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想靠猜题押题或大量练习是无法成功的,最多会很偶然地碰上一个,也与事无补。

2019届高三物理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宿州市2012届高三物理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二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是以单元 章节为体系,按照高考考纲的要求对所有知识点逐一排查,对每个物理概念 规律,不仅知其然,有的还要知其所以然,基本弄清了它的来龙去脉,但综合程度不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够强。希望在第二轮复习中,依据新的考试说明对复习内...

2019届高三教学工作总结

林剑。历经三届高三毕业班的备考工作,在领导和老师们指导 帮助下渐渐成长起来,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感觉收获很多。刚刚送走的2010届是我参加工作以来带毕业班的第三届,我主要负责高072和07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年以来,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安排,爱岗敬业,兢兢业业,认真 完满地完成了任务...

2019届高三教学工作总结

陈行辉。本学年,我担任高三 1 2 7 11 三个理科班的生物科教学工作,虽然是多次上高三,对于高三教学有一定经验,但我深感责任重大,对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教学基本情况 高三 1 2 班是理科a层班,7 是理科艺体班,15班是理科复读班。本学年接手教学任务后,我首先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