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文昭。
**:《决策探索》2023年第22期。
***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个也不能少,—个民族都不能少。”可以说,“—个都不能少”,体现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追求。
如何科学地理解全面小康“—个都不能少”,很有讲究。
一个都不能少”是指群体而非个体。
一个都不能少”是指群体,而不是个体。所谓群体,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一个“民族”不能少,一个“地区”不能少,一个“阶层”不能少。之所以是指群体而非个体,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群体人数多,动辄成千上万,乃至几百万、几千万。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不足10%;中国的农村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6亿多人;中国的贫困人口现今仍有7000多万;此外,中国还有残疾人群体,有8500多万。以上几个群体,都是数千万乃至数亿人的规模,如果达不到既定的水平,当然不能说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
第二,群体之间涉及民族平等、地区平衡、阶层和谐等重大政治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国家战略和政策加以调节,**有义务解决这些问题。即使有的少数民族人口不多,但它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所以,决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相比较而言,“一个都不能少”不太适用于个体。这是因为:一是很难达到。
不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即使是当今最发达的国家,仍然有人处于贫困和掉队的状况。二是不可控制因素。造成个体掉队的,有时往往不是政策性因素,而是其他自然的或个人的因素。
天灾人祸等在任何社会、任何时候,都难以避免。国家政策不可能具体针对某个人,而只能针对人数相对多的群体。当然,对于个体贫困,也要努力做到精准扶贫,不能撒手不管。
全面小康”不能理解为百分之百的人都达到小康。否则,在逻辑上是机械的,在概率上也是不可能的。如果足够高的比例的人达到了全面小康要求,比如99%的人达到了小康,就应该算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当然,没有达到水平的个体人数,在绝对数量上要少,在相对比例上要低。在中国这么大而复杂的国家,一百个人中有一个掉队,就是一千多万人;一千个人中有一个掉队,也是一百多万人。
一个都不能少”是指底线而非中线。
一个都不能少”,在水平上应是指底线,而不是中线。所谓底线,就是最低要求、及格要求,而不是社会平均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与补缺是同时进行的。
发达地区要继续加快提高水平,落后地区亟须加快弥补短板。不是要发达地区停步等落后地区,也不是生硬地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拉平,而是致力于落后地区的加速发展、避免掉队。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还很不平衡,地区差别、城乡差别、阶层差别都比较突出。比如城乡差别,人均收入差近3倍,在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差别甚至更大。现在距离2023年仅有5年时间,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这种发展差距的基本格局都难以有根本上的改变。
从绝对意义上说,即使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以很快的速度发展,5年也达不到现在有些发达城市的水平,更何况这些发达城市也在发展。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有些差距,西部地区即使加快发展,也难以在短期内从根本上缩小。因此,全面小康社会要努力缩小差距,但近期内不可能达到地区、民族、阶层的绝对均衡发展。
对于发展滞后的民族、地区和阶层来说,需要努力的是达到既定的底线,即绝对水平达到多少,相对增长率达到多少。从绝对水平来看,“一个都不能少”只能定在贫困线。中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在5年之内能够基本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就很不容易了——这还是在贫困线不变的情况下,而中国的贫困线在国际上是比较低的。
贫困地区有的吃水难、行路难,有的用电难、上学难,有的就医难、贷款难。要突出解决这些影响基本生活的问题,而不能简单地向发达地区和城市看齐。又如,相对增长率要达到什么样,就是与自己比要提高到—定程度。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3年翻一番。落后群体如果实现了翻番,就是达到既定的目标。
一个都不能少”靠发展更靠保障。
一个都不能少”从根本上、长远上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难以保障就业和居民增收,难以保障民生和社会稳定,更谈不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全国的总体发展,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
对于落后地区,仅靠全国发展的带动不行,还必须重点解决落后地区的内部发展。只有通过加快发展,才有可能迎头赶上,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外在的拉力,还要加上内在的动力。
短期内全国一盘棋的支持见效快,而从长期看,提升内在的动力最关键。
一个都不能少”就短期而言,需要强化社会保障。贫困地区都有深刻的历史和环境原因,绝不是一时可以改变的,更不是短短5年时间可以改变的。要在预定的期限内全部达到底线标准,需要社会保障的安全网来“托底”。
社会保障的范围、社会保障的水平,决定着我们的底线在**。
从“都不能少”到“都不能掉队”
培智学生个别化教育。衡水市特殊教育学校张美。一个都不能少 这部电影大家都很熟悉,里面的小老师魏敏芝总是执拗地强调那句 一个都不能少 这反映了当时由于贫困,我们教育所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流失。特殊教育也是这样,我们都经历过努力防止学生流失的那个阶段。而今天我们的口号改成了 一个都不能掉队 这说明什么...
都不能少》 节选
一个都不能少 节选 初三。教案 一个都不能少 节选 方案一 教学目的 1 理解 希望工程 的人文关怀及社会意义。2 激发学生珍爱生活 热爱学习的欲望,从而坚定刻苦学习 报效祖国人民的志向。3 引导学生了解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特点。4 培养学生欣赏电影文学剧本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1 剖析人物动作 表...
都不能少 节选
精选公文范文。一个都不能少 节。选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 谢谢。教学建议。一 内容和思想主题 一个都不能少 写的是一个20世纪90年代的一所农村小学的故事。地处塞外的王家沟村水泉小学唯一的老师王校长要回家看望病危的母亲。村长找来小学毕业的张春花代一个月的课,并交代这期间学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