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发布 2020-04-27 14:03:57 阅读 2939

或许是许鞍华无法改变的风格,喜欢用同兄弟连类似的当事人的回忆体,来讲述过去的故事。

影片改编自东江纵队真人真事,以香港解救文化人为切入点,却讲起了方老师母女俩被迫卷入抗日洪流的底层挣扎。

影片中重要角色均为女性,两个男主角彻底沦为陪衬,这是导演的特色。两位男主中,李锦荣身陷敌营,类似于叶问1中林家栋饰演的日军翻译,可以说他是汉奸,但他却暗中帮助主角的抗日工作,还与一位日军军官产生了父子情谊,算是一言难尽的角色。

刘黑仔这位短枪队长则要纯粹的多,仿佛天生的游击队员,就是为乱世而生,行走于各地斗争前线,还启迪了方老师的抗日决心。

两女一男的设定注定了会有三角关系的产生,本片也未能免俗,好在革命情谊还是胜过了小情小爱,最终主角们都没有进一步升华彼此的感情。

严格来说,主角母女俩都是游离于抵抗与认命的边界,这符合底层百姓面对大灾大难时候的初始心理状态。

影片耗费了大量篇幅来刻画日占时期,香港的平民百姓、逃亡者、殖民者和占领者的生活百态,并没有刻意抹黑日本人,也不神化抗日英雄。

甚至笔者觉得这部电影中,英雄并不存在,是一种去英雄化的处理,稍微符合神剧中主角设定的大概就是刘黑仔了。

方老师阴错阳差的帮助刘黑仔的任务,又因此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地下工作者,但是她的状态或许只是,想要做些什么,但还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且还没有完全坚定下来自己一定要这么做。

她的想法,其实很烂俗——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就没人会这么做了——却又很关键。

大部分老百姓都不是天生英雄,促使他们投身一件伟大事业的动机,也许就这么简单。

然而当母亲卷了进来,并且因此失去性命,而且前男友李锦荣的处境也被她获知,她放弃了营救的同时,也真正实现了自己从小市民到反抗军的身份与心理转变。

虽然这部电影许鞍华的痕迹很重,但它毕竟是一部献礼片。

比起建国大业那种纯粹的流水账段落拼凑而成,本片同建党伟业倒有几分相似,剧情相对比较连贯,有明确的主题与主角。

由电影中某位角色的老年形象来担任叙述者,回忆过去的故事,给本片增加了几分历史纪录片的质感。

这种处理方式直接充当了电影旁白,也为导演省去了故事衔接的麻烦。每当一个剧情段落告结,让当事人出来说几句,就能开启新的叙事,引出一段新的剧情。

电影的配乐就有些不走心,挂名久石让,部分段落一听就是日片风格,但是整体并不出彩,也没有叫人印象深刻的**。

越来越多的香港导演投身到主旋律电影的洪流中,明月几时有做出了献礼片该怎么拍的范本。

一个极有个性的导演,在政治任务面前没有失去自我,保持了一贯水准,坚持了自己的风格,让人人喊打的主旋律电影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

建党伟业已然让主旋律电影具备了可看性并有一定程度的娱乐性,林超贤和许鞍华则真正迈出了这一步。

不得不期待,接下来擅长黑帮电影的刘伟强能给建军大业带去些什么。这是一个抗日片吗,还是谍战片,或者动作片,其实都不是,这仍旧是许鞍华的市井生活片。

推荐悟空传电影观后感悟空传电影观后感悟空传观后感。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1942年冬,香港沦陷,众多文人雅士被困香港,一场 胜利大营救 在香港东江游击队的秘密行动下顺利实施,救出被困于香港的茅盾 邹韬奋等八百多位文化人士。面对日军的侵占,疯狂抢掠,以年轻小学教师方兰,短枪队长刘黑仔,文艺青年李锦荣,为了与日军对抗,他们不怕分离,不怕牺牲,一心只为着使更多人参与到抗战运动...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2019字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明月几时有观后感。许鞍华又拍时代戏了,上一部许鞍华的作品也是时代戏,同样是讲 时期的 时代 而这一部,则是讲抗日时期,东江纵队故事的 明月几时有 又是一个取材于真实历史的故事。或许 对于许鞍华有着特别的意义。她曾经说过,是一个自由与忠诚的时代。在当时,无论选择哪种生活方式,都会拥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2 人教版八年级下

水调歌头 苏轼。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词的文学常识,理解词句的含义,背诵全文。2 过程与方法 读 悟 赏。3 情感与价值观 理解词人超然达观的思想,及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难点。1 理解语句,了解词意,体会思想感情。2 品味精妙的诗歌语言。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