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观后感2019字

发布 2020-04-27 13:59:37 阅读 5172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许鞍华又拍时代戏了,上一部许鞍华的作品也是时代戏,同样是讲**时期的《**时代》。

而这一部,则是讲抗日时期,东江纵队故事的《明月几时有》,又是一个取材于真实历史的故事。

或许**对于许鞍华有着特别的意义。她曾经说过,**是一个自由与忠诚的时代。

在当时,无论选择哪种生活方式,都会拥有更多的自由。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无论是朋友、家庭亦或是战友、师生之间,又都会存在一种忠诚和责任。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自由和忠诚是互不相容的,因为自由代表了一种随心所欲,不受限制的状态;但忠诚和责任,却毫无疑问意味着束缚。

可是《明月几时有》的故事,刚好就是一个自由和忠诚并进的故事,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本身,就是一个自由与忠诚的时代。

明月几时有》的故事,取材于抗日时期著名的东江纵队,东江纵队是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周迅饰演后来加入东江纵队,成为传奇人物的方姑;彭于晏则算是领周迅入门的老师,神枪手刘黑仔;霍建华则是方姑的未婚夫李锦荣。

因为许鞍华是一位女性导演,在此前也一直擅长以女性视角创作。《**时代》也是以汤唯饰演的萧红自述开场。

种种前史,都很容易让人以为,《明月几时有》会是一部以女性视角为主的影片。

更何况,女主角还是周迅这种级别的人物。

但事实并非如此,《明月几时有》虽然是以周迅为主角,却采用了三段式的结构和旁观式的视角。

影片的前三分之一,讲述了东江纵队大营救这一历史事件。

2024年12月8日,日军对香港发起进攻,香港沦陷以后,大批在香港的进步人士,也面临危险的境地。

当时的东江纵队,用了半年时间,从香港搭救了800多名文化名人到大陆,其中就包括郭涛和蒋雯丽饰演的茅盾夫妇,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丁玲以及梁文道饰演的梁漱溟等人。

因为是真实事件改编,《明月几时有》中,也带上了几分和《**时代》相似的味道,那就是在影片的叙事中,偶尔也会插入事件的亲历者的访谈部分。比如彬仔的访谈录像,彬仔是方姑的学生,后来也成了游击队队员。这部分访谈的记录性影像,与影片的剧情性构成了一种补充。

在这种补充之下,《明月几时有》的时代感和真实感更强了。

亲历者的讲述,和故事的发生,构成了两条并行的线,而观众,就在这两条线之间,感受着被扩大的叙事的可能。

前面说了,虽然故事以方姑为主角,但是却并不以女性视点为视角,而且整体看下来,你会发现,这几乎是一个没有主角的故事,又或者说,每一个人物都是主角。

周迅饰演的方姑,在故事的开始,甚至根本都不是东江纵队的成员,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是茅盾先生的忠实粉丝,因为茅盾租了自己家的房子,而有了与茅盾交流的机会。

在这时候,她只是一个单纯的文学爱好者。或者说,这时候,方姑还并不是方姑。

在这之后,东江纵队对茅盾等文化人的营救行为,就是一个使得方姑,开始成为方姑的过程。

彭于晏饰演的刘黑仔,在这次行动里发现了方姑的间谍天赋,从而把她招入了东江纵队。

方姑,也从一个历史旁观者的身份,变成了历史的参与者。

她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自我身份的确认,从一个朗诵茅盾文集的少女,成长为勇于跟日军抗争的女侠。

周迅在电影中演起一个未婚的年轻女子来,丝毫不违和。

她非常好地诠释了方姑的不同阶段,从最开始的懵懂,到对游击队工作天生的敏感和临危不乱,再到最后的老练冷静。

这种跨越式的、阶段式的成长,一方面是方姑这个人物的成长;另一方面,也是整个时代的成长。

如果说,方姑的角色,代表了在那个时代之下,从迷茫到坚定,慢慢成长起来的一类人的话。

那么彭于晏饰演的刘黑仔,则就代表了另一类人。他是带着点悍匪气质的游击队员,甚至被当局高额悬赏。

与方姑的涉世未深相比,刘黑仔则是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特别坚定,就好像他在片中说过的一句台词,加入短枪队,就没有想过活着出来。而霍建华饰演的李锦荣,则又代表了另一类人。

他会说日语,温文尔雅,会说日语这一点,在那个时代,几乎就代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身份。

在影片的绝大部分篇章,你其实都摸不透他的底细,但是到最后,你又会发现,他其实和金像影后春夏饰演的那个女孩,是同一类人,同时也共享了,相似的命运。

而李锦荣所吟出的明月几时有的词,又成了影片的题眼。

其实在这几个人物身上,我们就已经能够看到许鞍华所强调的那种,属于**时期的自由和责任。

方姑之所以选择成为游击队员,茅盾的事情当然是一个引子,但究其根本,也还是她内心的意愿使然。

而刘黑仔、彬仔、李锦荣,包括方姑的母亲在内,他们所作出的选择,其实也都是基于一种自由意愿,而在这种自由之后,共生的,也就是许鞍华所说的责任。

明月几时有》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众多人物当中来回切换讲述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群戏,影片的演员阵容,也着实撑得起这场群戏。

只不过,在这样庞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去选择一个群戏式的、散点式的表达,确实有着不小的难度。

这在一方面,能展现出一种针脚细密的时代感;在另一方面,又是许鞍华的一种特点。

许鞍华曾经在采访时说过,自己是一个拍惯情节剧的导演,突然拍一套《倾城之恋》这样讲人物很细致心理状态的戏的时候,她会很怕自己掌控不了,不知道重点在**。

她说她现在知道了,只是拍《倾城之恋》的时候还不知道。

不过,《倾城之恋》还是被许鞍华拍得很好看,刚好,这也是一个**的故事。

对于同样是**故事的《明月几时有》来讲,许鞍华,也已经走过了那么多年。

这部并不是情节剧的电影,却是真的,比《倾城之恋》走得更远,更宏大了。推荐明月几时有观后感悟空传电影观后感。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1942年冬,香港沦陷,众多文人雅士被困香港,一场 胜利大营救 在香港东江游击队的秘密行动下顺利实施,救出被困于香港的茅盾 邹韬奋等八百多位文化人士。面对日军的侵占,疯狂抢掠,以年轻小学教师方兰,短枪队长刘黑仔,文艺青年李锦荣,为了与日军对抗,他们不怕分离,不怕牺牲,一心只为着使更多人参与到抗战运动...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或许是许鞍华无法改变的风格,喜欢用同兄弟连类似的当事人的回忆体,来讲述过去的故事。影片改编自东江纵队真人真事,以香港解救文化人为切入点,却讲起了方老师母女俩被迫卷入抗日洪流的底层挣扎。影片中重要角色均为女性,两个男主角彻底沦为陪衬,这是导演的特色。两位男主中,李锦荣身陷敌营,类似于叶问1中林家栋饰演...

《秦时明月》观后感

秦时明月 观后感 1 公孙玲珑真让人惊艳!按伏念的话讲就是公孙先生的确是。呃。非同凡响,秦时明月 观后感。2 白凤,飘逸如仙,或立于枝头,或驾驭着白色巨鸟在天空翱翔,即便是 也是轻盈的羽毛。3 项羽,几近完美的少年,只是越完美越让人哀伤,三十岁自刎于乌江已是注定。4 雪女,我极喜欢她的鞋子与脚。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