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概述。
一、计划的概念。
计划是什么?计划是未来活动要达到的目标和活动方案。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用计划向管理者和执行者说明未来的活动是什么,活动的目标是什么,由谁来实施这些活动,对目标和活动的要求是什么。
任何完整的计划都应包括上述内容。
计划和计划工作是有区别的,计划是未来活动要达到的目标和活动方案,计划工作是制定计划的过程,是制定计划的一系列活动,计划是一系列活动的结果。计划工作是一种**未来、设立目标、决定政策、选择方案的一系列过程和程序,通过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使企业的有限资源取得最大的利益。
二、质量成本计划的概念。
质量成本计划是在质量成本**和决策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目标、质量目标、产品生产情况、企业的现有资源和条件的基础上编制质量成本方面的投入和控制目标。或者说, 质量成本计划是在质量成本**和决策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的形式对计划期内达到产品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预先规定的标准,并用书面文件的形式规定下来,作为执行质量成本目标的考核依据。
三、编制质量成本计划的原则和意义。
在质量成本计划的编制中要注意以下原则:
1、先进性原则。
计划是对未来活动目标的策划,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在不断的发展中,作为质量成本、质量费用支出计划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所以质量成本计划也要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先进性一方面表现在:制定的计划在能充分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保持费用的稳定和逐步下降;另一方面是制定的计划指标在执行者的努力下能够实现。
体现不出费用的节约不是先进的计划,而先进的计划在执行者的努力下仍然不能实现,就失去了计划的意义。
2、可控制原则。
计划是对为了活动规定的目标,未来活动因素的变化有些是不可预料的,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质量成本计划的完成,所以制定的计划要有可控制性。可控制性一方面是在制定计划之前对未来因素的变化进行详细的**和了解,制定应对方案;另一方面是在制定计划时留有一定的余地,当未来的变化因素影响到计划的完成时,计划的完成情况不至于影响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3、稳定性原则。
计划是管理的依据和基础,在诸多管理活动中处于首要地位。通过计划的制定,确定了目标,就成为各部门、各类人员管理和生产活动的方向,成为各部门和各类人员责任、权利、义务的考核依据和标准,所以计划要相对稳定。三番五次的修改、不断的变化,不仅使执行人员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也失去了计划的严肃性。
质量成本计划的编制具有以下意义:
1. 质量成本计划是质量成本**和决策的结果和输出。
质量成本决策结果是编制质量成本计划的依据,通过编制质量成本计划,才能将质量成本**和决策确定的质量成本目标和指标,用质量成本计划的形式向有关部门、单位和各类人员沟通,将计划在个部门和单位内进行分解和展开,成为具体的目标和行动纲领。所以,编制质量成本计划是落实质量成本决策的措施。
2. 提高员工的质量成本意识。
质量成本计划从下达,到单位的分解,分解到部门、单位和工段班组,工段和班组把计划再落实到各责任人头上,形成至上而下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通过质量成本目标和计划的层层落实,会提高广大员工的质量成本意识,也是对广大员工参加质量成本管理活动的宣传和动员。
3. 是管理的依据。
质量成本计划是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依据,通过编制质量成本计划使之与企业的经营计划、质量计划和产品成本计划相协调,使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成为整个企业整体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运行与整个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和运行融为一体。
4. 是考核的标准和依据。
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可以控制各项质量费用支出,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发挥员工完成质量计划的积极性。质量成本计划是质量成本控制、分析和考核的依据,也是对质量成本管理运行的结果进行考核的标准。
第二节质量成本计划的类别和编制依据。
企业管理是由多种专业管理组成的系统管理体系,由于企业管理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形成了计划种类的多元性,包括了多种专业性计划。质量成本计划是质量管理计划中的其中一种,为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制定了目标和管理考核的依据。
一、质量成本计划的类别。
1、质量成本计划按时间结构分类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是指企业的长远经营目标、经营方针、经营策略的计划或规划,它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纲领性计划,一般是反映3-5年或更长时间生产经营的目标计划或规划。通常情况下,质量成本的长期规划作为企业长期质量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要达到的目标或方案。
中期计划-- 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计划称为中期计划,中期计划是长期计划或规划在一定时期内的具体计划。中期计划的编制以长期计划为依据,内容与长期计划基本一致,具有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的衔接作用。也有将中期计划称为年度计划,是年度内经营活动目标的反映。
短期计划—短期计划一般是指一年或一年以下时间范围内的计划。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和中期计划相比,目标更具体、对活动内容规定的更详细、更具备可操作性,因为其涉及的时间范围短,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小,更容易达到目标。
2、质量成本计划按管理范围分类分为工厂总质量成本计划和部门质量成本计划。
工厂质量成本计划--工厂质量成本计划是在全企业范围内供各部门执行的总体目标和指标计划。
部门质量成本计划--部门质量成本计划是各单位各部门在工厂质量成本计划的基础上,依据各单位产品构成、资源条件等具体情况,对工厂的质量成本计划进行分解落实而编制的本单位本部门的质量成本计划,在部门和单位范围内实施。
3、质量成本计划按可控制程度分类分为质量成本措施计划和质量成本控制计划。
在质量成本计划中,应提出为完成质量成本计划所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方面的措施。只有计划而没有相应的完成计划的措施和控制措施,这种计划是不完整的。例如,在机械加工中,要求某道工序的产品合格率很高,但这道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 cp 值却很低,不具备保证产品工序质量的条件,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 cp 值来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不合格品损失。
另一方面,企业为了降低消耗,减少废品损失,降低鉴定成本费用,也会在计划中提出一些降低损失或控制鉴定成本费用的目标指标,并提出一些控制措施,指令一些单位和部门去实施,这就形成了质量成本控制的措施计划。
4、质量成本计划按比例关系分类分为:质量成本构成比例计划和相关指标比例计划。
产品总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之间、质量成本与其他经济指标之间均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行业之间、不同企业之间、不同产品之间有所不同。但在同一行业、同一企业、类似产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特别是可控质量成本和不可控质量成本构成之间的关系规律性,找出最佳值,供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参考。
二、质量成本计划的编制依据。
质量成本计划编制不是凭空捏造,不能主观臆断,不能凭领导“拍脑袋”。计划的编制应有一定的依据,否则编制出来的计划不切实际,不具备可操作性,得不到具体实施,影响计划的完成。编制质量成本计划的依据是:
本企业质量成本的历史资料。
对正常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企业,一般都保存了较完整的历史资料,现在是过去的延续,是过去的发展,对过去形成的资料的分析、整理、参照、借鉴,经过一定程序的**和领导决策,在决策的基础上编制形成的质量成本计划才是正确科学的计划,才是具体可行的计划。
依据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规划了企业的发展前景,质量目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是组织在各职能和各层次上所追求并加以实现的主要工作任务,企业的质量成本计划要围绕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制订,通过质量成本计划的实施保证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依据先进企业的质量成本资料。
虽然行业不同,质量成本的结构和投入比例会有差别,但是同行业内条件相同或相近的先进企业的质量成本资料是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把先进企业的质量成本指标作为本企业的努力方向,体现在分步实施的质量成本计划中,逐步提高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成本水平,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
依据企业的产品结构和生产能力、工艺水平、设备资源的变化情况。
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是一层不变的,产品品种和结构的变化,复杂程度的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工艺水平的提高,新设备的购置和使用,人员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变化,都会对质量成本的结构和支出水平、损失的变化产生影响,所以计划不能一层不变,而是要根据上述变化而适时调整,发挥质量成本计划的指导作用。
三、质量成本计划的编制程序。
质量成本计划的编制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程序,但是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和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在计划编制中也要遵循以下大致程序:
收集资料,进行质量成本的**。
在**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成本的决策。
在决策方案的基础上编制质量成本计划。
审批下达计划。
第三节质量成本指标体系。
一、几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1、目标。目标是一项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企业经营目标是企业经济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也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对所期望达到的结果的陈述。目标有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的区别,定性目标通常是一种宏观性的要求,表示组织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素质或水平,达到的素质或水平有其他定量的目标或指标来体现或支持。如:
“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企业研制开发的某产品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定量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间某项活动要达到的结果的量化标准,可用定量的数据来具体表示。如“在三年内废品损失下降50%”等。
质量成本目标是企业在质量方面的投入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结果用具体数值表示的标准。质量成本目标可分为二类:一类是突破性目标。
如在一定时期内将质量损失充由5%降到3%;将产值质量成本率由8%降到点5%等。另一类是控制性目标,如在一定时期内将质量成本的鉴定成本支出控制在总质量成本的50%之内,或将废损失稳定在产值的2%以下等。控制性目标主要是要求在现场各种条件按程序和要求得到控制和有效运行的前提下,将质量成本的支出和损失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
2、指标。指标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经营活动内容和活动结果所要达到目标的具体数值,是用数值表示的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水平。
指标具有以下特点:
1)指标首先要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内容,如:产品质量合格率100%,表示了产品生产过程该项经济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
2)指标是说明事物的数量,它是事物实际可以测度或记数的量,是企业经济活动内容的数量反映,所以指标大多是定量的;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22.企业内部的物料可分为 和 两种类型。23.mrp的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 和 24.开环的mrp能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相关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与数量,但没考虑到生产企业现有的 和 的有关约束条件。25.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 26.组织需要将抽象的目的和使命细化为 27.是指导或沟通据测思想的陈述书。...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本文以云南省大保线金厂岭澜沧江大桥为依托,从施工 设计及施工监控几个方面对连续刚构桥进行了分析研究。综合以上各章分析,得到如下的初步认识 1.大跨轻型是今后连续刚构桥的主攻方向,与之相适应的悬臂浇筑施工中,挂篮的重载轻型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新型桁架斜拉式组合挂篮结合了桁...
第六章采访方法与技巧
考核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应当了解和掌握 新闻线索及其获取的渠道 临时准备与平时准备的主要内容 准备与采访功效的关系 创造良好访问条件的重要性及其内容 记者仪表风度的设计意义与原则 新闻准备的重要意义。了解 准备的重要性 准备与采访功效的关系 理解 新闻线索的含义 掌握 如何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