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综合提升练 二

发布 2019-06-16 00:02:40 阅读 804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

曾巩。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门,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

左丘明传,鲁桓公十有三年,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济是也,其后曰夷水。又其后曰蛮水,郦道元所谓夷水避桓温父名,改曰蛮水是也。秦昭王三十八年,使白起将,攻楚,去鄢百里,立堨,壅是水为渠以灌鄢,遂拔之。

鄢入秦,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引鄢水以灌田,田皆为沃壤,今长渠是也。

长渠至宋至和二年,久隳不治,而田数苦旱,川饮食者无所取。令孙永曼叔率民田渠下者,理渠之坏塞,遂完故堨。自二月丙午始作,至三月癸未而毕,田之受渠水者,皆复其旧。

曼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其侵争,民皆以为宜也。

盖鄢水之出西山,初弃于无用,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溉田三千余顷,至今千有余年,而曼叔又举众力而复之,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其余粟散于四方。盖水出于西山诸谷者其源广,而流于东南者其势下,至今千有余年,而山川高下之形势无改,故曼叔得因其故迹,兴于既废。

使水之源流,与地之高下,一有易于古,则曼叔虽力,亦莫能复也。

初,曼叔之复此渠,白其事于知襄州事张瓖唐公。公听之不疑,沮止者不用,故曼叔能以有成。则渠之复,自夫二人者也。

方二人者之有为,盖将任其职,非有求于世也。及其后言渠堨者蜂出,然其心盖或有求,故多诡而少实,独长渠之利较然,而二人者之志愈明也。

熙宁六年,余为襄州,过京师,曼叔时为开封,访余于东门,为余道长渠之事,而诿余以考其约束之废举。予至而问焉,民皆以谓贤君之约束,相与守之,传数十年如其初也。而是秋大旱,独长渠之田无害也。

夫宜知其山川与民之利害者,皆为州者之任,故予不得不书以告后之人,而又使之知夫作之所以始也。八月丁丑曾巩记。

选自《元丰类稿》,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鄢百里,立堨去:距离。

b.一有易于古一:一旦。

c.沮止者不用用:任用。

d.独长渠之利较然较:明显。

答案 c解析用:采纳。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二人者之志”的“志”的一组是。

川饮食者无所取 ②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 ③山川高下之形势无改 ④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 ⑤是秋大旱,独长渠之田无害也 ⑥诿余以考其约束之废举。

ab.①③cd.③④

答案 c解析 “二人者之志”的“志”指的是一心为民,发挥长渠之利的心愿。①、不符合要求,①指干旱之害,③指修复水渠的客观条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渠源流数易其名,春秋之世曰鄢水,其后曰夷水,其后为避桓温父讳而命名为蛮水。

b.曼叔修复长渠后,再将此事禀告知襄州事张瓖唐公,张公没有怀疑他的动机。

c.现实中谈论筑渠造堰的人很多,但他们的心里或有所求,所以是欺世的多,务实的少。

d.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是要州官们懂得山川对于人们的利害关系,从而积极兴修水利。

答案 b解析时间顺序错,禀告在先,修复在后。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孙永曼叔率民田渠下者,理渠之坏塞,遂完故堨。

译文。2)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

译文。答案 (1)县令孙永(曼叔)带领在长渠下游地区种田的百姓,疏通长渠毁坏阻塞之处,最终修好了旧时的水堰。(关键点:“民田渠下者”“完”“堨”)

2)直到白起利用它来祸害楚国,后世反而依靠它得到好处。(关键点:“资”“顾”)

参考译文。荆山和康狼山,是楚地西部的山。发源于这两座山中间、向东南方流去的一条河,春秋时叫鄢水。

根据左丘明的历史记载,鲁桓公十三年,楚国屈瑕攻打罗国,到鄢邑时,军队乱了阵脚而渡过的那条河,后来改称夷水。再后来又称为蛮水,就是郦道元所说的夷水因避桓温父亲的名讳,改称蛮水的那条河。秦昭王三十八年,派白起带兵,攻打楚国,在距离鄢一百里的地方,高堆泥土,堵此河为渠来淹灌鄢邑,于是攻下了楚国。

鄢邑归入秦国,白起所筑的渠因而不废。引鄢水来浇灌田地,使田地都成为沃土,这就是现在的长渠。

长渠到了宋至和二年,毁坏不修已经很久了,而农田屡遭大旱,靠河饮水的人们无从取水。县令孙永(曼叔)带领在长渠下游地区种田的百姓,疏通长渠毁坏阻塞之处,最终修好了旧时的水堰。从二月丙午日开始整修,到三月癸未日完工,受到渠水灌溉的农田,都恢复了旧貌。

曼叔又与百姓制定盟约,要适时蓄水排水,禁止相互间侵夺争斗,百姓都认为应当如此。

鄢水从西山流出,起初人们弃之不用,直到白起利用它来祸害楚国,后世反而依靠它得到好处。灌溉农田三千多顷,到如今已有一千多年了,曼叔又发动百姓协力修复了它,使渠两旁的人们,饮食充足,那些多余的粮食分送到四方。因为渠水出于西山的许多山谷,水源丰富,而流到东南时地势渐低,至今一千多年,山川高下的形貌地势并未改变,所以曼叔能根据故迹,把已废的长渠修复。

如果水的源流与地势的高低一旦改了古貌,那么,曼叔即使用尽力气,也不可能使长渠恢复。

当初,曼叔准备修复长渠时,曾把此事向襄州知州张瓖唐公禀告。张公听任他毫不猜忌,对于那些阻挠者的话不予采纳,所以曼叔能得以成功。(这样看来,)长渠的修复是由于这两人之力啊!

当两人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想到的是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并未想到有求于当世。到后来,谈论筑渠造堰的人纷纷出来,但他们的心里或有所求,所以是欺世的多,务实的少,唯有长渠之利十分明显,因而两人的志向也就愈加明白了。

熙宁六年,我移任襄州,路过京城,曼叔当时在开封任职,到东门来拜访我,对我说起有关长渠的事,还委托我考查当时与百姓的盟约是否遵守执行。我到襄州后就查问这件事,百姓都认为这是贤君制定的盟约,大家相约共同遵守,传了几十年一如当初。这一年秋天大旱,只有受到长渠灌溉的农田没有遭害。

应该懂得山川对于人们的利害关系,那都是州官的责任,所以我不得不写下来告诉后来的人,而且又让他们知道修复长渠这件事开始的原因。八月丁丑曾巩记。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饮泉亭记。明]刘基。

昔司马氏①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②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而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籍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选自《诚意伯文集》卷六)

注 ①司马氏:代指西晋。②征士:不就朝廷征聘之士。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与刺史相先后卒:最终。

b.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而移哉幻:惑乱,迷惑。

c.或病其为矫心病:疾病。

d.惟其知道道:道义。

答案 c解析病:指责。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②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③明而自信,笃也 ④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⑤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 ⑥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

ab.②④cd.①③

答案 a解析 ②与吴刺史无关,④是作者对于“人之好利与好名”的议论,⑥是陈述别人的行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饮泉”给亭命名等事情,为下文议论张本。

b.第二段中作者批评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君子树立廉洁的榜样,有利于匡正世风。

c.第三段中作者假设冒死饮泉,具有无所畏惧的勇气,但这不是大丈夫之所为,这是为了印证吴刺史的行为不是“矫心”。

d.末段指出“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表达了作者对吴以时求取文章行为的称赞。

答案 d解析 “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是对吴刺史的称赞和肯定。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

译文。2)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

译文。答案 (1)人心的贪婪与清廉,是从自己内心产生的,难道是身外之物(或“外在的事物”)所能改变的吗?(关键点:“作”“岂……哉”“易”)

2)用刀剑逼迫却不为不义之行所屈服,面对如汤似火的险境而不为不义之行所撼动。(关键点:“驱”“临”,状语后置、被动句式)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专题测试题

鸦片战争。一 选择题 1.将来大皇帝有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一规定 a.出自 南京条约b.英国人得到了领事裁判权。c.成为英国勒索特权的根据d.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最为不利。2.鸦片 大炮 十字架 被称为西方列强征服中国的 三部曲 这 三部曲 全部实施开始于下列哪一条约的规定 a 中俄 ...

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教案

第2节文言虚词。阅读下列短文,回答后面的题。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 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

2019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

2012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 七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高考练兵 1 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的是 a 夏朝到春秋时期b 从春秋到战国时期。c 从原始社会到战国d 从商朝到春秋末期。2 下列器物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青铜器 铜器 铁器 钢剑。abcd 3 2007年12月,宋代沉船 南海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