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后的反思

发布 2019-06-20 00:53:40 阅读 3307

观课议课后的反思、改进、总结、提高。

莫说冬寒万花凋,教研花开春季来。”又是一次语文教学盛宴,又是一次心的澎湃,我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的美丽与魅力,真的,行走在语文教学的途中,我们都是一群追梦者,朝着语文教学的最美殿堂迈进。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无不珍惜每一次观课的机会,因为无论什么样的课堂,我都会收获一些东西。这或许是我一直想的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观课?

是为了完成一次教研任务,还是为了提升自己?我时常想,我们一踏进观课课堂,就进了一个教学的场,不再仅仅是一个听课者,应该有三重角色:听课者、作课者、学生。

说是学生的角色,因为你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老师讲的,作为学生的我听得明白吗?他(她)讲的内容我喜欢吗?

如此等等;说是作课者的角色,因为你必须把自己设想成作课者,假如你遇到他(她)一样的课堂问题,你会怎样处理,怎样引导,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说是听课者的角色,这可不必说了,但我们真的做好了听课者的角色了吗?听课者的角色应该有后续的跟进,也就是听了这节课后,你的反思,你从这节课中收获了什么,还需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哪些改进,等等。这三重角色,我们在听课时要随时置换,要思考。

也是基于我的这种观课认识,我觉得每一节课都可以用来修正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因此,我们的评课应是诊断性的,既要有亮点的褒奖,又要有善意的提醒,既要有思考,还要有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日臻完美。借用张老师上的一篇课文中的一句“小心,注意,总结,提高”,我把这次的评课也取了一个题目,那就是——反思,改进,总结,提高。

与各位老师一起共勉。

听完张老师的课,回办公室听同事们说,张老师以前是教数学的,今年改教语文,这不由得让我由衷钦佩,真的,能够这么快进入语文教师的角色,我打心眼里佩服。以前我也是教数学的,在初中教了五年,后来在小学也教数学,改教语文时,很不适应,字的读音,字的笔顺,特别是语言的运用总不尽人意,心有万千言,张嘴难表白。而在张老师的这节课中,我看到她角色的转变确实很快,对语文课的把握也很好。

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去读文,悟文,小组合作交流,充分留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在“慢”的教学艺术中让学生读懂了课文。学生在她的引导下,从课内走向了课外,从课堂走向了生活,实现了文本思想的内化到迁移,应该说教师教明白了,学生也学明白了,是一节很朴实的课,也是一节很真实的课。但,课堂永远没有完美,这或许就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

盘点这节课,我也有一些思考:

一、如何落实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点及引读艺术。

每一篇阅读教学,都应该有一个语言训练点,这个语言训练点也应该是重点的语段,是文章主题思想的内核,是作者情感所载。在《“精彩极了”和“糟糕秀了”》这篇文章中,“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和“这些年来……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这两段都可以作为语言训练点,让学生谈体会,谈思考,教师再捕捉引读的契机。比如,针对第一个语段,可以这样引读:“是呀,所以作者说,我有一个……”在老师抛出“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像巴迪一样的情况?

”教师也可以适时引读,比如可以说:“难怪作者说,这些年来……”如此不仅训练了语言,增强了学生的语感,也把学生再次带到了文本,真正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阅读教学不能离开文本。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老师和学生跑离文本的现象,而且越走越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叶圣陶先生说过“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教材教”是以教材为凭借,依托教材,既要走进教材,又要走出教材,这样才能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而“教教材”是死抠教材,往教材里钻,作茧自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死书。

二、让思维活跃的优等生成为教学资源,激发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困生是教学资源,优等生也是教学资源。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几个好学生霸占了课堂的发言权,甚至抢了老师的风头。我这样说并不是批评我们的语文老师,恰恰相反,我很感动这些老师,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他们给予了孩子们充分自由表达的时间与空间。

我想,如果他们处处钳制孩子们的发言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噤若寒蝉,也不会有课堂上的珠玉之言,奇思妙想了。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困惑:如何把这些学生作为教学资源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如果不思考,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出现:我们教师头顶几个学生,脚踩一片学生的现象。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也不希望出现在自己的课堂上的。

课堂教学的问题就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契机。如何解决这种因个别学生发言太积极而使教师尴尬,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呢?我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当教师抛出问题,思维活跃的优等生,举手肯定是最快的,如果教师让他们回答,其他学生就会停止思考,懒得思考,积极性就会降低。那么怎么做呢?我们可以采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策略。

教师假装没看到(但应该记着是哪些同学举手发言),继续带着疑惑的语气与目光注视着其他同学,等到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再请同学发言,如果回答不正确,或者不完整,这时可以请那些优等生做纠正或补充,或发表更新颖的观点,这样既调动了学困生的积极性,也照顾了优等生的自尊,满足了他们想表现自己的欲望。

二)巧借东风,为我所用。

对于那些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学生,我们可以“巧借东风,为我所用”。比如,发言时,让他面向其他同学,而不是面对教师,并且教师让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对他们的发言进行点评。可以这样启发:

你赞成他的观点吗?你是怎样理解的?你从他的发言中懂得了什么?

如此等等,这样优等生的发言就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是一次对文本的提升与再创造。教师也落得一个轻松,优等生与学困生都各有所获,可谓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一节课带给我们思考,就是一节有价值的课,不是吗?

***执教的一年级《比一比》这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节课,教学流程清晰,有梯度,课件设计精美,教学中渗透了识字的字理,是一节很用心的课。在这节课上,***态度亲和,评价语丰富,用一颗童心与学生一起识字学文。

学生参与度高,参与面广,可以说是全程参与,全体参与。这让我不得不佩服***精湛的教学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我从这节课中学到了许多。

教了这么多年语文,一直都是教高年级,对于低年段的语文教学,我从未试过,也不敢尝试,因为我一点经验也没有。***这节课,让我看到低年级识字学文的教学原来也如此精彩。作为外行的我,也有一些小小的思考,或许是我的一孔之见。

(一)识字教学最终旨归应该是为学文服务,因此应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这节课,学生对单个的生字读得很准,但在读词,读文时却出了状况,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可能是为了教生字而教生字的缘故。我想,在教生字时,可不可以这样说,比如:

“苹”字,可以说成“苹果”的“苹”,“杏”字可以说成“杏子”的“杏”,再进行**对照,加深印象,然后让学生找找这些词藏在文里那个地方,读读,把它读出来。不知老师们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单独读一个字或词,你或许很难读准,但如果放在一个句子里,你就能很快把它读准确,这其实就是语境。

字词的教学也应该在语境中进行,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二)识字写字教学应慎重对待读错,写错的字,不要故意制造错误,强化错误。

其实,有些读音的错误和写字**现的错误,是我们教师过分强调引起的。我们习惯用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来审视对待现在的学生,认为自己或以前带过的学生经常在读,或写某个字时出现的错误,一定会在这届学生身上出现,因此,提前引导学生指出可能出现的错误,并把错误的字写在黑板上,如此做法对吗?如果我是学生,会想,怎样把一个字的读音或写法,找出一些毛病出来,这样我就会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如果一个学生老是这么有事没事地为了迎合老师而故意找错,这种识字写字教学效果不是值得怀疑的吗?所以,故意指出错误,就是强化错误。我认为,还是应当在出现错误后,再指出错误。

让学生经历“错误”,也是一种学习。至于上面说到板书错误的字,也要慎重,因为学生的随意注意往往比有意注意留下的印象更深,说不定你在黑板上正确的字没记住,那个错误的字反而留在脑海里了。如果,实在要板书出来,可以在错误的字呈现后,用彩色粉笔打上一个醒目的大叉,这样也可。

语文教学之路其修远兮,我们当在课堂上上下求索,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力和水平才不断提高。每次观课,我们都可以进行“反思,改进,总结,提高”,从课中看他人,也看自己,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与同行们一起成长,朝着语文教学的美丽彼岸,划着自己的求索之舟,努力向前驶去。

观课议课反思

今年10月份,我参加了 课内比教学 教研活动。10月26号上午,第二节课,我有幸听了马老师的语文课 猫 下边我就对这堂课说一下自己观课反思。一 马老师上的是四年级的语文课 猫 在讲授过程中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设计理念。授人以 鱼 不如授人以 渔 马老师在讲解时,时刻提醒学生自己读课文,从课文中搜索相关...

《观舞记》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今天 周三第三节课七一班 上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课,冰心的一篇散文笔法的读后感 观舞记 副标题就已经交代出了写作的对象和赠送的对象是印度著名舞蹈家卡拉玛姐妹。本堂课以正面描写舞蹈的段落为切入点,在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作家运用高超的语言艺术表现舞蹈之美的情况下,杨丽萍 雀之灵 舞蹈...

《观课议课的研究实践》心得体会

观课议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必须提前沟通,作课教师希望观课教师观察他某方面的问题。观课议课的研究实践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理念,通过阅读此书,我认为,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质的区别 比如 教师对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引导 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听课是不强调提前和作课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