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发布 2020-12-29 05:31:28 阅读 6034

班级姓名得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谮害(zèn) 亵渎涕泗横流(tì) 文彩藻饰。

b.带挈(qiè) 诓骗恪尽职守(gè) 恃才放旷。

c.脊梁(j阔绰面面厮觑(qù) 沥尽心血。

d.胡诌(zhōu) 逞辨免冠徒跣(xiān) 不置褒贬。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就算是没有成功,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自己,而要始终坚信:我能行!

b.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爱国故事,我们要重蹈覆辙,将古人的爱国精神发扬光大。

c.张老师批改作文非常认真,他常常吹毛求疵地指出我作文中的错别字。

d.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人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要改变这个现状还需更多时日。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必然会使一些产品处于尴尬境地而令其入不敷出。

b.有人说他的落选与个人恩怨有关,但他反驳时非常肯定地否认不是与个人恩怨有关。

c.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d.那烟雨中的柳叶湖,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里的杰作!

②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

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④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

a.③②b.③⑤c.⑤②d.⑤①

5.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2分)

a.原句:这本书的内容人人都说好。

改句:这本书的内容谁说不好呢?

b.原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科技的力量,而且需要战略的眼光。

改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战略的眼光,而且需要科技的力量。

c.原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改句: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d.原句: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宇宙的智慧生物,正是伟大的宇宙自己用纯粹的物质创造的。

改句:宇宙,它的伟大在于,它用纯粹的物质,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它的智慧生物。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

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②,翛然③尚闭关。

注释】 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

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境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翛(xiāo)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

b.颔联:诗人夜间隔窗听见竹动的声响,清晨推门一看,才发现满山已是皑皑白雪。

c.颈联:对雪展开铺写,从天空到地上,从深巷到广庭,立体描绘出素静的雪境。

d.尾联:由实入虚,由雪景描写转入对人的怀想,表达诗人对袁安的关怀和敬仰之情。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人通过“惊”、“满”、“静”、“闲”四个动词和形容词,细致地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

b.“隔牖风惊竹”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作者隔窗听见竹子发出声响,以为是风吹竹林的声音,实则是雪打竹叶,簌簌作响。

c.颈联中“洒空”、“积素”动静结合,描写了雪花的动态和静态,笔墨空灵,感觉细腻而有层次。

d.本诗描绘了一幅清寒、寂静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夜雪图。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刘氏善举。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①。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②,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释】①憾:怨恨;抱怨。②第:房屋、府第。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昼/则疾耕于田间 b.母/卒三年

c.屋舍/衣物殆尽d.皆念/刘氏之情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乡里咸称其善。

(2)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3)屋舍衣物殆尽。

10.翻译文中下列句子。(4分)

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11.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刘氏的“善”?刘家儿子最后“悟”出了什么?(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一分)

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学年度九年级物理期末试卷

2013至14学年度上期九年级上册教材验收考试试题。物理。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18分 1.一杯水的比热容是4.2 103 j kg 它表达的物理意义是若将此杯水倒掉一半,剩下半杯水的比热容是若水凝固成冰则比热容 填 改变 或 不变 2 有一台汽油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消耗了10g汽油 热值为4.6 ...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第 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 12分,每小题2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做不到几天,边连人和书藉纸张笔砚 y n 一起失踪。b 那索似有千匀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 z 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c 小城镇的文庙十有 坍 t n 塌破败,只剩下...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2011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任士文。一 试卷总体结构与特点。1 试卷结构。本卷共五大题27个小题,总分100分,题型分单项选择 组合列举 辨析改错 材料解析 分析 分值比为40 8 12 26 14。1 20小题为单项选择题,其中1 8小题是考查世界古代史,9 20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