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发布 2020-12-27 05:51:28 阅读 5157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3.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4.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6.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和意义;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

二、学习难点:

1.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3.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4.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6.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和意义;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2.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3.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4.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5.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6.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7.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8.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9.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19(积)

10.16的乘法口诀:

11.79的乘法口诀:

扩展资料-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扩展资料-2.角的种类: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

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负角、正角、0角这几种。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直角:

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正角:

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扩展资料-3.乘法的运算定律: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2023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一 学习目标 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3.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1.数据收集整理。记录数据的方法 用符号表示 用符号 等表示事物时,一个符号表示一个被调查的事物。画符号时要从上往下画,并把符号排列整齐。完成符号统计后,要将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应的括号里。用画 正 字的方法表示 一个 正 字有五笔,表示五个被调查的事物,哪种事物的数量增加...

小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小编准备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1.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 m 常用单位有毫米 mm 厘米 cm 分米 dm 千米 km 等等。长度单位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