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 2020-12-25 16:34:28 阅读 7401

“三读”助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统计》研课记。

背景导读】我校课题《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实践研究》2024年11月份省立项后,召开了依次实验教师专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帮助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于是就有了我们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统计》(人教版p106-108例题1)的研课记”。

我们研讨教材也好,亦或是研讨课堂教学也罢,其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因此,本次研课活动与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数学课标(2011版修订稿)》为依据,扎实落实好“三读”即: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如果不能真正的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就成为了一句空话,那样的课堂教学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原始课 】

简要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多**演示四部动画片,2、从哪部动画片最受欢迎引出“统计”。

二、组织活动实践探索。

1、分组统计男女生最爱看的动画片。

2、说说统计的方法。

3、进行统计。分别完成男、女生最爱看动画片的人数统计表。

4、创造复式统计表,并解决数学问题。

1)、从这张表中你获取到哪些信息?

2)您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3)根据统计结果,你想对儿童节目提什么建议?

三、巩固内化拓展延伸。

1、基础练习

观察“二(2)班和五(1)班学生视力情况统计表(略)”解决问题。

2、拓展练习。

复式统计表生活处处可见,给我们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多便利,出示我们教室里帖的一张学生成绩登记表---复式统计表,观察后回答问题:

1)找出本组信息,请你猜猜周五你组可能得多少分?

2)猜猜本周的冠军是谁?

四、全课小结提升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一次教学后的反思。

本次教学以调查“你最喜欢的动画片”的活动引入课题,进行统计知识的教学,并以看动画片为素材串联练习,激发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课后仔细研究,存在着不少问题,上课教师也颇感困惑,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存在的问题及理性分析(从“三读”进行具体分析)

1、在读懂学生方面分析。

1)、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创设动画片的情境导入时,由于没有对学生课前的调查,导致有四名学生出现“我哪部动画片都不喜欢”,以及一部动画片没人选择,所以统计数据时有出入。因为这是老师预设的四部**,有学生“不买账”也是情理之中。

2)、高估学生能力,引导不到位。在得出复式统计表的教学环节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希望学生能自己“创造”出复试表。结果这样的设想太过理想化和**化,忽略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结果导致学生都只会将两张单式表拼放在一起,而没有真正地得出复式统计表。

2、读懂教材方面。

1)所选素材不够丰富。教师教学内容中所选的素材平淡,没新意,只局限与课内或课本,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练习设计单调。所设计的三道练习都和例题都是同类型同结构的,缺乏变化,层次性也不明显。

3、读懂课堂方面。

整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越学越没劲,主要是内容枯燥、练习难度较大,教师语言感染力不够,调控课堂能力有限造成的。

教学策略的改进。

1、在课前对学生最喜欢看的动画片进行调查统计。从中选出学生最受欢迎的四部动画片为教学素材。

2、通过教师创设一定的矛盾冲突(两张单式表看上去费时费力不方便),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矛盾,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创造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3、将所学习内容与课堂评价结合(将男、女生分组评比)。在练习部分设计一道“男、女生获奖品数”进行统计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

第二次设计 】

如何解决教学素材的单一性,让学生学得有趣?怎样让练习体现开放性和趣味性呢?在课堂中教师如何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这一连串问题让我们不断反思。针对第一次教学出现的问题,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结合问题分析,在第一次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第二次设计。

教学设计的修改:

1、对学生喜欢的动画片进行课前前测调查,确定四部最喜欢的动画片。

2、在说统计的方法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加了一个小提示:

3、在拓展练习时,为体现学有所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加多**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复式统计表。

1)教室里帖的一张“城关小学二(1)班文明小组评比”统计表。

2)北京奥运会前10名获得奖牌情况统计表。

3)二(9)班男生、女生获得奖品情况统计表。

第二次教学后的思考:

这一次的教学相比于上一次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进,教学效果是明显的,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许多,学生活动更具有目标性和有效性。本节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了选一选、议一议、填一填、比一比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交流、展示的机会,在“体验感悟”复式统计表时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以及2011版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教学理念。但这次教学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及理性分析(从“三读”进行具体分析)

1、在读懂学生方面分析。

1)对学生的了解还是不到位。如基础练习中有一道根据“学生视力情况统计表”解决问题的,很多学生都不能很快准确地找出有关的信息,特别是“低于5.0的二(7)班有( )人,五(1)班有( )人”这个问题只有少数人会解答,原因是学生没有学过小数,更不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及取值范围。

2)出现拖堂现象。由于统计女生最喜欢的动画片人数时学生点到的数据有误,点错了人数,不得不重新再点一次人数,这样时间安排后面就很紧。

3)学生对统计的目的茫然。我在教学本部分知识后发现,正如指导老师所**的那样,学生不完全明晰,到底进行统计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显得较茫然。

原因有二:其一,在教学中对为什么进行统计的意识未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而把重点放于了读统计图上;其二,虽然也进行了一些为什么进行统计的教学,但是没有把这种教学形成统计教学的习惯,既教师缺乏这种统计链的意识。

2、读懂教材方面。

1)练习设计粗糙。练习题几乎是统一的“解决下面的问题”,显得单一化,学生易出现疲劳厌烦情绪。

2)没有很好的挖掘教材的内涵。其实教材的情景更具有实际的现实意义,渗透了一些生理方面的知识,更能充分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而不停留在为统计而“统计”。

3、读懂课堂方面。

1)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有几次课堂生成教师都没有抓住机会。

2)师生互动的方式单一。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必须是灵动的,不能一味的师问生答,应放手多让学生去讨论交流。

如讨论“复式统计表的填写要注意些什么?”等重点问题。

教学策略的改进。

1、“学生视力情况统计表”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因为出现了小数,建议换成“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表”,这样的素材学生更有经验易于接受。

2、为了统计“最受欢迎的动画片”人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建议老师和学生点数员一起点数互相核实后再填入表中。这样易于把控学生的动态,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

3、要想进行统计的教学,不仅要理解课本的设计意图,还要能够跳出课本,把相关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寻找最适合学生的突破口。

综合前两次教学所得以及存在的不足,秉着教学务必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的理念,在重新审视自己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三次的教学设计如下:

第三次教学设计】

课程中所增加的“两基”分别是: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本教学内容不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意识)吗?

教材主要通过一系列统计活动的亲身体验获得统计的基本经验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针对第二次教学中的不足,结合课标的理念,在第三次教学设计时设计一系列丰富的、联系学生实际的统计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的修改:

1、从单式表到复式表时利用动画演示:两张**慢慢合成一张**,同时利用课件直观演示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头、横栏、竖栏(用不同颜色区分并闪烁相应部分区域)。

2、练习部分有两个调整。

1)将“视力情况统计”调整为“城关小学二(2)班和二(3)班学生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表”

2)完成下面“二(9)班男生、女生获得奖品情况统计表”

第三次教学后的反思。

这一次的调整使得学生在熟悉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中学习,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整节课,我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展开思维:从“每年都制一张这样的统计表麻烦吗?

”到“可不可以把这两张表组合一下,制成一张新的表呢?”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让学生按照想出来的办法去统计,这样办法是学生自己想的,统计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他们在这些思维的碰撞中发展了思维,积累了经验。

研课后记】在这次《统计》“一课三研”的设计与实践中,让我不断经历设计、实践、反思的过程,几经周折,几经困惑,一路艰辛也一路收获,最终**出一条比较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路子。由此我深深体会到:有效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 “以人为本,读懂学生;以课标为依据 ,读懂教材;以发展为目的,读懂课堂。

”一、以人为本,读懂学生。

通过本次研课,使我懂得,在课的伊始,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需要创设一个合适的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情境中去,激发学生产生学***的迫切愿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好能洞察知识结构中的断点和薄弱环节。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无论是教学之前的备课,还是课堂教学之中,教师都要从各方面去“读懂学生”。只有读懂学生,教师的教学才有可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为出发点;只有读懂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材料选择才有可能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只有读懂学生,教师的启发引导才有可能顺应学生的思维。

二、以课标为依据 ,读懂教材。

2011版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上的例题改变成学生比较熟悉,与自己联系比较紧密的教学素材。

正可谓:生活经验是数学的源泉。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统计 精品教案。课前交流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在这里上课高兴吗?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简单的交流,想进一步了解老师吗?师 我是来自沂南县第二实验小学的赵老师,今年26岁,身高1米55,体重45千克,因为怕变胖所以喜欢吃清淡的食物,喜欢运动,更喜欢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看着你们这么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统计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统计 说课稿。一 说教材。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统计的过程。二年级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再一次经历统计的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 整理 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并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册教材与上册比,最大的变化是 随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统计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统计 说课稿。各位领导 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七单元 统计 一 说教材。关于统计学生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通过分类 整理 数一数 贴一贴 涂一涂 画一画等数学活动,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 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