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发布 2020-12-10 23:20:28 阅读 9703

2017秋学期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表内除法(一)》《厘米和米》《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观察物体》《期末复习》,另有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和《我们身体上的“尺” 》

一)教材编排内容。

上述八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分别归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三个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表内乘法(一)》 表内除法(一)》和《表内乘法和除法(二) 》

图形与几何”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厘米和米》和《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2次活动: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的体上的“尺”。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 期末复习》单元。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回忆、整理一学期学习的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安排学生解题、练习,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年级的期末复习相比较,相同之处都是通过解题来复习,不同之处是增加了学生回忆全学期学习内容和自我评价学习情况的环节。

二)教材编排特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选择素材。

本册教材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注意充分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呈现教学内容,以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之中;充分注意利用一些含有特定数学内容的素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还注意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选择一些学生能够理解的素材,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灵活多样地呈现数学活动线索,为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机会。

教科书注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着眼于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学习方式,教学活动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对于每个领域的每堂课都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探索和交流,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了充分的机会,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册教材采用**、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有效地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主动地展开数学学习。

3.重视实践与综合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册教材重视实践与综合运用,教材除了在各单元中注意加强实践活动和综合运用知识外,还单独安排了2个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既能巩固有关数学知识技能,拓宽思路发展思维,又能够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除上述特点外,本册教材还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科学常识等方面的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根据算式的特点正确选择口算和笔算。

2.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并能熟记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

3.经历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活动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利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4.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把两个不相等的数量调整为相等的数量,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或者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5.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理解简单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图形与几何。

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并能正确区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能用折、剪、拼等方法把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

2.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初步了解线段的一些特征,会用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3.联系具体情境认识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建立1米和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能估计一些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是线段(限整厘米)。

4.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能区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的不同视图。

三)综合与实践

《有趣是七巧板》让学生用七巧板中的图形拼成已经认识的各种图形和有趣的图案,进一步感受相关平面图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我们身上的“尺”》,让学生经历认识身上的“尺”,用身体上的“尺”量的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初步学会估计物体长度的常用方法,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也使已经形成的长度观念更直观、清晰。

三、教学建议。

1.认真钻研教材,合理把握教学所要达到的“度”

1)本册教科书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课程内容和具体目标,在统筹规划第一学段教科书的基础上确定的,选择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了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钻研教材,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既不能降低思维训练水平,也不能随意拔高要求。例如,本册教材中的乘加和乘减算式,乘号都在加、减号的前面,暂时不出现加、减号在乘号前面的算式,学生只要能结合具体情境中的事理理解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就行,不要求总结和归纳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也不要求解答相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再如,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时,连加的加数一般是三个,连减的减数一般是两个,加减混合一般限于两步计算。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应该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顺序进行运算,可以列两个连续的竖式或者把这两个竖式连写,通过口算与笔算相结合提高计算的效率。

2.创设情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化被动为主动。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求。在教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多听,多说,多做,多想。比如,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时,通过看、数,学生就能发现平行四边形就是四边形;动手剪和拼也会让部分发现对边相等,学生在这节课上虽然不能准确地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抽象概念,但只要教师鼓励学生探索发现,他们就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眼中的平行四边形。

再如,初步学习“乘法”时,要充分借助或创设类似教材中例1的情境,让学生体验相同加数连加这一数学现象,为教学乘法意义作好准备。就以例1而言,学生很容易能算出鸡、兔的只数,但这不是本教学环节的重点任务,重点是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每道算式的结构以及共性的本质的特征:那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

3.关注教学细节,给予学生思考空间,促进四基的发展

数学教学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而每个教学环节又是由一些教学细节组成的。我们只有关注细节、捕捉细节,从细节上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知识和新经验。比如在分类数图形时,可边数边在图形上做标记(像等),以免有所重复和遗漏;在计算乘法算式时,如“6×3”,提醒学生应从比较小的乘数想起,想口诀“三六多少”,而不应从左到右地想“六三多少”。

再如,平均分是学生理解除法意义的经验基础,在日常生活层面上,人们也不会去考虑平均分活动涉及到的三个量:分的总数、分的份数以及每份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清晰地意识到平均分活动中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目的地组织开展相关的操作活动,给予学生思考空间,让学生将生活经验数学化,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感悟。

4.以人为本,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合作意识。

在教学的乘法口诀时,考虑到学生已有2~6的乘法口诀基础,我们应留出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自己编的乘法口诀。编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线索是:在现实情境里提出具体的问题,在**里用加法解决问题,为编乘法口诀作铺垫→把具体问题抽象成几个几相加的数学问题,写出乘法算式→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写在教科书指定的地方。

这样的线索和教学1~6的口诀是一致的,有利于学生把学习1~6乘法口诀的经验迁移过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在其他单元的教学中,也要多注意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这种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方式中提高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能力。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识、理解数学知识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认识、体验、理解数学知识。例如,教学“认识图形”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看、围、搭、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一系列有效的操作活动中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换,真正达到认识清、体验深的目的,而且有助于培养空间观念,提升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5.精心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数学发展与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也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空间与时间。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提前谋划,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操作实践过程,巩固有关数学知识技能,拓宽思路、发展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在《有趣的七巧板》和《我们身体上的“尺”》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合作、多交流,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6.灵活取舍,编改结合,提高习题的利用率。

目前,学生除了数学课本以及与之配套的《补充习题》,还有根据主管部门审定使用的教辅材料《练习与测试》。面对这些专家们精心选编审定后的习题,切忌不能拿来就用,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水平等情况,对习题进行灵活取舍,值得做的习题必做,可做可不做的习题选着做,价值不大的习题就不做。鼓励自主改编习题,最大化地发挥每道习题的功能。

改编或者设计习题时要难易适度、灵活多变、利于比较且要题型多样。

四、教学注意点。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本单元采用列“分竖式”或“连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分竖式”把两步计算列成两个独立、完整的竖式分别进行。这样的竖式学生已经掌握。

“连竖式”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先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竖式,再把第二步计算接着前一步的得数写,把两步计算的竖式连成一体。

2)灵活运用口算与笔算,提升计算能力。学生通过辨认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中,哪些能口算、哪些要笔算,做到能口算则口算,需笔算就笔算,使计算方法的选择更加灵活多样。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学年度 期末质量检测命题情况分析

一 命题的基本情况 题量 难度 区分度 科学性及创新性等 命题以新教材为依据,以新课标为准绳。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检测学生 数学思考 及 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的能力。试卷命题基本覆盖了本册教材内容,题型灵活多样,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 如填空的第1题 ...

学年度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 算一算。1 直接写出得数 10分 2 用竖式计算 10分 二 填一填。14分 你喜欢的乘法口诀是根据这个口诀写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或。钟面上,分针走一小格是 时针走一大格是 分针从12走到5走了 分。把12个 每4个摆一盘,能摆 盘 把 12个...

学年度二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十一

8 47 72 9 9 7 4 8 2 用竖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12分 五 我会动手动脑。12分 1 以给出的点为顶点,画一个直角。4分 2 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4分 3 画出的 是 的4倍。4分 六 列式计算。1.被除数是24,除数是6,商是多少?2.5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七 我会解决问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