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十二单元教案

发布 2020-12-09 18:46:28 阅读 4756

第十二单元小英雄。

主备人:王洁复备人:

课题:《歌唱二小放牛郎》《歌声》;语文天地《比利时的于连》

金钥匙”学会读书方法、写作方法之一“联想”。

课时安排:6课时。

单元课时总览:

第1课时:(单元导读课)借助拼音采取多种形式读本单元课文,将课文通顺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2课时:(识字学词课)导航引路,识字学词。

第课时:(朗读感悟课)

第课时:(写字指导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两篇课文,基本上是都是以叙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述的,讲述的都是小主人公在遇到困难时用自己的机智逃脱危险,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英勇、冷静、勇敢的品质是值得当今小朋友学习的。在学习课文时,要体会小主人公身上所表现出的美好品质,结合自身的实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要这样做。教师在教授本课时,着重培养学生这些品质,激励学生向小英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培养自己,锻炼自己。

单元教学要点:

1. 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习惯,独立认读本单元要求会认的36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课文中英雄人物敬佩、热爱的语气。

加深对英雄人物的了解和认识,学习英雄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舍身为国、救人救己的崇高品质,从小树立学英雄、爱英雄、做英雄的意识。

3.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读懂课文。

4.继续练习默读。自读《比利时的于连》,了解主要内容。

5.能用自己的话结合课文语句,续写危急时刻小英雄的表现。

6.学会唱《歌唱二小放牛郎》,从中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单元学习准备:

1.教师制作多**课件、编写单元学习导航及单元测试。

2.学生预习课文,进一步巩固音序查字法。

单元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

学习内容:借助拼音初读本单元所有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借助拼音采取多种形式读本单元课文,将课文通顺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单元主题。

1.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还有小朋友在面对困境时,能机智灵活,想出解救自己及他人性命的办法,这样都统称为小英雄。

2.板书单元主题:小英雄。

二、借助拼音初读本单元所有课文,读通读顺。

1.教师领读课文两遍,争取读准字音。

2.**本单元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尝试听音朗读。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本单元课文,圈出难读的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4.小组分组试读,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5.汇报朗读,相机正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交流认知。

2.班内交流汇报,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导航引路识字学词。

学习内容:以“学习导航”为先导,学习本单元生字。

学习目标:认读本单元生字词。

学习过程:

一、多种形式检查本单元课文的朗读。

二、课件出示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1.借助拼音读准音,并用字组词。强调字音 “挑”“终”“追”“寻”“勇”。

2.个人或小组汇报识字成果。(用学过的识字方法)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三、检测学情,评选“识字能手”

1.出示课件,多种形式认读字词。(**车认读、小组比赛读、挑战读)

2.各组评选“识字小高手”并奖励。

四、生字回文,再读课文。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争取读流利。

2.同桌比赛,比一比谁读得好。

3.指多名同学朗读,全班同学评价并做出奖励。

第三课时朗读感悟《歌唱二小放牛郎》

学习内容:朗读感知《歌唱二小放牛郎》。

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读懂面对危机时刻,王二小是如何机智想法子救出乡亲们,而自己却奉献出生命的。

2.通过反复阅读,体会危急时刻的危险性,以及王二小的机智和牺牲。

学习重难点: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北方的山区。敌人向解放区扫荡,解放区的**机关和老百姓,都躲在山沟里。

他们抓住了一个放牛的孩子叫他带路,勇敢的放牛郎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在山口设下的埋伏圈,而自己却英勇地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死时脸上还含着微笑。那一年,这个放牛郎才只有十三岁。他的故事流传至今。

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去认识这位真正的英雄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文。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提醒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借助生字表的拼音,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 感悟。

1) 读文思考,为什么称王二小为小英雄?

2) 组织讨论,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3. 疑惑解答。

1)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先自主解决,不会的再集体讨论。

2) 为什么王二小死的时候脸上脸上还含着微笑?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交流。1)分组读文,思考:王二小给敌人带路时想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所得。

3)结合插图,引发学生想象当时具体情景。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肯定的是,王二小知道自己反抗敌人横竖是要死的。所以表面“顺从”地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死时脸上含着微笑。

在危急中,他表现了勇气和智慧,做出了使人叹服的正义壮举,这就是英雄。

2.诵读。1)读第。

二、三段时,理解危急在课文中的含义:敌人扫荡、快要到山口了,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通过语速的变化体会情况的紧急。

2)读诗歌的结尾,体会人们悲愤的心情。联想到自己对有关抗日战争的认识,激发仇恨日本侵略者的感情。

3)配乐朗诵。

这个感人的故事被编成歌曲,半个世纪来广为传唱,二小没有牺牲,他英勇献身的精神激励人们去奋斗,他是真的英雄,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四、升华情感、歌唱二小。

1.**节选的影片《王二小》

2.唱《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

五、小结。从今以后我们要向王二小的机智与舍己为人的精神学习。

六、布置作业。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危机的时刻?当时你是怎样想的?课下和同学讨论一下这样的问题,相互说说怎样做才对?

第四课时朗读感悟《歌声》

学习内容:朗读感悟《歌声》,自读《比利时的于连》

学习目标:1. 在默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歌声是怎样帮助人们获救的。

学习重难点:

1. 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歌声是怎样帮助人们获救的。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吧!听着歌声你的心情怎样?在2023年的一个夜晚,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姑娘用嘹亮的歌声挽救了大家的生命。

2.板书课题,集体读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2.默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3.指名回答,评议。

4.再读课文,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5.交流汇报,评议。

6.质疑。1)“歌声”与这个故事有什么联系?

2)这是谁的歌声?

3)为什么要唱歌?

三、深究细读,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说说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1)当时的人们筋疲力尽,有些人已经绝望了。(理解“筋疲力尽”和“绝望”)

2)当时雾气笼罩着海面,当时人们肯定什么都看不清楚。

2.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小姑娘是怎样表现的?画出描写小姑娘的句子。

1)出示句子。

2)小姑娘为什么要在这么危险的时刻唱歌?难道她还唱得出来?

3)自己出生读出这两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3.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读第一自然段,想象:夜时在海上,落难在茫茫大海中的情景。

2)理解“挣扎”的意思,感受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连马金纳这样的大男人也“绝望”了,而这种困境,对于10岁的小姑娘更加困难。

4.朗读。1)学习第2-4自然段。齐读。读出人们遇难被救的欣喜及对小姑娘深深的谢意。

小结:航船遇险不是偶发事件,不是人人能遇到的,对于一个**都做不到的事情,一个仅10岁的小姑娘用自己的歌声鼓舞着人们,她的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升华认识。

1.读了这个故事以后,你想对小姑娘说些什么?想对其他落水的人们说些什么?

2.续编故事,人们被救上海岸以后……

五、拓展延伸。

1.自读《比利时的于连》,借助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解决问题。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评价于连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第。五、六课时指导写字课。

学习内容:指导写字并完成语文天地前三道题。

学习目标:1.会写11个字,鼓励学生自学生字,总结识字方法。

2.复习巩固笔画、笔顺;重点指导“抓”、“勇”、“根”、“追”、“寻”的书写。

学习过程:一、课件出示,认读生字 (指名认读、**车读、同桌互检)

二、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你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重点指导:

抓:左右结构。右边是“爪”。注意不要写成“瓜”。

勇:注意上半部分,第四笔时横折,而不是横折钩。

根:形近字“跟”,注意右半部分。

寻:上半部分不是“日”

4.说说其他字写的时候注意什么。教师相机范写。

5.写字时,应提醒小朋友注意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三、自主完成语文天地中的前两道题。

1.认真在田字格中书写“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筋疲力尽”。

2.通过扩句,体会句号的用法。

3.积累关于“小英雄”的故事,并向他们学习。

四、学会“联想”。

联想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阅读材料中常会有一些我们不知道、不明白的事情,可以借助我们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联想了解新知识。教师应该对这一内容的编排引起充分的重视,要设法引导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及以后的语文实践中尝试这一方法,要养成习惯,逐步形成能力。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六单元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 六单元检测试卷。一 填空。26分 1.常见的长度单位有。2.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跳绳的长约2爸爸的身高大约是175 一块玻璃的厚度大约是5一棵大树的高约13 数学书厚约6铅笔长约2 从北京到广州长约22941元硬币厚约1 3.4km m2000m km 9dm cm...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拨一拨 说课稿。一 说教材。1.教材内容 拨一拨 一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生活中的大数 这一单元的内容,课本第24页至26页。2.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数的读和写法是在学生已掌握一百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是有一定的知...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北师大2011版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 分米 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 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2 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