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出师表》 执笔:顾亚琴审稿:初三语文备课组。
预习内容】《出师表》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和相关资料翻译课文。
预习自测】正音。
疲弊( )陛下( )恢弘( )驽钝崩殂( )裨补阙漏。
行阵和睦( )夙夜忧叹( )妄自菲薄( )陟罚臧否以彰其咎( )
成语典故(找出文中的成语,不少于五个)
通假字。1、裨补阙漏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古今词义。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古义今义。
2、臣本布衣布衣古义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今义。
4、由是感激感激古义今义。
5、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古义今义。
6、先帝知臣谨慎谨慎古义今义。
★一词多义。
1、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深追先帝遗(yí)诏 (
2、效:恐托付不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3、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行:性行淑均行阵和睦 (
5、为:俱为一体 (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众议举宠为督 (
6、以:咨臣以当世之事( )寄臣以大事 ( 遂许先帝以驱驰 (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光先帝遗德 ( 以塞忠谏之路也 (
★名句背诵。
1、苟全性命于乱世。
2勿以善小而不为。
3、受任于败军之际。
4、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6、诚宜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以塞忠谏之路也。
7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宜兴市实验中学语文学科初三第一学期教案。
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教学难点:1.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2.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一、引入新课。
1、唐朝著名诗人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写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病死五丈原、七擒孟获、摆设八阵图、空城计、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
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2、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
“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主要措施有:①与吴国通好;②加强内政建设;③平定南方叛乱。
4、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写这篇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使用补充:二、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1.作者回忆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
2.诸葛亮主要提出了三条建议:(1)建议陛下广泛听取臣子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们的精神。(2)宫廷和丞相府是一个整体,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对他们实行提升、惩罚、表扬、批评,应当用一个标准。
(3)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亲贤远小”是的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小、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小,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文章为了说明亲贤远小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的历史事实为前车之鉴,以先帝叹惜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并以“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促使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3.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5.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达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报先帝”、“忠陛下”)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8.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5)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8)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第四部分(9-9)表文的结束语。
★★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 ――归结责任。
使用补充:三、检查点拨,探寻规律。
1.第1段:分析当时形势,提出具体建议。
★当时形势的危急--危急存亡之秋: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客观)
★有利条件: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主观)
★提出具体建议:开张圣听(广开言路)。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对国君的规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意在激发刘禅竟父之志和启示他效先帝用人之明。
2.第2段:从法度方面建议,执法必须严明公允,“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建议:严明赏罚;
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提出的劝诫:“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宫中、府中
★这两节在写法上有共同点,都是先提出正面建议,再从反面论述。
3.第段:从任人方面建议,主要为推荐贤人--文臣武将。
宫中(内):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
人物:郭攸之、费讳、董允等。特点: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作用: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举荐目的: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府中(外):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
人物:将军向宠。特点: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作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举荐目的: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4.第5段: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劝谏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所在。
先汉兴隆的原因(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实验中学初三年级语文预习学案
课题 出师表 执笔 顾亚琴审稿 初三语文备课组。预习内容 出师表 预习要求 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和相关资料翻译课文。预习自测 正音。疲弊 陛下 恢弘 驽钝崩殂 裨补阙漏。行阵和睦 夙夜忧叹 妄自菲薄 陟罚臧否以彰其咎 成语典故 找出文中的成语,不少于五个 通假字。1 裨补阙漏2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实验中学初三年级语文预习学案
课题 出师表 执笔 顾亚琴审稿 初三语文备课组。预习内容 出师表 预习要求 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和相关资料翻译课文。预习自测 正音。疲弊 陛下 恢弘 驽钝崩殂 裨补阙漏。行阵和睦 夙夜忧叹 妄自菲薄 陟罚臧否以彰其咎 成语典故 找出文中的成语,不少于五个 通假字。1 裨补阙漏2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实验中学初三年级语文预习学案
课题 出师表 执笔 顾亚琴审稿 初三语文备课组。预习内容 出师表 预习要求 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和相关资料翻译课文。预习自测 正音。疲弊 陛下 恢弘 驽钝崩殂 裨补阙漏。行阵和睦 夙夜忧叹 妄自菲薄 陟罚臧否以彰其咎 成语典故 找出文中的成语,不少于五个 通假字。1 裨补阙漏2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