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2稿

发布 2020-11-20 01:41:28 阅读 8153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节课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科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课前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

引: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喜欢读书,所以就带来了一首诗歌送给大家(出示诗歌)

学生深情(配乐朗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这是当年九岁的刘倩倩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请大家齐读课题)

出示安徒生个人资料,让学生谈收获。

在课文讲解之前我们来检查大家生字词的预习情况。ppt出示,当堂听写。重点指导“兜”笔顺。喷香、火柴梗。

二、进入课文的学习。

课文大意:要素概括法,引出课文分为三大段。先看第一大段。

请同学们再次浏览全文,看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怜、悲惨、等。板书:可怜)

过渡:小女孩是可怜的,就让我们用心去体会体会吧!请同学们用心读1-4段,找出与之相关的语句。学生交流。

出示**:这幅画画的就是这穷苦可怜的小女孩。它把我们带到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故乡,你们看,远处的高楼灯火通明,人们都在自己温暖的家里欢度圣诞节,然而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本来可以得到大家的同情却卖不出去一根火柴,本来应该得到父母否认疼爱,父母却责备他。

刚才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是那么不幸,可怜。课文中为什么又说她是幸福的呢?让我们再去品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小女孩曾经拥有怎样的幸福?(板书:幸福。)

三、课文第二部分。

出示5次擦火柴的**,小组讨论填充完整,感受其幻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突出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出示童话知识,引出恰当的幻想、想象。课下区分实写、虚写语句。

奶奶是唯一疼爱她的亲人,饱受苦难的小女孩,当她好不容易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奶奶时,她会怎么喊?(奶奶惊喜)

她那么饥寒交迫,这回终于看到了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她又会怎样呼喊?(奶奶快乐)

她要驱散内心恐惧与孤独,又怎么请求奶奶?(奶奶,请把我带走吧。带着急切的语气)

她必须请求奶奶带走她,因为---学生:“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一样,就会不见的。”**伴奏。

火柴再明亮,看到的幻象再幸福,现实还是现实,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再也感受不到光明和温暖了。童话大师安徒生就是用这样凄美的语言告诉我们小女孩悲惨的结局。

总结: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很远,在那个社会,贫富不均,人情冷漠,那时的人们,哪怕付出一点点的关心,给与一点点的帮助,小女孩也许就不会悲惨的死去。

小练笔: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又相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些什么呢?

卖火柴的小女孩 2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思考 3 课文几次提到 大年夜 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体会它的作用。讨论归纳 课文三次提到 大年夜 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 大年夜 出去卖火柴 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 大年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