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恐惧。
师:就这样慢慢地读,细细地品。看,小女孩就这样向我们走来。那就细读这段后几句话的描写,哪个词语触动了你,就把你读出的信息或感受等分享给我们。
她在穿过马路的时候,一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可以想象小女孩心里恐惧的程度。(板书:“恐惧”)
师:(引读)这一整天,谁也——(学生接读: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学生接读: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师:想象这里的谁,都会是哪些人?
师:还是这句话,我们换一个角度说:这一整天,小女孩没有卖出过一根火柴,小女孩没有挣到一个钱。)
师:不是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吗?既然如此,安徒生为什么偏偏不从女孩的角度来写?
师:回过头来再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寒冷,此刻,加上社会环境的冷漠与恐惧,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对小女孩来说那可真是——雪上加霜!
三)饥饿。师:批注就这么简单,下面就请你们看一看自然段。哪个词哪句话又触动了你,就把你读到的信息、感受批注在旁边。
师:“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这一整天,那可是从早到晚,这里的“饿”是我们平常说的饿吗?(板书:饥饿)
师:好啊,不仅读到了寒冷,还读到了“饥饿”又冷又饿用一个成语来表达。——饥寒交迫”。把这个成语批注在句子的旁边。谁来读读,体会女孩此刻的饥寒交迫!
师:(课件出示:“她可没有注意这些”,“她可没有忘记这个”。)一个没注意,一个忘不了。这对比中,你又读出了什么?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师: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小女孩该注意的顾及不了,不用记住自然来到的大年夜她却忘不了。一个没注意,一个忘不了,这强烈的反差更突出了作家的匠心之处。
所以这段中的第一句话说“可怜的小女孩!”这就相当于批注!其实刚才你们批注的,生成的感受,已经超越了这个“可怜”这怎么是一个“可怜”了得的呢!
四)孤独。师:就这样慢慢地读啊,细细地品。
(出示课件):“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你又读到了什么?
师:先前我们读到自然环境的寒冷,社会环境的冷漠,现在还读到了家庭环境的冷淡。可以说,整个世界对于小女孩来说是冷酷无情的。
看,(屏幕出示小女孩配字画像)茫茫黑夜,小女孩只好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高大的墙角边,想象小女孩此刻是什么心情,为这幅画像题词吧。(板书“孤独”)
五)痛苦。师:无助的小女孩!她实在太孤独,太难过了,她要点燃这些没有卖出去的火柴。她一共点燃了几次?(师引导说出)
师:(配乐梳理)尽管如此,可每一次,火柴都灭了。要知道这可是令人们欢乐无比的大年夜啊,可小女孩呢……;尽管小女孩穿着那双没有多大用的大拖鞋,然而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呢……;本来应当赢得人们的同情与帮助,但是……;本来应当受到父母深深的疼爱,但她却……;小女孩本来想点燃火柴,获得温暖与快乐,然而……;
师:这寒冷,这饥饿,这恐惧,这孤独,当我们把这些散乱四处的句子规整一起,整体阅读的时候,可以想象小女孩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情感?(板书“痛苦”)
师:饱受这样苦难的小女孩,可以想象,当她好不容易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奶奶时,她会怎么呼喊?(带着惊喜的语气朗读)
师:她那么饥寒交迫,这回终于看见了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她又会怎样的呼喊?(带着快乐的语气读)
师:她要驱散内心的恐惧与孤独,该怎么请求奶奶?(带着急切的语气读)
师:她必须请求奶奶带走她,因为——“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读出了恳求的语气。)
师:此刻她的脸上一定还留着伤心无助的泪花,声音哽咽,谁再来呼喊?
师:这**是恳求,分明是在哀求,此刻她仰望奶奶,把双手伸过头顶,祈求奶奶——(学生把双手伸向天空再次呼喊)
师:小女孩也许像图中的画面一样,双腿跪地,祈求奶奶!尽管如此,火柴还是熄灭了。随火柴一起熄灭的还有——小女孩的生命。
师:“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板书:死了。)
师:如果请你为小女孩的死加上你心中的标点,你会怎么加?
师:看来,批注的时候,不仅是一个词,一句话,结合上下文,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板书),都会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理解,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美丽的天使死去,嘴角还挂着微笑。原来,弱小生命定格于狂欢的大年夜,定格于绝望的呼喊,定格于令人心碎的死亡的微笑!
三、梳理“不幸”
再看课题。我们发现,在这矮小、瘦小、弱小的女孩的生命里,对应着我们读到的,却是那些看得见的“大”——那双可以用来做摇篮的大鞋;那一辆冲过来的大马车;那些不肯买火柴的大人;还有那堵高大的墙。
师:透过这个强大的冷酷世界,我们还读到了那些看不见的“大”,不尽的寒冷,无边的饥饿,不尽的恐惧,难掩的孤独和无限的痛苦。这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大”把小女孩包裹起来,小女孩的生命像星星一样陨落,故事最终以悲剧落幕,小女孩的不幸让人无限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