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
浦口中心小学陈莺清。
2024年4月6日上午第一节。
教学目标:知识点:
1、学习作者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展开合理想象的写作方法。
2、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点:1、培养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体会的能力。
思想教育渗透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教学重点:1、从小女孩一次一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倒数第三个自然段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微机软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自学。
(1)复习课文第一段。
谁来说说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内容?
(2)交代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运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入地学习,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自主**,解决疑点。
1)整体入手,提出问题。
围绕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你想知道哪些内容呢?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选择重点有序地板书几个问题:
①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②她看到了什么?
③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
(2)分段学习,解决问题。
1、 学习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a、自由读文,解决课前提出的三个问题。
b、理解“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体会小女孩矛盾的心理和激烈的思想斗争过程。)
c、读中体会小女孩擦火柴时的犹豫不决,看到火炉时的高兴喜悦,火柴灭后的难过失望。
②、学习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a、 默读,带上课前提出的三个问题边读边思考。
b、教师设疑:“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这句话已经把小女孩看到的东西表达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这句话呢?(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性和合理性)
c、指导朗读“更妙的是。又厚又冷的墙。”
③、学习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a、出示画面,体会情境。
b、 解决前面提出的三个问题。
、学习小女孩第。
四、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a、 指名读文,解决三个问题。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②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读读这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该怎么读?
b、师一边口述,一边出示课件(奶奶特别高大,特别美丽,抱着小女孩,越飞越高,最后飞走了)
c、屏幕出示“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体会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3、小女孩为什么会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呢?(寻找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内在联系)
三)质疑问难,培养能力。
①、轻声读最后一段。出示画面小女孩冻死在墙角,手里捏着一把火柴的画面。
、学生质疑。(读懂了吗?还有什么不懂的?)
交流:小女孩的死是痛苦的?还是幸福的?(可引导学生说依据,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关键语句)
③、屏幕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体会两个“幸福”的含义,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学生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后,最后齐读,师配乐。
四)拓展延伸。
1、出示:“女孩之死谁之过?”几个大字(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小女孩的死对她来讲是一种解脱。可现实生活并没有天堂,那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此处对学生进行生命可贵的教育。
2、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的中间,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3、回归全文,经历整个过程。
这个童话以它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人们把这个故事排成电影,编成歌,制成动画。下面让我们再次用心灵来感受一下这篇童话的美丽与凄惨。
再次**熊天平制作,熊天平演唱的《火柴天堂》。使学生的整个身心沉浸在美妙的童话之中,达到享受读书的目的。
五)布置作业。
1、 写读后感《我和小女孩比童年》、《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
2、 阅读《诘问生命》
附板书设计: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痛苦生活)
擦燃火柴美好幻景)
冻死街头悲惨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