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发布 2020-11-15 00:26:28 阅读 4765

《诗词五首》导学案。

西埔中学何良民。

导学目标】1、调动学生古诗朗读技巧方面的积累,恰当划分诗词曲的朗读停顿。

2、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提升审美情趣。

3、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导学过程】导学诊断: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附知识链接)

二、揣摩停顿,自由朗读五首古诗首词。

参考提示:采薇。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导疑**:一、自由朗读,领会五首诗词各自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参考提示:1)《采薇》主要表现士卒戍边生活的艰苦,抒写了戍边士卒浓烈的思乡之情。

2)《十五从军征》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诉衷情》作者理想中渴望着报国立功,但现实中却冷落闲置,被迫退隐中身心分离的矛盾,万般无奈,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4) 《南乡子》这首词的用意在讽刺当时的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作者借古喻今,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的不满。

5)《朝天子咏喇叭》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大摆威风,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二、选择五首诗词中经典的语句进行赏析。

参考提示:1、《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2、《十五从军征》:“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

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这一情境,将掀起读者怎样的感情波澜呢?作者没有直接抒写渲染感情,作品却收到比直接抒情更强烈的抒情效果。

3、《诉衷情》:“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结尾三句,苍劲悲凉,寓意深刻。

“谁料”二字感叹自己被迫退隐,流露了对南宋统治集团不满的情绪。“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它很容易让读者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人热泪盈眶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是因为,两者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话很好,在说千古兴亡事总在那里变化着,而只有长江滚滚流,永远不变。另外,这句话是杜甫《登高》诗中的,诗中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辛弃疾用了现成的句子摆在这里,很合适。“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是问答句,“不尽长江滚滚流”是人家的话;这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是问答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又是人家的话对衬起来了,对得很好。

5、《朝天子咏喇叭》: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最后这三句是从宦官对劳动人民造成的灾难来着笔的。 “吹翻了这家”是近指,“吹伤了那家”是远指,远近结合,可见范围之大,危害之大。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这一句从危害的程度来说。这一层作者从广和深两方面分析了宦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讽刺了宦官在运河沿岸装腔作势,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传达了人民对宦官的恨。

三、《采薇》和《十五从军征》写的都是久经征战的士兵还乡的感受,它们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提示:采薇》主要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十五从军征》则以叙述为主,借老翁所见所感,抒写他的悲凉凄楚之情。

四、如果说《诉衷情》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都是怀古伤今之作,它们分别胜出怎样的表现手法?

参考提示:诉衷情》上片两句思昔,两句抚今;下片句句抚今,而又句句与思昔有关合。昔与今构成鲜明对比,表达了悲壮沉郁的感情;《南乡子》上片落笔眼前引遐思,下片纵怀远古寄豪情,表达了豪迈高亢之情。

导练达标:一、给加点字注音。

1、雨雪霏霏2、载渴载饥。

3、舂谷持作饭4、兔从狗窦入。

5、不知贻阿谁6、羹饭一时熟。

二、根据课文填空。

1、昔我往矣。

2、出门东向看。

3、此生谁料。

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5、军听了军愁。

三、根据提示写出课文的句子。

1、《采薇》一诗中表现戍卒痛定思痛、无限哀伤的句子是。

2、《十五从军征》中表现老兵回乡时满目疮痍的景象是。

表现老兵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诗句是。

3、北固楼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的诗句是。

4、《朝天子咏喇叭》中以比喻的手法揭露并讽刺**害得人民家破人亡的诗句是。

四、请根据,说说你对当时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的看法。

导练达标参***:

一、1、yù 2、zài 3、chōng 4、dòu 5、yí 6、gēng

二、略。三、1、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4、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四、战争连绵不断,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摧残破坏,给人民群众带来极大的灾难,家破人亡,孤独凄凉。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诗词五首 导学案。西埔中学何良民。导学目标 1 调动学生古诗朗读技巧方面的积累,恰当划分诗词曲的朗读停顿。2 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提升审美情趣。3 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导学过程 导学诊断 一 作者及背景简介 附知识链接 二 揣摩停顿,自由朗读五首古诗首词。...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诗词五首 导学案。西埔中学何良民。导学目标 1 调动学生古诗朗读技巧方面的积累,恰当划分诗词曲的朗读停顿。2 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提升审美情趣。3 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导学过程 导学诊断 一 作者及背景简介 附知识链接 二 揣摩停顿,自由朗读五首古诗首词。...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诗词五首 导学案。西埔中学何良民。导学目标 1 调动学生古诗朗读技巧方面的积累,恰当划分诗词曲的朗读停顿。2 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提升审美情趣。3 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导学过程 导学诊断 一 作者及背景简介 附知识链接 二 揣摩停顿,自由朗读五首古诗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