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辈(háng) 偏僻咿咿呀呀(yī) 天南海北。
b. 欺侮 ( wǔ) 辐射戛然而止(gá) 惊心动魄。
c. 撺掇(cuàn) 震撼元气淋漓 (lí) 红灯高照。
d. 闭塞 ( sài) 高粱大彻大悟(chè) 张灯结彩。
2.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只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孩子。
b. 这次惊险刺激的三峡之旅,让我对大自然的造化叹为观止。
c. 这次行动要随机应变,没有什么别的精囊妙计。
d. 刚才还是烈日当空,不一会儿大雨就汪洋恣肆地下起来。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 今夏,《战狼2》火热来袭,不仅叫好却叫座,其火热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c.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 学习是否努力的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书按需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而弋阳腔和昆山腔又是其中影响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两大声腔。
在明中叶以后的南戏舞台上,出现了诸多声腔激烈竞争的繁荣局面。
所以说,这两大声腔的成就上面都凝聚着江西艺术家的聪明智慧、才干和辛劳。
其中以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江西的弋阳腔、江苏的昆山腔为著,戏曲史上并称为“南戏系统四大声腔”。
弋阳腔是江西人的创造,而昆山腔改良的鼻祖也是江西人。
abcd.②①
5.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b.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c.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d. 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6~7题。
初冬夜饮。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6.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遣。
b. 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
c. 前两句写诗人因多病而无眠,点烛独坐,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
d. “明年谁此凭阑干?”这一句,凝聚着诗**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发人深思的。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诗首句用电,点名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盖全篇的作用。
b. 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婉的情怀。
c. 写暮雪时,以梨花作比,白雪遍地,凄艳美丽,亮人眼目,又借雪伤身,寄托身世茫茫之感。
d. 诗中明写诗人自己,其实是写淮阳太守的。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
“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
”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 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
做生意的人。 ③长厚:为人忠厚。
④忤:触犯。 ⑤寡悔:
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如其欲与之 ( 2)既去 (
3)盗大恐( )4)夜负十千以归(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10.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3分)
艾叶香中寻玉佩答案。
邹凤岭。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
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
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
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
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
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
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
”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
”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
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4分)
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佩的去向。
14.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5分)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3分)
15.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4分)
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16.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第③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b.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c.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
d.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
17.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4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初中语文单元贯通质量检测卷。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学校班级姓名得分。温馨提示 本试卷设附加分值5分,按全卷书写规范情况判定书写等级。a等5分,b等3分,c等1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30分 一 根据你的学习和积累,完成1 9题。1 选择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铁山一中2012 2013学年 下 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测试题。时间 120分钟总分 120分 一 积累与运用 30分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6分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a 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 清国留学生 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语文 r 八年级 下册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共100分 姓名班级学号。卷 基础知识。一 积累与运用 25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 g n g藏污纳 g u 冥思 想xi cu ni n迁x 枝 y 2 3分 选出加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a我们都应该学习海伦凯勒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b这里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