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第四周阅读训练

发布 2020-11-07 13:33:28 阅读 3368

第四周阅读训练。

月日用时: 得分卷面书写:

诗歌鉴赏】(5分)得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点绛唇·兰花。

姚述尧。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

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 (2分)

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3分)

文言文阅读】(16分)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7题。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是为大雨之兆。”后果然。

注释】①屈原:战国楚国诗人。②以:

在。③舟楫:泛指船只。

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⑤角黍:

即粽子。⑥黄琬:人名。

⑦琼:人名,即黄琼。⑧太尉:

官职名。⑨诏:召见。

⑩况:比方。初:

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燎:燃烧。

炬:火把。祈:

乞求。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

兆:预兆,征兆。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谓之竞渡谓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何:__

3)从夕达旦旦4)是为大雨之兆是。

4.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齐侯问于孔子骈死于槽枥之间 b. 谓之竞渡康肃笑而遣之

c.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卷石底以出 d. 恐为蛟龙所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6. 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2分)

7. 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3分)

现代文阅读】(9分)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

材料一】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时间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它起源于汉文帝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元宵节被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过了这天,就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活,所以人们欢庆元宵节,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灯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还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2023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丈化遗产。

材料二】苏州灯事之妙,妙在灯品不断创新,其形制有提灯、挂灯、摆灯,外形有各种亭台、鸟兽、瓜果等。从质料上分,又有无骨灯、荷花灯、珠子灯、罗皂灯、栅子灯、夹纱灯等。在其灯身又集剪纸、绘画,以及挂坠排须、流苏等多种工艺于一体。

真个是造型优美、灯饰华丽、色彩鲜艳、花样出奇。有种龙灯,它长有7节、9节、11节、13节之分,其龙头巨口大眼,形神兼备;龙身绘以鳞片,纹饰精彩。舞动时,头逐珠转,身随势旋,动澜翻波,眼花缭乱;十分撼人心弦。

又如走马灯、外形如碧瓦飞甍的亭台,灯壁内侧画有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点燃灯中心的蜡烛,始现出精美纹样。又因燃烛后空气对流,灯内壁自动旋转,循环呈现出手工绘制的“庆丰收”、“鲤鱼跳龙门”、“八仙过海”等吉庆图案或戏文典故,妙趣横生,民间用它作为“时运好转”的象征。

【材料三】近几年来,各地逢元宵彩灯大放,今年尤其甚。热闹归热闹,但精髓尽失。过去逛灯,灯是静中有动,灯不动光在晃,而人是动中有静,走走停停,动脑动眼。

百姓融入灯彩之中,构成生活美丽画卷,否则也不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今天各地的灯会,基本都是高科技的激情展现,向晚会迪厅的灯光学习,让百姓由参与变成观望,公家破费银子不少,百姓也大大热闹高兴了一番,但令人担忧的是,这热闹中少了过去元宵夜的含蓄优美静谧祥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硬核一不小心丢了。

8.根据材料内容,下面的说法哪一项不符合文意?( 3分)

a.“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希望通过庆祝活动,求得来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

b.自古以来,观灯是元宵节的主要活动,虽然各个朝代的节期各不相同,但夜间燃灯、观灯的习俗始终保持不变。

c.元宵节的节期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节俗活动也从最初的观灯不断增加舞龙狮、跑旱船、踩高跷等“百戏”内容。

d.传统元宵灯品材质多样,形态各异,纹饰精美,制作精巧。近年来,各种高科技声光电手段让灯彩越发绚丽夺目。

9.对照下面的资料,结合三则材料,列出元宵节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条理由。(3分)

资料链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10.材料三中,作者认为“这热闹中少了过去元宵夜的含蓄优美静谧祥和,中国传统文化精。

神的硬核一不小心丢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3分)

第四周阅读训练。

1.词中写松篁和桃李,都是为了突出兰花的君子之品,为写兰花作铺垫和陪衬。

解析:词中的核心意象是“兰花”,次要意象“松篁和桃李”先写是为写兰花作铺垫,作为一种陪衬,突出兰花的君子的品德。

2.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先要弄懂表层含意,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再从艺术手法,分析其妙处。回答此类问题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诗句。

3. (1)称 (2)为什么 (3)早晨 (4) 这

4. b 解析:b项的两个“之”都是代词,这。

a项的两个“于”分别是“向“在”的意思。c项的两个“以”分别是“来”“而”的意思。d 项的两个“为”分别是“被”“向”的意思。

5. ⑴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

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

6. 赛龙舟、包粽子解析:仔细阅读文段一,从“竞渡”“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可以看出,这是端午节的两个习俗:赛龙舟、包粽子。

9.(1)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正月十五,传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2)由祈求平安的习俗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祭祀、燃灯、观灯、舞龙狮、猜灯谜等。

(3)传统的元宵灯饰,融合了剪纸、绘画、挂坠、流苏等传统工艺,使传统技艺得以传承与创新。(4)元宵节全民欢庆娱乐,寄寓美好愿望,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是中国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10.同意。近年来很多地方的元宵节,以先进的声光电科技取代元宵传统灯艺;在看似热闹的活动中,百姓从参与者变成了观望着,没有了制灯、赏灯、猜灯谜、吟诗文等“动中有静”“动脑动眼”的文化参与,使元宵节失去了文化内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第七周阅读训练

第七周阅读训练。月日用时 得分卷面书写 诗歌鉴赏 6分 得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 2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湖。的意思是太平盛世。3分 2.诗人描绘的洞庭湖具有怎样...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第三周阅读训练

第三周阅读训练。月日用时 得分卷面书写 诗歌鉴赏 6分 得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 2题。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西楼 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 交...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第十周阅读训练

第十周阅读训练。月日用时 得分卷面书写 诗歌鉴赏 6分 得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 2题。重登云台山 清 陶澍 又踏金牛顶 上行,海风飞舄 上蓬瀛。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为访仙人 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长松迓 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注释 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