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二单元 试卷

发布 2020-11-07 13:24:28 阅读 1164

八下语文月考一试题卷。

内容:第。一、二单元分值: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古诗名句默写。(7分)

1)青青子衿。

2)式微式微。

3风烟望五津。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涵容天宇,水天相连的诗句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分)

生活有时是一场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 1 (单纯、单调)的二胡独奏;生活有时是 2 (激越、激扬)的,但大多数时间则是小河一样静静地流着。

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而流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

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说明起码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

而给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1)给文中1.2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请联系上下文,为文中横线处补上一句话。

3)文中划线句有语病,请修改后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傳雷家书》中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多次教导儿子:待人要___做事要___

2)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失去了重新归队的希望,他该怎样对待自己呢?他终于使巴扎诺娃吐露了真情,这个女医生告诉他,前面还有更可怕的事情等待着他。怎么办?

这个恼人的问题就摆在面前,逼着他解决。

上面文字出自**文中的“他”指的是。

4.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8分)

材料一: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

材料二:关于“不同人群对低碳生活”的调查(共1000人)

1)从材料一中提取:什么叫“低碳生活”?(2分)

2) 从材料二中提取:通过自己的观察,任选一个角度,得出一点感受或结论。作答格式是“因为……,所以……”2分)

3)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一份《宣言书》的开头,请你根据所提供的语段,将所缺的句子补充完整。(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4分)

宣言书》: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也是一种自觉行动。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

二、阅读理解(45分)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13分)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5.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2分)

6.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这段文字是按顺序解说事理。(2分)

7.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3分)

8.文中运用了的说明方法。(3分)

9.“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诸葛亮”借西风(15分) 王金宝。

诸葛亮真有呼风唤雨的神通吗?你看他在东吴修道坛,择吉日上坛,手持宝剑,披头散发,口中念念有词,装神弄鬼,还真把东风给“借”来了。其实,正如**所描述,诸葛亮只不过根据自己懂得的气象知识和看天经验,预计这日可能要刮东风,装神弄鬼,目的是麻痹周瑜,他好趁火烧曹操80万大军之机逃脱。

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和现代气象科学相比,真是差得太远了。由于卫星云图、气象雷达、电子计算机、激光等先进技术在气象研究上的广泛应用,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台风、暴雨、寒潮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提高更快。当代的“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

2024年1月的一次核试验,地面要求必须有西风,而所在场区却常年盛行东北风,气象科技人员通过分析大量历史资料,寻找出现偏西风的规律,预计23日13时可出现偏西风,于是有关部门当机立断,决定在那天14时试验。结果,12点钟这个地方还在刮东风,一到13时果然转为西风。

2024年5月18日,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试验发射运载火箭,需要良好的气象条件。可是5月17日,试验海域气象条件十分恶劣,时而乌云滚滚,时而大雨倾盆。18日的天气到底怎样?

负责气象保障的气象工作者,在缺乏海域和广阔洋面天气预报资料的情况下,根据卫星云图分析,并结合他们多年的预报经验,慎重而果断地作出18日“气象良好,可以发射”的预报。结果第二天试验海域果然天气晴朗,他们为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做出了贡献。

气象学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天气预报,而是人工影响天气,使几千年来人们的呼风唤雨神话变成现实。目前,人工影响天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雹、人工消雾、人工防霜、人工消雷电,以及用人工办法在短时间内消弱台风中心的最大风速,等等。

但以上这些人工影响天气的办法,目前还只能改变局部地区的天气。至于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一些设想。有人设想,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有冰雪覆盖的地方,撒播大量炭黑粉末,使冰雪融化;也有人设想,把大西洋的温暖海水用人工办法压进北冰洋中,使北极的冰层消失;还有人设想,在北半球北方的白令海峡筑一条大坝,阻止北方的冷海水进入北太平洋,由此改变北半球的气候。

这样大范围的天气控制和气候改造,牵涉到巨大的工程以及改造对全球气候效应的准确**,因此估计要到下个世纪才有可能进行。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当代的‘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一句中,“当代的‘诸葛亮’”指当代的气象科技人员。

b.现在,人工影响天气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几千年来人们呼风唤雨的神话早已成为了现实。

c.人们对改变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办法,提出了一些设想并开始付诸行动。

d.到下世纪,我们人类一定可以改变大范围的天气或气候,进而改变整个地球的气候。

11.第③、④段举了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12.本文是介绍气象学知识的,却从诸葛亮借东风谈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13.全文主要说明研究气象学的两个目的(12把这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的过渡句是4分)

1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谈一谈自己的看法。(4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草木荣枯,大雁去来,恐龙无处不在,沙子极为致密,这些现象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涉及物候学 地质学 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 严谨的科学精神。大自然的语言 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字词

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 鲁迅 归省 x ng 偏僻 p 行辈 h ng 照例欺侮 q w 宽慰 ku nw i 嘱咐 zh f怠慢 d i m n 礼数撺掇 cu n duo 凫水 f 潺潺 ch n 踊跃 y ng yu 蕴藻 y n z o 屹立 y 乌篷 p ng 家眷 ju n 交椅。皎洁 j...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期末测试卷 分值120分 一 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捶击 chu 闸口 zh 蛮横 h n 挑拨离间 ji n b.抉择 ju丰硕 shu 掺入 ch n 出类拔萃 cu c.t阻碍 i 署名 sh 强词夺理 qi n d.毁灭 hu堕落 du 蘸到 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