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发布 2020-11-07 05:22:28 阅读 3575

一。如何教学例一(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1) 教学例1前,可以先复习整数除法,如,224÷4。 让学生明确,每次除的被除数和商是多少个百,多少个十,或多少个一,为后面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做准备。 (2)出示例1,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传达的信息,结合图意列出算式:

22.4÷4,让学生尝试着计算。在此过程中,应给学生必要的引导。

如“能不能把22.4转化成整数来做?”“把22.

4千米转化成22400米来做时要注意些什么?”“如果不转化,直接用22.4÷4,你会遇到什么问题?

怎样解决?”。在研究竖式计算时,应着重使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最后还可以将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的竖式对照,从而使学生明确: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和整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二。如何教学例。

二、例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1)例2、例3的教学,可以由例1的情景图通过改变图中人物对话的方式引出。教师可以先不给任何提示,让学生用例1的方法尝试计算,进而师生重点讨论计算中遇到的新问题,使学生明确:①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

②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然有余数,要在后面添0继续除。 (2)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要关注学生的想法,在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启发、相互影响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如何教学例四(一个数除以小数)?

1)教学前可以先复习一些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有关的知识,如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商不变性质,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2)出示情景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信息列出算式,并引导学生思考 “7.65÷0.

85中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可以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吗?”可能有的学生会提出把题目中的米数都改成厘米数,用整数除法计算。

也可能的学生会根据复习的启示,说出可以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再计算。这时,教师可以肯定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但是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二种方法。 (3)在研讨第二种方法时,应着重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呢”使学生明确:

把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后,除数就变成整数了,为了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4)教学7.65÷0.

85的竖式时,应说明把0.85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85,7.65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765。

并说明为了简便,根据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把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只要把它们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两位。在竖式里把除数和被除数中的小数点以及没有用的“0”划去。

四。如何教学例六(商的近似数)?

1)教学前,可以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2)教学例6,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情境列式计算,有条件的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当学生发现除不尽时,教师可以说明实际计算钱数时,有时只算到“分”,让学生想一想:

这时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使学生明确,算到“分”,就是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如果要算到“角”,需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

(3)教学例6后,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强调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还可以让学生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

使学生明确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不同的是,取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而取积的近似值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的值以后再取近似值。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还可以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

(4)学生做完“做一做”以后,可以说一说它们不同的近似值分别是怎样取的,要明确知道计算出的数中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有些题保留指定小数位数后,近似数的末尾有0,要了解学生是否处理正确。如45.

5÷38,商保留一位小数时是1.2,保留两位小数是1.20。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是否一样。

五。如何教学例七(循环小数)?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计算,多除出几位小数,让学生观察竖式看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商的小数部分总是不断商3,余数总是25。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商里总是不断地出现3?

如果继续除下去能不能除尽?使学生注意到因为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所以商就重复出现3,总也除不尽。最后的得数告诉学生可以用5.

333的形式表示,并说一说这个省略号表示的含义。

个性化提问。

1.如何教学例十(“进一法”“去尾法”)?

1)教学例10第1小题时,受知识迁移的影响,学生多数要想到用“四舍五入”法来取商的近似值。教学中要抓住这点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让学生理解这里要“进一”的原因后,老师这时候可以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采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数。

(2)教学例10第2小题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包装17个礼盒不够,这时需要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尽可能地在“需要”两个字上下功夫,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现实意义。 (3)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进一法”或“去尾法”,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增强学生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XX秋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xx秋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 观察物体 单元集体备。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 是 空间与图形 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 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学段是 能辨认从正面 侧面 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第二学段是 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第三学段是 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所以...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内容。人教版 数学 第十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本单元教材简析。1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本单元非常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图形和概念的认识,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

五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

五年级数学 下册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教学探索。2013年3月15日主讲 彭展霞。各位校长 老师,大家好!今天举行的数学教研活动 集体备课,由我来主讲,班门弄斧了,请大家多多指教。我主要讲的是。五年级级数学 下册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教学内容。我将会从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的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