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发布 2020-11-04 09:28:28 阅读 3186

五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

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刘君宇。

一、本单元教学基础及后续学习作用。

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第六单元中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通分的方法,同时,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将为六年级的分数乘、除法计算和分数、小数、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作好铺垫。

二、教学内容例1第80~82页例2第83~85页实践与综合应用。

第86~87页。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4、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发展分析、比较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5、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两个分数相加或相减,重点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积累一些计算经验。(2课时)

介绍一些有关图形密铺的知识。(1课时)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四、教学建议。

1、开放问题空间,让学生大胆猜测,自主探索,优化通分方法。

教材中的例1和试一试重点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结合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可以让学生自主提问,并列式。

例题出示了。

和。这两个重要的分数数据,学生列出算式后就让他们猜测。

结果,再让学生探索验证自己的猜测,教师也要注重引导优化通分方法:

1)、通分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利用我们学过的“通分”,把异分母分数通分成同分母分数,这样它们都有相同的计数单位,就可以直接相加了,2)、化成小数的方法。1/2=0.

5,1/4=0.25,都是一位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没有了计算的负担,这就为同学想到利用小数来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同时教师引导分析:

用转化成小数的方法来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是可以的,但问题是问“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结果还得再进一步转化成分数。而且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无法精确计算结果。

通过分析让学生体会化成同分母分数计算的合理性与简洁性。

3)、画图、折纸表示出分数大小的方法。这两种方法要引导学生思考“把涂色部分看做3/4,原来这里的1/2被看成了几分之几”这里的的方法还是转化成了“通分”的方法,重而更加优化先“通分”,的方法。

交流方法同时,在不同方法的比较中突出“转化”思想,优化算法。虽然方法不同,但思路却差不多,都是**化)。比较各种不同的转化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说说原因。让同学体会到用“通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2、引导迁移,注重计算和验算方法的自然生成,及时总结归纳。

教学中除了“转化”的思想,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迁移”的已有知识,生成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如“试一试”,这个知识对学生是有挑战性。

的,先是把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经验迁移到异分母分数减法中来。学生模仿探索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联系1可以写成分子、分母相等的分数的知识,计算1-4/9。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是以前没有遇到的情况。教材要求验算两道减法的计算,减法的验算方法也是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除了确认或纠正计算外,还有两个目的:一是在验算5/6-1/3=1/2时再进行一次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从而巩固算法;二是让学生体会4/9+5/9=9/9=1,并应用到以后的计算中去。

经过例1和“试一试”,对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有了体验,教材通过“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及时总结算法,掌握新知识。教学时要突出以下几点:

第一: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第二: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第三:要自觉进行验算。

3、利用优质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材在这个单元设计了两个练习,练习十四重点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理解,并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练习十五配合例2的教学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练习十四第1题要利用学生在图形中涂色的操作,引导学生比较异分母分数相加与同分母分数相加的内在联系,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第2题要一组一组地进行计算,并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计算体验说一说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第3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释自己的列式和计算的过程。

第4题要提示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直观图帮助思考。其中,第(3)题要适当指导学生理解“小军从家经学校到体育馆要走1千米”的含义,知道根据这个条件,要求小军家离学校角多远,就是求1千米与4/5千米的差。第5题,学生计算后可以组织讨论:

这组题中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每道题通分时的公分母与原来两个分数的分母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其中的计算规律,感受现规律后的乐趣。

练习十五第1~4题配合例2的教学。可以看到,安排的纯计算题不多,仅。

第1题中有4道。这是因为对三个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要求是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只要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得比较好,达到这样的要求并不困难,完全不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有两点要提醒学生注意:

如果最后的得数不是最简分数,应该约分;如果最后的得数是假分数,不必一定化成带分数。

在练习十五第6~9题里进一步培养计算技能,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包括三方面内容。一个内容是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第6题里有两道分数连加的题,要求都用两种方法计算:

一种方法是按异分母分数加法的一般算法计算,另一种方法是应用加法运算律计算。从中体会两种算法的得数相同,后一种方法的计算简便,并研究计算简便的原因。从而得到两点收获:

一是确认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二是为第8题的简便计算作充分的准备。第二个内容是体会减法的性质。第7题中同组两道题的运算顺序不同,得数相同。

说明一个数减两个数的和,可以用被减数逐个减这两个数。反之,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可以用被减数减两个减数的和。在整数减法和小数减法中,都让学生体验过这样的规律。

现在再次体验,可以加强感受。但暂时不要求应用于简便计算。第三个内容是第9题的解方程。

以前只在整数和小数范围内解这些方程,把解方程扩展到分数范围,是新知识的灵活应用。4、重视口算和估算。

对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应能正确进行口算。教材在练习十五中安排了口算的练习,教学时,也应注意加强练习,可以在每节数学课的开始出几题让学生练习口算。

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有层次地安排了估算练习。

在练习十四中,第6题让学生找出最接近0、和1的分数,要引导学生根据分子、分母的相对大小关系进行判断。如4比7的一半稍大一些,所以4/7是接近1/2的分数;1与10相差很大,所以1/10是接近0的分数;8与9很接近,所以8/9是接近1的分数。也可以引导学生画出一些同样长的线段,再在这些线段上分别表示出题中的分数,进而通过比较作出相关判断。

第7题可以先分析每道题中的两个分数,再根据题中两个分数本身的大小以及相应在的运算关系作出初步的判断。计算后,还可以把计算与估计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感受估计有篮球更好地把握计算结果,提高计算能力。但这道题不。

必要求学生都能正确估计出结果,只要对估计过程有所体验就可以了。

第9题重点要帮助估计每种蔬菜的摆放面积各占货架的几分之几。可以把整个货架大致分为2等份,其中青菜和蕃茄合起来大约占一半,另两种蔬菜合起来大约也占一半;而蕃茄、萝卜又分别约占青塔有、黄瓜的一半,由此,可以估计出结果。

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统计。认识折线统计图是 数学课程标准 统计与概率 领域中简单数据统计过程的具体标准内容。包括认识单式 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两方面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 与原 大纲 比较,首先降低了制作统计图的要求,重视读统计图,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读书 这个主题编排了。古人谈读书 忆读书 我的。长生果 三篇文章。体裁包括了文言文 记叙文和散文。涉及内容跨越古今。从这三篇文章中能够学到读书的方法 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感受到读书带给我们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五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 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 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在教学新知识之前,教材均安排了适量的准备题。有些准备题是复习与新知识有紧密关系的 针对性很强的旧知识 有些准备题安排了观察 操作活动。所有的准备题都是根据一般学校学生的情况编排的,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些调整。但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