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统计。
认识折线统计图是《数学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简单数据统计过程的具体标准内容。包括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两方面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与原《大纲》比较,首先降低了制作统计图的要求,重视读统计图,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达数据,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统计观念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但具备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还要亲身经历数据收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要能根据统计图作出大胆而合理的判断。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重视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生活空间的拓展,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也越来越感兴趣。所以,本单元首先注意选择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数据信息作为统计学习的素材,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如,2024年~2024年我国水果的产量,建国后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十五”时期我国各年年末**用户数,我国农村、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等。另外,还设计了学生自主收集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写分析文章的活动,通过这些内容和活动,让学生感受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建设好美好家园的愿望。
二、在读图、比较统计图特点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本单元教材坚持全套教材统计知识的编排特点。首先,选择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典型事例,把读统计图贯穿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另外,让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认识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例如,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考虑到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都可以直观表示一组数据,只是反映数据的特点不同:单式条形统计图直观的表示了数据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直观的表示一组数据的变化情况。因此教材中选用了某地2024年的月平均气温这件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用单式条形统计图呈现一组真实的数据。
在学生读图、了解每个月平均气温信息的背景下,自然引出表示每个月气温变化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然后,在学生读折线图,分析、比较两种统计图不同特点的同时,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再如,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选择了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的真实数据,用单式、复式统计图分别直观呈现了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和男、女人口数,在学生读图、了解图中信息、分析比较两种统计图不同特点的同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重视统计观念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要求“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为什么把“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之一呢?
因为,在现代社会中,求平均数、画统计图等这些事情计算器、计算机都能做得很好。而在以信息和技术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要根据大量的无组织的数据,作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这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人更好生存的需要。所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发展自己的统计观念。
即: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收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做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由数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本单元教材根据4~6年级学段统计与概率“能解释统计的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并能进行交流”的要求。
充分利用折线统计图在表示事物发展趋势方面的优势,结合每节课的知识学习,除安排了读统计图,交流获得的信息,提问题回答问题外,还特别设计了根据数据结果进行判断和简单**的问题。如,气象台预报该地三日将有大雨,你认为水位将怎样变化?**一下,我国2024年以后的水果产量;**一下,到2024年我国的人口总数大概是多少等。
教学中,教师要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通过大量的、现实的素材,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基本思想,认识统计的作用,能理智的分析他人的统计数据,以作出合理的判断和**。
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综合运用1课时。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和读统计图表等。
结合本单元内容,安排了“统计天气(二)”的综合应用。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2、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和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能对现实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统计图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判断和**。
4、体验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表、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第1课时,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选择了两个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作为课程资源。
素材一,教材用条形统计图呈现了某地2024年月平均气温的统计数据,让学生读图、交流了解到的信息和想到的问题。接着,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的全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并在“议一议”中提出三个问题。
(1)这两幅统。
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形状和表示数据特点方面的特征。即:
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每个月的平均气温数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反映全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2)说一说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作图的特点,学会做图。(3)这个地区2024年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平均气温升的最快?
哪两个月平均气温降的最快?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表示和交流平均气温变化情况方面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特征。素材二,教材选择了某水文站2024年8月份1—6日下午2时水位测量的数据,用汛情公告和水位变化统计图呈现出有关信息,并给出警戒水位和历史最高水位的数据和标志线,设计了四个问题。
(1)图中的两条虚线表示什么?使学生了解用统计图表示具体事物的灵活性和实用性。(2)哪天的水位超过了历史的最高水位?
水位从哪天开始回落?使学生体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直观性和价值。(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地区8月1日—6日汛情的变化情况。
给学生创造对统计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表达的空间。(4)气象台预报该地区8月三日将有大雨,你认为水位会怎样变化?使学生体会统计的意义,学会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合理的判断和**。
第2课时,尝试完成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选择了一所小学六年级(1)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戴眼镜人数记录表和只标有数据点的统计图,提出根据数据试着完成折线统计图的要求,这个问题中的数据较小,且都是整数,给出的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学生容易完成。学生在读表完成统计图的基础上,教材在“议一议”中提出了两个问题。
(1)观察统计图,你能发现这6年中戴眼镜的人数有什么变化?让学生根据统计数据描述戴眼镜人数的变化情况。(2)你能试着说一说这种变化的原因吗?
讨论这种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爱护眼睛,注意保护眼睛的意识。在练一练中,选择了一个女孩出生到半年中身长、体重的增长数据(体重都是以千克为单位的小数)。给出了不完整的统计图,让学生根据数据自己试着完成两个折线统计图。
其中,身长变化统计图给出了数据点,学生只需要把各点用线段连起来;体重变化统计图只给出**,学生需要先根据数据确定点,再画线段。由于体重的数据都是小数,所以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让学生先讨论一下怎样确定数据点。
如,出生时体重3.9千克,因为两个格表示4千克,3.9千克接近4千克,就在4下面点上一个点。
另外,交流时,让学生充分交流确定点的方法。
第3课时,认识特殊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选择了三个典型材料。素材一,我国2024年到2024年部分年份的水果产量统计图。
这个统计图的特殊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数据相对都比较大,所以从。
0到1500万吨用了一个线格表示,其他一个格表示500吨。第二,统计的年份有间隔,统计图上的方格也对应年份有间隔。在学生读图,了解图中的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根据表中的数据,**我国2024年以后水果产量”的问题。
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读图,交流的空间,使学生了解图的特点以及图中空格间隔不同的实际意义。即:虽然有些年份没有统计数据,但统计图中要给出相应的位置。
素材二,“试一试”中给出了小韩村2024年到2024年部分年份拥有彩色电视机数量的统计表,让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不同间隔的折线统计图。素材三,“练一练”中以一般记录方式给出了某县农民2024年~2024年部分年份收入的统计数据,让学生完成折线统计图。教学中,首先,要利用教材上的素材给学生自主作图、交流的空间。
其次,还可以收集本地近几年有关的真实数据,使学生体会现代化农村的发展变化之大。
第4课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首先选择了我国建国后五次人口普查的总人口和男、女人口数这个比较典型的事例,作为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素材。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呈现五次人口普查总人数,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呈现五次人口普查男、女人口数。
并在“议一议”中提出了三个问题。(1)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2)我国男、女人数的差距有什么变化?你从中想到了什么?(3)我国人口总数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一下,到2024年我国的人口总数大概是多少?在学生认真读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三个问题的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男女人数变化方面的意义,尝试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合理的**。接着,选择了不同身高男、女体重的一组数据,用复式统计表呈现了全部信息,给出了标出数据点的统计图,让学生试着完成。
“练一练”中,用复式统计表给出了某镇2024年~2024年蔬菜和水果产值的统计数据,让学生尝试制作统计图。最后,提出了从报刊、杂志、网络收集统计图的要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时间,在交流获得的信息、比较统计图不同点,以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据,进行合理**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5课时,读统计图。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统计图已成为表达、交流、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所以,读懂统计图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了解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合理判断和决策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统计观念,发展合情推理能力的很好素材。
教材安排了两个方面的活动。首先选择了两幅“生活化”的统计图,一是2024年到2024年末我国**用户的条形统计图;二是2024年至2024年部分年份我国农村、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这两幅图“生活化”,是因为它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以交流。
信息为主要目的的统计图,是以前教材上没有的,也不要求学生制作的。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没有数据刻度线,数据直接在条形和折线上标出。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了解图的特征和所表达的信息。第二,在读教材上统计图的基础上,交流学生收集的统计图。通过这些数据和学生收集的一些反映现实生活变化的数据,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社会的发展。
综合应用---记录天气(二)。这是一个完整的简单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统计过程。教材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课前记录。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全过程,即收集6月份1~15日天气情况并记录在设计好的统计表中。活动二,小组交流。
把自己收集到的6月份1~15日天气情况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他人经验,对自己收集的数据进行质疑。活动三,把记录并整理好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来。一是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6月份1~15日最高和最低气温,二是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6月份1~15日的平均气温。
活动四,把3月份、6月份两个月1~15日的平均数据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来并对两个月份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问题意识。
五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五年级数学第八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 教材分析。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刘君宇。一 本单元教学基础及后续学习作用。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分数加 减法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整数 小数加减法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第六单元中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通分的方法,同时,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 减法以及认识分...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 调查与记录 单元教材分析。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经历数据调查的过程,帮助学生体会数据调查的作用,初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数据,多样化的数据记录,丰富学生对数据分析的经验积累。二 单元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学习了物体分类基础,第一次接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读书 这个主题编排了。古人谈读书 忆读书 我的。长生果 三篇文章。体裁包括了文言文 记叙文和散文。涉及内容跨越古今。从这三篇文章中能够学到读书的方法 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感受到读书带给我们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