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下册

发布 2020-11-02 07:48:28 阅读 3795

五年级上册教案目录。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二单元:位置。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第四单元:可能性。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第八单元:总复习。

课时教案。课题:众数。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求真的科学态度,渗透一组数据的对称美,揭示数学中美的因素。

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或做出决策。

教学设计:一、 复习旧知。

1.情境引入。

请学生**一则新闻“李叔叔求职记”。

2.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算一算,想一想,经理是否欺骗了李叔叔?

3.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数来反映工资水平比较合适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李叔叔在找工作时遇到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帮助李叔叔的过程中感受到在这里平均数和中位数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工资水平,初步感受众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学习新知。

1.提问:李叔叔最有可能挣到多少钱?

2.揭示:这里的“600”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并请学生猜猜是哪个“zhong”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提出这样的问题,旨在使学生通过工资表**现次数最多的“600”理解“众”的含义,进而理解众数的意义。]

3.小练习:找出下面两组数据的众数。

4.请学生试着说说众数的意义,然后教师小结板书。

三、解决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一)完成例1

1.出示例题:

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15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米)

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2.学生小组合作选择6名队员。

3.根据学生汇报,老师课件随机演示选择结果。

4.小结:以众数1.51为标准选择队员身高会比较均匀。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思考、**、讨论、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利用多**的演示使学生从直观上进一步充分理解众数的实际意义,感受和体会数学中美的因素。]

二)分析数据,尝试统计决策。

1.根据提供的工资表,帮助李叔叔做决策。

2.根据射击队员的成绩,帮助射击队选择合适的参赛队员。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练习,使学生能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或做出决策。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3.生活中的数学。

四、全课小结学生畅谈收获。

课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1、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

教学重难点: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特点,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

教学过程:一、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比单式折线统计图,体会特点。

出示例题2: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如下表:

师:看出两个国家各届金牌数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下面我们就来完成它。(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的金牌折线统计图)

问题:这是两个折线统计图,现在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

师:那么怎样把两个折线统计图合成一个呢?谁能说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有局限性,体会到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可以比较方便地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总结: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国则趋于平稳。

问题:根据画好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中国和韩国分别在哪一届亚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量最多?

(2)哪一届亚运会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少?

(3)根据统计图,简单分析两国在历届亚运会上的表现。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体会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二、练习巩固。

出示“做一做”内容:李欣和刘云为了参加校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每天测试成绩如下(单位:次),根据**中的数据画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1)李欣和刘云第一天的成绩相差多少?第十天呢?

(2)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谁的进步幅度大?

(3)你能**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

(4)你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根据要求画出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同时学习分析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

总结: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情况不同。李欣是稳步提高,刘云忽高忽低;李欣最后四天的成绩呈上升趋势并且比刘云好,而刘云最后四天的成绩不如自己前几天的最好成绩。

由此可以**李欣的比赛成绩可能会超过刘云。

三、课堂小结。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打**》

教材内容分析:

打**”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

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

学情分析:这一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从生活经验看,大多学生有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已有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持完成此任务。其次,从已有知识储备看,参与完成此任务虽涉及画图表达、计算等综合知识,但都是较简单的计算与表达。

从思想方法看,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已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因此可以看出“打**”问题适合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的最优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4、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别。

教学重点:理解打**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突破“知识本位”,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优化的思想。

教学流程:一、提出问题。

板课题)(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打**,你会打**吗?那我看看你们到底会不会?***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

”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教学预设:这时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逐个通知;2:帮忙转告)

这个帮忙转告,怎么个转告法?你想让几个人去转告?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想想都有哪些通知的方法。这里有必要引导学生说出两大种方法:

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从平均分组到不平均分组有一个思维跨度,有时学生是不敢想或不会去想。在教学中很有必要锻炼学生的这种发散思维,这也是为等一下的优化方案做铺垫。

所以要让学生知道,在想办法时,要大胆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从众多的方法中选出最好的方法。)

猜一猜:哪种方法快?比如平均分成3组和平均分成5组比,哪种快。是不是分的组数越多就越快?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快?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猜测)

设计意图:猜想一是为了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心中有个疑团,提高探索的欲望。二是要让学生体会验证的必要性。)

二、探索比较。

1、每个同学独立思考,把你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19 课题 分数的互化 教材54页例3 集体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 通过例题的 学习,学会整数和假分数的互化,带分数和假分数的互化。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学习目标 会整数和假分数的互化,带分数和假分数的互化。教学重点 难点 整数和假分数的互化,带分数和假分...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3 课件展示不规则物体。提问 如何求出橡皮泥和沙的体积?4 教师用课件进行投石头入水试验,引出水上升的体积即石头的体积。5 提出问题 1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能够直接计算出来吗?不能 2 怎样才能知道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出示课题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 动手实践 小组活动。活动一 测量西红柿的体积。出...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教学设计

通分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通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概念,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确把两个分数进行通分。2 能运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3 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4 经历探索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教学重点 难点 通分的一般方法,寻找最小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