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发布 2020-10-31 23:26:28 阅读 6676

1.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测量自己在平静时、运动后、运动结束休息3分钟后1分钟内呼吸、心跳和脉搏的次数;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呼吸和心脏、脉搏跳动的规律。

2、知道呼吸和心脏跳动之间的关系;知道运动对呼吸和心脏跳动的影响。

3、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风格不同的**。

学生准备:手表、自制听诊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上课时间: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在以前的生活中,你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提问:刚刚参加过一些运动,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我们的呼吸、心跳和脉搏。

二、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

1.测量活动指导。

1)提问:怎么样算呼吸一次?指名让学生讲解并演示。怎么样可以测量到呼吸?

2)提问:你有没有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

学生静坐体会。

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有力的心跳声音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志。

3)谈话: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脉搏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处脉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尝试。

4)讲解:在同一个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的次数是一样的。所以在测量时,我们只需要通过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就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

2.**:你静坐时一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3.布置任务: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1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科学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建议可以一人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另一人帮助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

测量结束后交换。

4.小组活动:分组测量。

5.汇报测量数据,并交流与你**的数据一样吗?

6.提问:参加活动后我们的呼吸次数和脉搏跳动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7.三分钟热身活动。

各组一位学生根据**的节奏做“坐下——起立——扬臂——坐下”的循环动作。

活动一结束,小组内合作马上测量运动后的呼吸和脉搏跳动次数,并作好记录。

8.**舒缓、柔和的**,让学生休息三分钟以后,第三次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9.组内交换,另一位学生参加活动热身活动和休息,再分别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10.休息时间相机安排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图。)

第二课时上课时间:

三、分析、整理数据。

1.阅读自己的活动记录表,提问:比较一下你测量的这三组数据,有什么发现?

2.小组内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总结:人在运动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比原来要多很多,所以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都会比原来增加。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能够承受的运动的负荷也不同,于是会出现有些人运动后呼吸与脉搏跳动的次数变化非常大的现象。

4.调查:哪些人在休息3分钟后呼吸和脉搏的次数已经接近平静时的次数了?

四、拓展延伸。

1.小资料: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平静时的呼吸和心跳参照数。

呼吸频率。年龄每分钟呼吸次数。

新生儿 40—50次。

5岁儿童 20—30次。

10岁少年 25次以下。

15岁青少年 20次以下。

成年人 16—18次。

心跳频率。年龄每分钟心跳次数。

新生儿 140

3岁儿童 110

4岁儿童 100

10岁少年 90

成年男子 70—72

成年女子 76

2.提问:通过上面的测量和比较,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进一步研究?

小组讨论,交流,把想研究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后可以自己先去找些资料来自学一下。

2.肺和呼吸。

教学目标:1、会做用石灰水和气体混合的实验;运用各种方法听一听呼吸时肺有什么现象发生;能通过搜集的资料帮助自己的学习。

2、知道人呼吸时,主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知道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

3、意识到肺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运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石灰水(提前制取)、塑料袋、吸管、烧杯、听诊器、人体器官挂图、相关电化教育资料、人体呼吸器官模型等。

学生准备:学具袋、塑料瓶、粗塑料管、纸杯、线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上课时间:

一、复习谈话。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测量研究,关于呼吸你知道了些什么?

2、讲述: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人体的呼吸(板书课题,读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来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

二、研究人体的呼吸现象。

1.谈话: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这一简单的过程需要很多器官协同工作。

2.认识人的呼吸器官。

1)自我感觉一下,你呼吸的过程中有哪些器官参与了活动?

2)学生交流。

3)利用多**课件展示人的呼吸器官,认一认。

4)汇报并小结: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

5)学生在呼吸的过程中感知并体会各个器官所在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

3.谈话:关于呼吸,我们想研究的问题一定有很多。大家想研究哪些问题呢?

1)分小组讨论,在纸上写下你们想研究的问题。

2)交流,出示**问题:

空气是如何进入肺部又是如何从里面出来的?

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吸进去的空气到**去了?

3)布置任务:我们分小组来对不同的问题展开研究。

介绍教室里准备的相关模型和实验用品,大家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这些器材和用品。

4.小组活动。各个小组根据各自不同的**问题,选用不同的模型和实验用品,设计实验并搜集相关实验数据。保证每个问题都有两个小组在开展研究。

第二课时上课时间:

三、**活动。

1.**“我们呼出和吸进的空气有何不同”的小组活动。

1)提问:我们吸进和呼出的空气是不同的吗?

学生讨论并交流意见。

2)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分别是什么?用什么办法可以证吸进的和呼出的空气是不同的?

学生在组内发表意见并把假设记录下来。

3)师生共同设计实验。

4)实验需要用哪些器材和用品?合理选用材料开展实验。

5)实验活动:

选用一杯清石灰水,先用打气筒注入空气,观察实验现象;

再用塑料管用嘴向水内吹气,观察现象有什么变化。

6)交流实验现象,讨论并作好实验记录。

7)大组交流实验方法和过程并小结:实验现象告诉我们呼出和吸入的空气是不同的,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8)教师讲解:杯子里的水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清石灰水,它遇到二氧化碳就会产生白色的不溶于水的沉淀物,石灰水变浑浊了就是这个原因。

9)阅读:我们呼吸的空气的主要成分。

10)谈话:我们呼出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但里面还是有一小部分氧气的。你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吗?

小组**活动使得组内所有的成员都可以投入到研究活动之中,并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发。

2.**“空气是如何进入肺部又是如何从里面出来的”的小组活动。

1)具体活动过程与上面的研究活动相似,这个研究活动更加突出的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调查和了解,然后借助合适的模型让学生模拟呼吸的过程,从而弄明白“空气是如何进入肺部又是如何从里面出来的”。

2)在跟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一般学生都认为空气是因为肺部像气球一样张开了空气就进入里面。空气是如何进入身体内部的?空气进入身体内部的动力来自于**?

通过操作呼吸模型,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认识到:胸部肌肉的运动使胸腔内的空间大小发生变化,在胸部扩张和收缩的过程中空气就很自然地被压进肺部了。

3)另外,在操作过呼吸模型以后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身体去体会呼吸的两种不同方式: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体会在这些过程中身体内部各器官的相互协调和作用。

3.**“吸进去的空气到**去了”的小组活动。(略)

这一小组的汇报活动放到下一节研究循环问题的过程中,以指导学生把人的呼吸与循环很好地结合起来看待与分析。

四、总结深化。

1.谈话: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哪些认识与你原来的观点是不同的?

2.阅读教材p52(上)介绍“人的呼吸”的一段话。

呼吸让我们吸进含有丰富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3、心跳和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方法,听听自己心跳的声音;通过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跳动的脉搏,感觉心脏的跳动;能通过搜集的资料帮助自己的学习。

2、知道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跳动的脉搏;知道心脏是人进行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

3、意识到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运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

教学准备。听诊器、人体器官挂图、相关电化教育资料、人体心脏器官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提问:我们的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着的。你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吗?

2.安静下来,感受自己的心跳。

3.借助于听诊器听一听自己有力的心跳。

二、寻找身体各个部位的脉搏。

1.出示人体挂图:“脉”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血管。它遍布我们的全身。

2.找一找:我们可以在哪些部位感受到“脉”的搏动?

交流后让学生自己感受颈动脉、股动脉、手腕动脉等处脉的搏动。

3.提问:通过上节课的测量,我们知道脉搏的跳动和心脏的跳动是同步的。为什么脉和心脏会同时搏动?

4.实验:把一个鼓风的风箱和一段胶皮管子相连,在鼓风时让学生摸管子感受搏动。

借助这个模型可以把血管与心脏之间的搏动联系展示出来,化内为外,使教学活动更直观。

5.小结: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心脏是人体的泵,它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遍布全身的血管里循环流动。

三、研究人的血液循环。

1.谈话:心脏是人进行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心脏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呢?

2.分组解剖猪的心脏,了解心脏内部的结构。

3.借助电化教育手段展示人体的血液循环过程。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试题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一 填空25分。1 阳光可以被分解为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七色光。2 中间厚 边缘薄的透镜叫做 凸透镜 中间薄 边缘厚的透镜叫做 凹透镜 3 小孔成像的原因是 光沿直线传播 4 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 二氧化碳 的废气。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重要...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

班级 姓名 一 填空20 1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例如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例如。2 中间厚 边缘薄的透镜叫做中间薄 边缘厚的透镜叫做。3 小孔成像的原因是4 第一个提出阳光能够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科学家是。5 磁铁指向北的一端叫 极,用字母 表示 指向南的一端叫 极,用字母表示。6 制作一个电磁铁所需要...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5课

5 各种各样的矿物。教材分析 在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中,70 以上是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露出地表的 可供人类利用的矿物资源。人类的衣 食 住 行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矿物。教学目标 1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能运用简单的工具 放大镜 小刀等 对常见矿物进行观察研究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