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发布 2020-10-25 23:23:28 阅读 5738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三单元。

课标与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厘米3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体积(容积)单位及名数换算。

本单元知识也是今后学习圆柱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1.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数学学习中多次把长方体、正方体木块作为学具,对它们的形状有了整体的感受。

知道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物体是什么形状,这给学生学习本单元打下了基础。

2. 本单元系统、深入地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以及体积单位的相关知识,比以前的知识更加深入细致,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要重视探索体积公式的过程,关键是通过一系列操作与动手实践活动,理解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类比生活中的常见物体,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降低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建立其表象,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建议:1. 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情境引入,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感受到物体所占的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探索图形 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课标与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也提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

教材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几何直观图,并介绍长方体各部分名称:面、棱、顶点。“面”采用直观认识的方式,“棱”与“顶点”则分别结合图采用文字描述进行定义:

棱是面和面相交的线段,顶点是指棱和棱的交点。例1:重点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教材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物品,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方式,引导学生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去观察、分析,在学生观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初步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再利用**从面、棱长、顶点三个方面帮助学生梳理长方体的特征,最后完整、规范地概括出长方体的概念: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并指出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进一步概括出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例2:重点研究“棱”的特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的活动,让学生发现长方体棱的特征:

12条棱一般可以分为3组,每组4条,长度相等。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一般情况下长度不相等,由此引出长、宽、高的概念。“做一做”让学生用本书附页中的图样制作长方体模型,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

同时,第(3)题通过对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为后面的表面积和体积学习做准备。第(4)题是增加题:观察这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和前面学习的观察物体相呼应,从一个方向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让学生用教材后的附页制作长方体模型,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同时为以后学习表面积做准备。

德育渗透点:通过课本主题图的呈现,让学生联系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思想意识;通过组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及推理能力,养成严谨的研究态度。

学情分析】在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在低年级教材中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数学学习中多次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木块作为学具,对它们的形状有了初步的、整体的感受。一方面从教材来分析长方体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体,学生并不陌生,并且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对长方体有了一个比较抽象的认识。

另一方面从学生年龄特点来分析,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初步学会看长方体的立体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想象、分析、小组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及渗透数学**于生活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思想意识。

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多**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体实物、剪好书本第123页的长方体展开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自主提出问题(课前三分钟)

教师: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交流后小结: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你认识这些图形吗?

它们都是由什么图形围成的呢?

交流后小结: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墨水盒、魔方、牙膏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实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立体图形——长方体。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点到线,从平面到立体,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脉络。用学生熟悉的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引入长方体,充分说明长方体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设计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合作**,自主实践方案。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说明:面;棱(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顶点(棱和棱的交点叫做顶点)。

再次课件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说一说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首先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让学生先用手摸,然后再给出长方体的面、顶点和棱,从整体上明确概念,建立起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有效联系。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分组合作学习,小组明确目标后自由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课件出示**)

2)交流汇报。

教师:谁能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报一下?

预设)学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教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哪是相对的面?为了描述方便,一般称为左面、右面、上面、底面、前面和后面。(指实物回答)

预设)学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教师: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学生:我用剪刀把相对的面剪下来比较;我测量了相对面的长和宽,长和宽的长度分别是相等的。(教师课件演示“相对的面相等”)

教师:谁能说说棱的特点?

预设)学生:长方体有12条棱。

教师:可以分成几组?

预设)学生:可以分成3组,每组有4条,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教师演示“相对棱相等”)

教师: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

3)完善**并小结。

教师:请你把教材第19页的**填完整。

学生先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课件演示。

教师:长方体就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了概念,再进一步观察、动手,合作学习研究面、棱、顶点的特点,使学生亲身感知长方体这个立体图形,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寻求多种途径和方法达到目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单

第三单元 复好习,考试没问题 姓名目标家长签名。请复习 语文书,提纲内容,金牌,作文,语法知识 一 背10及注释 日积月累 词语盘点 生字表 一 二 二 熟读 课的课文,并积累好词好句。三 复习上课笔记,课后问题。四 记熟以下近义词 反义词 多音字。1 多音字。w 为设果 y ng 应声 k n 看...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

三 四单元练习题。一 填空 20分 1 把 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是 4扩大100倍是 2.15缩小它的1 1000是 3 由7个十,4个0.01和9个0.01组成的数是 这个数读作 4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7改写成三位小数是 56里面有 个1,有 0.1和 个0.01。6 按从大到小排列下面各数。...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五年级 上册 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1 整数部分是0的两位小数。2 读出两个零的三位小数。239精确到十分位是保留两位小数是6.998精确到百分位是。12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列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13 用小数表示下面各数量 3角 元 4角5分 元 5米4分米 米。6的计数单位是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单位结果等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