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发布 2020-10-23 16:25:28 阅读 1644

梦回繁华。

教材分析】梦回繁华》是第五单元最后一课,第五单元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学习本单元,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时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梦回繁华》作为自读课文,承担的任务是学法迁移、运用,由扶到放,由教到用。

所以本课学习应让学生自主发现本课作为说明文的特征,进一步体会说明文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此类文章的策略,并学习说明文的基本写法。【教学目标】

1.梳理出文章介绍的《清明上河图》的知识,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知识性特点。同时通过《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感受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理解作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2.运用浏览与细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通过抓关键句来理清文章说明的脉络,明确文章运用的说明顺序及方法,体会条理分明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文写作方法。3.

感受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特点。【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查阅《清明上河图》的资料,观赏画作,了解图画内容,阅读相关介绍,了解画作背后的故事,带着了解进入课堂学习。

2)阅读课文,标出文中认读困难的字或不理解意思的词语,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注明读音,批注词义。

2.边读边悟。

1)课文围绕着《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找出相应的例句。

(3)如果我要为同学们介绍《清明上河图》,我打算怎样介绍?3.学贵有疑。

1)勾画出阅读中理解困难的语句,批注疑问;或勾画出喜欢的语句,批注自己的感受。

2)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一幅画作历十年画成,宋徽宗作为第一收藏者,曾亲笔为之题名。元、明、清三代辗转飘零,历经劫难,解放**藏北京故宫。它是中国绘画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它被尊为“中华第一神品”。它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古画。这就是——北宋著名画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梦回繁华》这篇文章走近这一国宝级画作。二、检查字词预习(一)字音。

1.汴梁(biàn)2.题跋(bá)3.

桅杆(wéi)4.遒劲(jìng)5.长而不冗(rǒng)6.

舳.舻相接(zhúlú)7.摩肩接踵(zhǒng)8.纤夫(qiàn)(二)词义。

1.题跋: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

2.跋涉:形容旅途艰苦,十分艰难。

3.遒劲:形容雄健,有力量。

4.行旅:远行的人;往来的旅客。

5.赶脚:赶着驴或骡子供人雇用的活计;赶着牲口供人骑用的人。

6.春寒料峭:形容春天异常寒冷的天气。

7.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三、查阅资料,认识《清明上河图》

一)通过查阅资料,你了解到关于《清明上河图》的哪些知识?是通过什么渠道查阅的?(二)如果你要为同学们介绍《清明上河图》,根据你掌握的资料,你打算怎样介绍?

可以说一段完整的介绍词,也可以说说介绍思路。四、浏览品读,读懂《清明上河图》

一)浏览课文,你从文中知道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知识?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明确:1.《清明上河图》创作的时代背景:北宋时期商业繁荣,城市文化生活活跃,城乡市井平民生活成为画家的表达内容,北宋风俗画兴起,《清明上河图》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文章引用了金人张著的题跋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了解了他的生活年代、籍贯、字号、经历、擅长的画作、作品等。

清明上河图》的概貌:材质为“绢”,有着色,尺寸“纵25.5厘米,横525厘米”,是一幅长卷,画面内容为三段式,“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节奏分明。

清明上河图》的具体内容:开卷处描绘边汴京近郊的风光,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近郊,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有“赶集的乡人”,“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长途跋涉的行旅”;汴河两岸,对漕船边的情形、如飞虹般的拱桥、桥两端的街市、准备过拱桥的大槽船都描摹仔细;市区街道,描绘了街道纵横的样子以及各类店铺、街上行人。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艺术特色有四点,内容庞大(五百多人物,形态各异),结构分明(繁而不乱,长而不冗),兼工带写(有工笔细描,也有写意笔法),写实性强(现实主义风格,与回忆录《东京梦华录》中记述的汴京情形可相互佐证,且细节刻画如桥梁结构、衣冠服饰、建筑比例等也讲究真实)。正是由于它用写实手法描绘,而且规模宏大。

因此较全面地记录了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

2.总结方法:抓住关键词句。最为典型的在。

四、五段;概括提炼法。

二)小组**作者是怎样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方面发现作者介绍的方法。可与之前自己的介绍思路相对照,体会作者为何这样安排?

明确:1.说明顺序:⑴逻辑顺序。从全文看是逻辑顺序,即引出画作——介绍作者——介绍画作。第三部分是重点,采用逻辑顺序,即整体概况——具体内容——艺术特色。

方位顺序。第三部分第二层是全文详写的重点,这段采用方位顺序,按中国画特有的手卷展开顺序,从开卷处介绍到画面中段,再介绍到画面后段。介绍每一段时,按更具体的方位,抓住画面上的主要内容逐个介绍。

段中有很多表示方位的词语,在文中勾画出来。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运用比较阅读方法,体会本文为什么主要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

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

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又具有情趣。”(选文)

将选文和原文第段进行比较阅读,说说有什么不同?本文为什么主要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明确:为了突显“梦回繁华”这一主题,作者没有从绘画技巧的角度做过多的介绍,而是扣住这幅画作描绘的现实内容,主要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将画作所表现的北宋时期汴梁都城的“繁华”尽量表现出来,可以帮助非美术专业的一般读者更好地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主要内容以及这幅画作的深层意义。如果没有细致的生动的描写,以上效果达不到。

预设:“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从城效、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这里第一句已经概括地说明了画作的主要内容,为何又运用一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进一步说明呢?

明确:此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运用起到了形象概括画作总特点的作用。将画作内容做了形象的切分,又对画作各个部分的欣赏做了形象的定调。五、回看题目,感悟《清明上河图》

一)请品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繁华”之貌?

1)北宋时期,汴京商业繁荣,城市文化生活活跃,整个社会呈现空前繁荣局面。(2)画作人物众多,店铺林立,呈现出繁盛的市井风貌。(3)画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技法高超,生动传神,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出艺术繁荣。

二)你体会到怎样的梦回之情?

1)北宋遗民的“梦回”之情。北宋灭亡后,留在大金或者南渡的北宋遗民,从《清明上河图》看到的昔日繁华,如今都成瓦砾,曾经的辉煌令人叹息,缅怀故国,渴望回归,“梦回”流露出多少心痛无奈。

2)今人的“梦回”之情。汴京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当日盛况永远地留在《清明上河图》中。如今北宋王朝逝去将近千年,这幅图能将我们带回那个清明盛世,一睹那远去的繁华,体会那悠久的文明。

附:板书设计。

缅怀故国渴望回归。

清明盛世悠久文明。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摹状貌说明语言准确性生动性。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

社会繁荣。梦回繁华市井繁盛艺术繁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中复习

1.三峡 选自本文作者是 朝代 的地理学家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 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2 解释列出的字词。1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2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嶂蔽。3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亭午夜分曦月曦。4 略无阙处略无阙。5 至于夏水襄陵至于襄陵6 或王命急宣或。7 虽乘奔御风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中复习

1.三峡 选自本文作者是 朝代 的地理学家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 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2 解释列出的字词。1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2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嶂蔽。3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亭午夜分曦月曦。4 略无阙处略无阙。5 至于夏水襄陵至于襄陵6 或王命急宣或。7 虽乘奔御风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 月考 语文试卷 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月考语文试卷。一 积累与运用 30分 1 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锐不可当牢骚窒息黝黑。b 正襟危坐宽怒体谅胆怯。c 眼花缭乱托辞教悔潇洒。d 一丝不苟嘻戏默契咆哮。2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 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 2 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龟虽寿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