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发布 2020-10-15 04:48:28 阅读 2540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以山为伴相知惜。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两句看似写眼前的景象,其实流露出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到无影无踪;寂静空旷的天空有一片白云,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仿佛世间万物都厌弃了诗人。

这“尽”和“闲”两个字,把读者带人了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这两句动中有静,以静衬动,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样写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时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的孤寂,也为下文写“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里采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相惜之情。看,鸟儿飞走了,白云飘远了,诗人只好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此时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意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啊!这“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互为知己,惜惜相怜的思想感情。

二)湖月相衬美如画。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一诗,以轻快的笔触,勾画出了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两句总写洞庭湖的秋色之美。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相互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

这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如一面没有打磨光洁的镜子,朦胧之中显示出宁静、柔和之美。其实洞庭湖的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这“潭面”,则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一个小小的水潭,这意味着作者具有十分广阔的胸怀。

遥望洞庭山水翠,**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贴切的比喻,把洞庭湖的山水描绘得生动形象,十分可爱。先写从远处看洞庭的山光水色,接着把洞庭湖的水色比成“银白色的盘子”,把洞庭湖中的群山比作一只小小的“青螺”。

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这又跟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妙笔天工画江南。

忆江南》是白居易晚年在洛阳时写的,词中回忆了诗人曾经观光游览过的江南(江南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包括今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的美好风光,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此词一开篇,作者就直抒胸臆,赞叹之词,脱口而出:

“江南好”!一汪深情,浓烈似酒。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了江南春色之妙。

因为“好”,方能“忆”,因此,它又与结句“能不忆江南”相关阖。为了强调、证实这一点,紧接着写道:“风景旧曾谙。

”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传闻,而是作者过去就熟悉的。因为白居易做过杭州、苏州的地方长官。他关心当地人民的疾苦,熟悉那里的山水草木。

拿杭州来说,那里绕城的荷花、拂郭(城)的松树、画图似的西湖、奇特的钱塘江大潮、碧线毯一般的稻田……都曾写入他的诗篇。这一切是那么美好,使他难以忘怀。这样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妙笔。

二、学情分析。

本年段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在语文学习方面,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平时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部分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不高。

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四、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五、教学难点。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六、课时安排三课时。

七、教具准备多**课件。

八、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第二课时。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六)练习。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三课时。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可先让学生来回答。老师最后归纳: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

“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带着读者观赏了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

同时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赞叹引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在点出特点之后,又具体描写了漓江的水怎样静,怎样清、怎样绿。

这种以赞叹的语气写实,让读者和作者一样,犹如亲临漓江,荡舟观赏这一美景。接着,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笔法,描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奇、险、秀。

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语言写实,并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让读者切实地感受到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语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综合观赏印象。山水相映,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应。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祖国的风景名胜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此方面接受的信息比较多,会通过课外书、听别人介绍、电视电影、旅游等渠道了解风景名胜。本组课文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风景美不胜收,而且语言丰富多彩,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本单元教学中还要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四、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李艳锋。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早自习 7 30 8 00 第一节 8 05 8 45 第二节 8 55 9 35 眼保健操 9 35 9 40 间操 9 40 10 00 第三节 10 00 10 40 第四节 10 50 11 30 午休 11 30 12 00 第五节 12 00 12 40 第六...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组。教学内容。本组精读课文有 古诗三首 桂林山水 记金华的双龙洞 阅读课文有 七月的天山 还有一个 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1 掌握生字词。2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3 让学生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4 通过语文园地安排的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感...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上册所学的字词,并归纳重点的字词,能正确的读写。2.掌握词组及四字词语,能灵活的运用词组填空。3.掌握一些特殊结构的词组。4 随机抽选字词,学生能够正确听写。教学重点 1.归纳重点的字词,能正确的读写。2.掌握词组及四字词语,能灵活的运用词组填空。3.熟记并掌握特殊的词组。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