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案1 13乌鸦喝水

发布 2020-10-11 15:36:28 阅读 7713

13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会认“乌”“鸦”“处”等11个生字,会写“只”“石”“多”等5个生字,学习“攵”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结合,故事导入。

1.故事导入(出示乌鸦找水喝**,讲述课文的第1自然段):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找呀,找呀,它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眼珠一转,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什么好办法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乌鸦喝水》将为你解开这个谜团。

**后即可完整编辑。

2.出示课题,全班齐读。(认读“乌、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大家赶快打开课本,看看《乌鸦喝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精彩的故事。

2.多有趣的课文呀!自己大声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把生字在文中画一画哦!

3.标出自然段序号,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3个自然段)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

1.看拼音读词语。(课件出示重点词语)2.出示课件,学习生字。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并组词练习。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近那只聪明的乌鸦吧!二、深入**(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并学习第一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刚才老师的介绍,看看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后即可完整编辑。

2.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在学习小组内交流。3.学生反馈,师生交流。

1)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体会乌鸦口渴难耐的焦急心情。)

2)乌鸦找到了水,但是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所以喝不着水。(抓住“但是”引导学生了解乌鸦发现水的惊喜和喝不到水的无奈,并指导朗读。)

3)乌鸦开始想办法了。(指点:怎么办呢?这是乌鸦思考时的自言自语。)

4.小结朗读第一自然段。(举行朗读擂台赛)(二)学习第。

二、三自然段。

1.师过渡:乌鸦找到了水,但是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太小,所以喝不着水。再读课题,猜想课文既然以“乌鸦喝水”为题,那事情的结果会怎样?(乌鸦喝着了水。)

2.师: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乌鸦是怎样克服困难喝着水的?或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才喝着了水?)

3.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2自然段猜想:石子——办法(用一句话说清两者关系即乌鸦怎样利用小石子喝着了水。)4.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1)朗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交流:乌鸦是怎样利用这些小石子喝着水的呢?5.实物演示,突破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知)

**后即可完整编辑。

6.指导表情朗读,读出乌鸦口渴时的焦急和喝着水后的高兴心情。三、总结延伸1.齐声朗读全文。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一讲。(指名讲故事)

3.小论坛: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比比谁的点子更好,谁的方法更合理。)[教学板书]13乌鸦喝水。

乌鸦口渴了→找水喝→看见一个有水的瓶子(水少,瓶口小)小石子将石子投进瓶子里→喝着了水。

整理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案2 13乌鸦喝水

13乌鸦喝水。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学懂课文内容,学习乌鸦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懂课文内背诵课文。课前准备 乌鸦 实验器材 小口瓶红线小...

整理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案2 9明天要远足

9明天要远足。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会认 目 1个偏旁。3.准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的跌宕起伏。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小朋友们,秋天的时候...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 第一学期 语文 教案1 识字4日月水火

最新版资料。4日月水火。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 日 月 水 等8个生字,会写 日 田 禾 等4个生字。2.掌握两种笔画 点 捺 3.能够掌握象形字的学习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汉字的形象性,体味学习汉字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本课4个生字。2.让学生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