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色的地球》教案。
课标要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品德与社会》课程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再是监督,控制学生活动的人,而应该是学生可信赖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这节课我打破学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动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节,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多向互动贯穿课的始终。
教材简析:蔚蓝色的地球》一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课程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第一课。这节课,着重就让学生对地球有个全面的认识,并且让他们知道人类探索的脚步从古至今没有停止,人类的执着与追寻真理的精神是需要他们继承的。
使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发地利用课余时间探索更广阔的科学空间。此外,还要唤起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保护伟大的地球的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上网、调查等多种途径查找、搜集有关地球的知识及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过程,并对信息进行初步的整理加工,做成地球知识资料卡片。
3.情感目标:体会人类为揭开地球奥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的常识,感受人类在认识地球过程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
教学难点:感受人类在认识地球过程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与反馈信息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自主、合作、**”为主,让学生分别在小组和班内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课件、地球小报。
学生准备:学生搜集地球的相关资料并制成资料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我通过让学生**老师带来几张宇宙中太阳系及银河系的**,让他们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首先感受到宇宙中星球都是如此的渺小。
2.在这茫茫宇宙中,在这无数颗星球中,只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你知道它是谁吗?对,它就是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唯一个存在生命的球体——地球。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人类生命的摇篮——蔚蓝色的地球。
师随机****在宇宙中地球转动的影像,画面最后定格在地球的全景图。板书:1蔚蓝色的地球)
二、学习新课。活动一:走进地球。
1.当你看着画面定格在地球全景图上,此时你最想知道地球的哪些知识?(学生质疑,教师随即归纳质疑,板书问题)
海陆分布?地球大小?形成的原因?……设计意图】
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紧接着**地球在太空中飞行的**,画面最后定格在地球的全景图,由此引导学生去质疑:看到这张地球全景图,你最想知道地球的哪些知识?
从而激发了学生去了解地球相关知识的欲望。
2.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通过阅读书上页,也可以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谈谈。
自己通过阅读明白了刚才质疑的哪个问题?
3.围绕以上质疑,学生交流汇报。
4.我们从不同角度了解了我们生存的地球。现在,地球在你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星球?
美丽、神秘……)设计意图】
学生根据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此进入下面教学环节:去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解决质疑问题:地球海陆是怎样分布的?
地球有多大?它是怎么形成的……通过学习、**,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地球,宇宙中地球如是渺小,而我们在地球上生活,却感受地球如此巨大,从而形成鲜明对比,感受到地球是一颗美丽、神秘的地球,更加激发学生对探索地球的好奇。把多**教学资源引进课堂,给学生营造出声像同步,能静能动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活动生动化,形象化。
活动二:人类对地球的探索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师过渡:是啊,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它的美丽让我们震撼,它的神秘更引发了从古至今人们对它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刚才我们所了解的地球知识,都是前人探索的结果。
现在我们说起来简单,可是我们人类在曾经的探索之路上却是异常的艰辛,现在大家想不想跟老师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去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
1)阅读书上94页,想想人类在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不同时期们采用哪些方式来探索对地球形状的不同认识?
2)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回到2023年,与麦哲伦通行,来一次环球之旅。
3)请速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读完后说一说从麦哲伦的事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4)想不想重温麦哲伦的这次伟大航行?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呢?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谁愿意带着大家共同来重温麦哲伦的伟大航行?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幻灯片:古人在探索过程中对地球形状的不同认识)
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解说、表演等方式带领大家重温麦哲伦的环球路线,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主体参与,多向互动。
我们了解了麦哲伦的航行故事及其环球的路线后,对你有什么启发?【设计意图】
因为地球的神秘,引发从古至今人类对地球不断地探索,自然导入下面的教学内容“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新课标指出: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
学习《麦哲伦环球远航》时,通过小组合作,读文交流,小组合作表演麦哲伦环球过程,教师适当点拨、引导,挖掘出故事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们对麦哲伦及船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领悟得比较深刻。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突破本课教学重点——感受人类为揭开地球奧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师过渡总结:麦哲伦虽然没有荣归故里,但是他对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不断地去探索我们的地球。时至今日,人类已经不再局限于站在地球上研究生命的摇篮。
现代人们对地球的探索更加广泛和深入。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展示大家所搜集有关人类进入太空探索以及了解的地球更多的知识。
.分享现代人对地球的探索。
1)小组分享、交流搜集的有关现代人对地球探索的资料。【设计意图】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无疑,调查、搜集是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在这一课中,学生分享了课前搜集有关地球的知识,以及人类探索地球奥秘的故事,既锻炼了学生调查访问、整理资料的能力,又为课堂上开展活动做好了准备。
2)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3)学生将搜集制作的资料卡片张贴在“地球小报”上。【设计意图】
地球小报》的张贴、展示,激发学生今后对地球知识的搜集、了解一直延续下去,拓展了教学空间。
3.人类未来对地球的探索。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汉字和书的故事》教案
汉字和书的故事 教案。教材分析 汉字和书的故事 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 品德与社会 第二单元的第4课。旨在通过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探寻和研究汉字的起源和特点,体验和感受祖先的智慧,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学情分析 在许多学生眼中,汉字 只是一种工具,一种符号,会写 会用足矣!学生对汉字缺乏整体...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我们的地球村》教案
我们的地球村 教案。教学目标。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能力 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能够借助地图了解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知识 知道地球的经线 纬线 赤道 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了解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学情分析。从学生...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我国的国宝》教案
我国的国宝 教案。教学目标 1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引起学生对古遗迹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保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2 能力目标 通过课前收集长城和秦兵马俑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 处理信息的能力。3 知识目标 通过课前调查 课上交流,使学生知道古遗迹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教学重点 难点 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