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第二三单元教案

发布 2020-09-28 04:50:28 阅读 2386

第二单元线与角。

2. 平移与平行(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课本第18页“看一看”“试一试”、第19页“折一折”“说一说”。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2.借助实际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3.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线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平面”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三角尺、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学生动手操作。

请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两条直线。

2.展示学生作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4组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

3.请学生观察这4组直线,说说有什么特征。同桌之间交流、反馈。

师小结并板书整理。

4.课件出示四幅图。

两条直线不相交。

5.引导提问。

问:图中的两条直线是不相交还是相交的?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使学生明确:这两条直线(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延长)经过延长,最终会相交。师板书演示:

6.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学习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含义与特征。(板书:平移与平行。)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活动一:看一看。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有很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动二:移一移。

1.用小棒,放在p18第一题的一条线段上平移,说一说哪两条线段是平行的 。

2.观察p18的小鱼图,小鱼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了几格?那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动三:折一折。

让学生取出一张长方形纸,通过折一折,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1.让学生自己动手折纸。先让学生折两条平行线。

2.同学之间互相展示折纸情况,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你折的是平行线吗?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3.鼓励学生讨论:如何才能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

使学生体会到:两条直线不平行,两线之间的距离有变化,距离处处不相等;两条直线若平行,两线之间的距离永不变化,距离处处相等。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后作业布置:先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2. 平移与平行(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上的边与边的平行关系。课本第20页“画一画”“实践活动”及补充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平行线的特征,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2.通过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重点:体会实物或图形中线段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找出实物或图形中的某些线段,并体会线段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一、 寻找长方体、正方体的边:

1. 观察学具。

师问:在学具上,你能找到哪几条边?

学生会发现,长方体、正方体每两个面相交都有一条边。数一数,每个长方体、正方体都有12条边。

2. 课件演示。长方体、正方体模型的边。

二、 探索边与边的位置关系。

1. 同一平面上,边与边的位置关系。

1)想一想:线段ab与线段cd有什么关系?

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线段ab与线段cd互相平行。

1) 找一找:请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些边互相平行?

2. 不同一平面上,边与边的位置关系。

1) 想一想:线段ab与线段gh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过想象得出,线段ab与线段gh互相平行。

2) 找一找:与线段ab平行的线段有哪几条?学生互相讨论,得出结果。

3. 相对面之间的对角面位置关系。

连线bd两点得线段bd,连线fh两点得线段fh。

师问:线段bd与线段fh,有什么关系?

借助教具,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明白这样的两条线段也互相平行。

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0页“画一画”。

让学生学会画平行线。教师先利用课件演示画法,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自己画,师巡视。请几位同学上台板演,同学点评。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

五、课后作业布置:

1.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哪些边是互相平行的?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3. 相交与垂直。

教学内容:垂直的概念、画垂线。课本第21页例题及第22页和第23页的“实践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特征。

2.能利用三角尺画直线的垂线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理解点与直线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原理,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两条直线垂直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点与直线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原理,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大三角尺、长方体模型等。

学具准备:两支铅笔或小棒,三角尺,一张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条直线,看一看这两条直线有什么关系?教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

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

2.揭示课题:

师:两条直线除了平行,还可以相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交与垂直。(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获取新知:

1.看一看。课件呈现图例。

1)学生讨论:这是我们常见到的剪刀和卫生标志图案,如果用直线来表示这些图案,应该怎么画呢?(让学生画一画,并与同学交流一下)

2)思考:左边一个图案是两条直线相交,右边一个图案也是两条直线相交,那么,这两个图案有什么不同呢?

师指出: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折一折。

1)让学生取出学具——正方形纸张。提出要求: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2)展示学生活动结果。

3)验证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3.说一说。

1)先请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一些线段。

2)说一说哪几条直线互相垂直。

3)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出示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

4.画一画。

1)用三角尺画垂线。

师演示画垂线的过程,并讲解方法。然后学生自己练习画垂线。

三、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2页的“练一练”。

1.第1题:让同桌之间互相配合完成“你说我摆”实践活动。

2.第2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

四、课堂小结: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进步?

五、课后作业布置: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4. 旋转与角。

教学内容:认识平角、周角。课本第24页的内容、“试一试”,第25页的“练一练”等。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和实物展示,认识平角和周角。

2. 能找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点:掌握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借助具体情境,感知平角、周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能活动的角模型等。

学具准备:折扇、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组织活动。

1)师:你都认识了哪些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2)演示教具——会活动的角的模型。学具——折扇。

学生用学具旋转得到一个直角。

问:什么样的角是钝角?用学具旋转一下。

问:什么样的角是锐角?用学具旋转一下。

2.揭示课题:

师:刚才的活动,证明了同学们都已经很好的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初步懂得了它们的特征,也知道了图形的旋转,这一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角。

板书课题:旋转与角。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平角。

1)教师演示教具。

通过边的旋转,得到一个平角。

2)师小结:我通过旋转教具,又得到一种角,这种角的名称叫“平角”。

3)请学生说一说平角的特征。

4)学生用学具旋转形成平角。

5)师演示画平角的方法。并板书呈现。

6)让学生画角。

2.认识周角。

1)教师演示教具。将角的一边固定,旋转另一条边得到。

2)小结:刚才老师把教具经过旋转,又得到另一种角,它的名称叫做周角。

3)请学生说一说周角的特征。

4)学生用学具旋转形成周角。

5)师演示画周角的方法。并板书呈现。

6)让学生画周角。

三、课堂活动:

1.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

2.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

3.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5页的“练一练”题目。

1)第1题:引导学生观察图中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位置,判断所形成的角是什么角。

2)第2题:运用直尺或三角尺在点子图上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布置: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5.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认识量角器,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课本第26页的内容、第27页的“认一认”“试一试”及第28页的“练一练”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2.认识量角器,并理解1°角的含义。

3.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理解1°角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大量角器等。

学具准备:量角器、纸片、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活动,引入课题:

1.课件呈现:看一看角a和角b哪个大?大多少?

2.学生观察课本第26页上的角a和角b。

1)估计哪个角大。

2)用量角器量。

3)小组反馈度量情况。

4)师问:你有什么体会?

3.揭示课题。板书:角的度量。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认一认。

1)认识周角。

师用教具演示:把角的一边旋转一圈,形成周角。明确告诉学生:周角=360°。

2)认识平角。

先让学生猜一猜:平角是多少度?然后明确告诉学生:平角=180°。

3)认识1°的角。

平角和周角的关系:把周角平均分2份,一份就是180°,即平角。

把周角平均分360份,其中的一份的角是1°,或把平角平均分180份,其中的一份的角是1°。

利用课件呈现出来。

4)介绍量角器和测量方法。

2.试一试。

1)指导学生用量角器量角a和角b。让学生自己测量,然后交流测量的方法、结果。

2)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让学生上台利用量角器测量度数。

三、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8页“练一练”题目。

1.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因此,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2019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三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

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 结合问题自学本第 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 任务。用红笔标记出自己的疑惑点。2 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 独立完成过关检测。学习目标 1 知道大面积土地用公顷和平方千米作单位。2 掌握其与平方米之间的单位换算。3 通过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三单元复习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资料。一 多音字组词。x ng 高兴 x ng 兴亡 xi n 新鲜 xi n 朝鲜 b 轻薄 b o 薄壳结构 b 薄荷 m 模仿 二声mu 模样 k n 看管 四声kan 看见 tiao 空调 diao 调动 qie 一切 qie 切开 hang 银行 xing ...

六年级数学第二三单元

一 选择。1 一种商品的原价是840元,第一次降价,第二次又降价,这两次降价 相等 不相等 第一次降的多 第二次降的多。2 5千克糖平均分成8包,每包糖重 千克千克。3 把6米长的一根绳子,平均分成13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米 米 二 应用题。1 一个水果店运一批水果。第一次运了50千克,第二次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