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 比例尺: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 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读比例尺技巧: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同样大小的地图, 比例尺小(分母大) →表示范围大 → 内容简单。
比例尺大(分母小) →表示范围小 → 内容详细(具体)
2) 方向:
辨别方向一般有3种方法:
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判定a在b的什么方向的方法:在b处画十字光标,标出东南西北,看a点在哪两个方向之间,答案就是哪个方向。
3) 图例和注记。
图例=符号,注记=文字和数字熟记课本p10页图1-19常见图例。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
盖天说”(天圆地方)→ 浑天说”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 卫星探测。
2)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站得高,看得远。
3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3)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起义);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仪。
1) 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2) 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
经。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
无0° 纬线和0° 经线的判读方法:
纬度:由下向上(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反之为南纬。由此判断南、北半球。
经度:由左向右(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反之为西经。由经度判断东、西半球。
3) 经纬网 (用来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
判读方法:确定经线、纬线:直线型经纬网中是横纬竖经;其他经纬网(南北极地区)看线条的相互关系,相交或最终会相交的线条为经线,始终平行的是纬线。
判断东、西经,南、北纬: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
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注:判断的起点,要依据此图的经(纬)度间距来确定)。
书写:纬度在前,经度在后。如北京(40°n,116°e) 注意:(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
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
3、 地球的运动。
1) 自转与公转。
2) 二分二至日及四季。
3) 五带。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 海洋和陆地。
1.在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1)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
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
2)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3) 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大洲、岛屿、半岛、大洲、海、洋的概念。
2.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简称: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七大洲分布。
1)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
2) 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洲有:欧洲、非洲;全部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
3)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4)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5) 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
4.大洲的分界:
5.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简称:太大印北)
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 大西洋(第二大洋,形状如同“s”);
印度洋(热带大洋、全部位于东半球); 北冰洋(面积最小、水位最低、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1、陆地地形。
1)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五种基本类型。
3) 五种基本陆地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海拔不高,一般在500米以下,地面起伏,坡高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4) 世界地形之最: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北部);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东部);
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东部);
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亚洲东部);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亚洲东部);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中西部);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北太平洋西部)
2、海底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3、 等高线地形图。
1) 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高线;把海洋深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深线。
2)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不同。(看课本p39图2-49)
3) 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大小 。[
4) 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海拔高度都相等;同一幅等高线图中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即等高距)都相同。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等高线重叠处,表示陡崖。
一般情况下, 山脊和山谷都是上山的路线,山脊一般通向山顶,是登山路线,也是分水岭;山谷一般通向鞍部,是翻山路线,是集水线、汇水区域,通常是小溪源头和河流源地。
4、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地反映出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深浅不同的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冰雪。
第四节海陆变迁。
1、 地表形态变化。
1)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力量是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如火山、**等,外部力量是流水,风力等。
2) 海陆变迁的原因:①地壳的变动;②海平面的升降;③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其中①和②是主要原因。
2、 大陆漂移假说。
1) 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整个的一块大陆,叫做“泛大陆”,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后来慢慢**、分离漂移,逐渐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2) 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①大西洋两岸的许多生物有亲缘关系;②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也相吻合。
3、 板块构造学说。
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
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2) 板块的运动可以分为张裂拉伸运动和碰撞挤压运动两种运动。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常常会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大西洋面积将扩大;
板块发生碰撞运动时,地表会形成山脉,海洋面积会缩小甚至消失。如喜马拉雅山系的形成、地中海将消失。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碰撞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处;
安第斯山脉(南美洲):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挤压碰撞处;
落基山脉(北美洲):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处;
七年级上册总复习详细知识点
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一 文景之治。1 西汉初年的状况 2 原因 3 措施 汉高祖 文景帝 4 出现的局面 5 地位 6 作用 7 文景之治的表现 社会安定 百姓富裕 府库丰盈8 思想 休养生息。二 汉武帝的大一统。1 目的 2 措施 政治 颁布 推恩令 削弱诸侯国势力 主父偃 思想 罢黜百家 独尊...
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知识点
2018年12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1.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2.经纬度 经纬线对比如下 3.地球的运动。4.二分二至日。5.高中低纬度划分 0 30 低纬度,30 60 中纬度,60 90 高纬度。6.比例尺 方向和图例...
七年级上知识点总复习
七年级上知识点总复习资料 初三复习 赵兰英辅导班专用 2013.01.20 start unit 1 good morning morning 早上好!good afternoon 下午好!good evening 晚上好!其回答都是其本身。to meet you 回答是 nice to me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