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
1、西汉初年的状况:2、原因:3、措施:
汉高祖:文景帝:4、出现的局面:
5、地位:6、作用:7、文景之治的表现:
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府库丰盈8、思想:休养生息。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目的:2、措施:
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主父偃)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文化: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统一铸造五铢钱。
军事:大举反击匈奴,收复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3、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作用: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内容:
5、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8、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9、如何评价汉武帝:
10、汉武帝最大的历史功绩:
11、汉武帝与秦始皇政治上的共同伟大政治功绩:
建立完善**主义**集权制度。
对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重大贡献。
12、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他们的相同点在**?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焚书坑儒:牵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相同点:加强思想控制,加强**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
三、东汉的统治。
1、西汉的灭亡—时间:人物:
2、东汉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繁盛的局面。
四、典型练习题。
1、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期,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目的( )
a.加强**集权 b.排斥异己。
c.放权于侯国 d.平定叛乱。
2、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有了基本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 )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
3、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啊一游牧民族的进扰( )
a.突厥 b.女真 c.契丹 d.匈奴。
4、《大汉天子》是近几年的一部热播电视剧,“大汉天子”为推进我国首次大一统格局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方面,他采取的最重要一项措施是( )
a.设司隶校尉 b.实行“推恩令”
c.北击匈奴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汉武帝是接受了哪位大臣的建议采取这项措施的?(
a.董仲舒 b.主父偃。
c.卫青 d.司马相如。
6、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萃萃学子进人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人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7、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颁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针对西汉前期出现的( )
a.王国问题 b.货币不统一的问题。
c.社会贫困的问题d.思想混乱的问题。
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以下属于诗词里“汉武”的功绩是( )
a.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b.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制,改善用人制度。
d.设立行省制度。
9、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 诸子百家 b. 法家和墨家。
c. 道家和兵家 d.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10、汉武帝时,有大臣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汉武帝所采纳。他的主张应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11、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两千年封建正统思想。儒家学说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 )
a. 孔子创立儒学,提出“仁”的学说。
b. 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隋唐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
d. 明朝八股取士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12、秦朝“焚书坑儒”,而西汉则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是( )
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君主**统治。
c.推行法家思想 d.有区别地对待知识文化。
13、“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 )
a.李斯 b.主父偃。
c.张骞 d.董仲舒。
14、“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推恩令。
15、汉唐时期,出现了许多盛世景象。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6、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实施(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科举制。
17、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 )
a.秦始皇 b.隋文帝。
c.汉武帝 d.唐太宗。
18、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下列生产工具面世的次序是( )
a.①②b.③①
c.①③d.③②
19、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汉武帝为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加强**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
a.实行“削藩”
b.颁布“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20、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秦王扫六合”后采取了哪些措施?请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列举。
(3)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被哪一皇帝所采纳?
这一皇帝还实行了哪些措施?请从经济、军事、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并说说他们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历史上,从中国到世界,从古代到近现代,一批又一批的思想家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先进的思想理论,吹响了时代的号角。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1)材料一中“创立学说,广收学生,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1分)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1分)
21、我国古代的君主****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秦朝。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2)汉武帝时期,为加强**集权,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1分)
22、 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请回答:
1)材料中的“臣”是谁?(2分)这是他给哪位皇帝提出的建议?(1分)
2)用准确的词句概括这个建议,(1分)并简述其实施产生的影响。(2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
材料二汉武帝采纳了……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王朝的正统思想。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方面,你对儒家、法家、道家有什么看法?
2)材料二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请吏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使御使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臣”是谁?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3)以上二则材料的主张和做法有何相同之处。
七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 方向 图例和注记。1 比例尺 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 线段式 数字式和文字式。读比例尺技巧 1千米 10万厘米 100000厘米 1后面5个0 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小 分母大 表示范围大 ...
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知识点
2018年12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1.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2.经纬度 经纬线对比如下 3.地球的运动。4.二分二至日。5.高中低纬度划分 0 30 低纬度,30 60 中纬度,60 90 高纬度。6.比例尺 方向和图例...
七年级上知识点总复习
七年级上知识点总复习资料 初三复习 赵兰英辅导班专用 2013.01.20 start unit 1 good morning morning 早上好!good afternoon 下午好!good evening 晚上好!其回答都是其本身。to meet you 回答是 nice to me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