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

发布 2020-09-14 14:45:28 阅读 8364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

3)了解活泼金属(na、mg、al)与o2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活动,初步体验科学**的过程,并学习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了解金属及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知道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金属主要是铝、铁和铜,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化学性质只提及铝与氧的反应,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学生喜欢实验操作与**展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这样可以加深实验的印象,增强实验的效果。

实验过程中有些现象和结论喜欢自己得出而不是由老师告诉学生,也不在教科书中叙述。

教学重点: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及其产物的实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铝和氧气反应的科学**。

教学方法:引导-实验**式教学。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通过**优秀教师的教学**,我发现这些老师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素材,我从中学到不少,学生也喜欢听这样的课。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式教学过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习惯。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若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会有更深厚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上,本节内容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概括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综合运用的学习方法,以及通过比较归纳等,学生逐步掌握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