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导学案

发布 2020-08-16 02:37:28 阅读 3648

河西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班级:姓名:上课教师:备课日期:11月6日。

课题:比的应用。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1、能运用比的意**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解决。

问题。3、在问题解决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理解按比例分配这一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学案部分)一、课前热身。

六(1)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5,。

可以把男生人数看成()份,,女生人数有()份,全班共有()份。

)()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二、自学质疑。

例2:李阿姨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毫升?

1)、读题,理解题意。

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就是说500ml的稀释液中,浓缩液占()份,水的体积占()份,稀释液一共是()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也就是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

2)你能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ml吗?怎样求?把你的方法写出来。

答:导案部分)

一、导入。如果我有8本图书,该怎样分配给六(1)班的男生和女生浓更合理?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配的,而是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揭示课题:比的应用。二、新课。

演示:浓缩液100毫升,水200毫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浓缩液和水混合后就成了我们说的稀释液,你知道这时稀释液和水各占多少吗?

自学书p54页,完成自学质疑)三、小组合作**解题方法。

四、展示点拨。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用图形和线段分析。

三、合作**。

**一:1、“按1:4的比配制”是什么意思?你能画图分析吗?

2、说说你是怎样求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的?

四、展示点拨。

五、拓展提高。

一种混凝土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要搅拌20吨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吨?

六、达标检测。

1、某班男、女生人数比是6:5,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2、甲数是乙数的,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乙数是。

甲数的()。

2、学生展示两种方法3、引导学生检验结果是否正确4、根据线段图,小结两种方法。5、反馈练习。

如果六(1)班的老师借来56本图书,按男女生人数比5:3进行分配,男生和女生各分得多少本?

我们班第一组有()人,第二组有()人,如果把这56本图书案两个组的人数比分给这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得多少本?点拨:很多时候,题中没有直接告我们比是多少,我们要学会去判断,分析,找到自己想用的比。

五、拓展提高。

这里是几个数的比?三个数的连比和两个数相比在解题时有什。

13、糖水中糖是水的,糖是糖水的(),水是糖水的()。

10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一种盐水是盐和水按1:9的比例配制而成的。要配制这种盐水500

六、作业设计。

千克,需要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在体验比和分数的关系的基础。

5、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上,理解比中的对应份数,从而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顺利的解决有关的典型的比的应。

6、学校新进一批图书,按3:4:5分配给。

四、五、六年级。五年级分得。

120本,其他年级各分得多少本?

用通过。题型的变式,知道总数和分配的比,能求其中的部分量,那知道其中的一部分量,能求总量或其他部分量吗?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

1 一批水泥,第一次运走这批水泥的,如果再运走15吨,则运走的与剩下的比是1 1,这批水泥原有多少吨?2 用7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一条腰与底边长度的比是2 3,这个三角形底边长是多少厘米?3 某工程队防洪堤,第一周修了全长的7 20,第二周修了3600米,这时两周修的总米数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比的。应用 导学案教学案设计。课题比的应用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课时主要是教学已知几个数的和以及这几个数的比,求这几个数分别是多少的应用题,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两个特点 1.渗透转化思想。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大胆交流和汇报从复习题中获取的数学信息,并在交流 汇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导学案

比的应用 导学案。介休市义安镇沙堡小学王治伟。姓名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2 经历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3 体味数学知识的乐趣,培养热爱数学 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重点 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