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修订

发布 2020-08-14 11:40:28 阅读 8826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整理。

班级姓名 第1课时放大镜。

1、人们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2、放大镜的镜片的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只要具有类似放大镜镜片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①观察对象不动,人眼与观察对象之间距离不变,放大镜在观察对象与人眼之间来回移动;②把放大镜放在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4、放大镜的作用: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信息。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计算机的屏幕,看到的点状物是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的,放大倍数就越大。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

世纪,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培根设计并制造了增进视力的眼镜。

第2课时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出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触角形状:蝗虫---蟋蟀丝状,蝴蝶---棒状,蚕蛾---羽毛状,蚂蚁---膝状,天牛---鞭状。

3、草蛉是蚜虫的天敌,七星瓢虫吃蚜虫。蚜虫是黄色的,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第3课时放大镜下的晶体。

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花岗岩由云母、石英、长石三种矿物晶体组成。

2、晶体: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

样的固体物质叫作晶体。

3、食盐的晶体形状是正方体:白糖的晶体形状是正倒梯形台构成的十面体;碱面的晶体形状是颗粒;味精的晶体形状是长粒体。

4、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减少水分的方法是把某种溶液的水分蒸发,使物质重新析出:降低温度的方法是:

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

第4课时怎样放的更大。

1、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2、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显微镜观察了毛细血管的血液流动,水中的微生物等。

3、显微镜的发展经历了金属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200万倍;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三维的原子结构图。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用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5、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第5课时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 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精细结构。

3、制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的顺序是先取标本,然后制作装片。其中取标本的方法是把洋葱鳞茎切成两半。掰下其中一块;然后在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字;用镊子撕取“#”字中间的表皮。

制作装片的方法:①在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上一滴清水。②用镊子把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注意标本要平展开。

③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气泡。④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⑤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4、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可分为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5、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洋葱细胞的形状大体为长方形,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第6课时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许多物质,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物质。

4、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不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5、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专门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我们的**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10万个。

6、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所有的细胞都来自于其他的细胞。

第7课时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些原生动物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3、在池塘的水里可能生活的微生物有草履虫、钟形虫、喇叭虫、变形虫、毛口虫、 单胞藻,眼虫、唇滴虫、衣藻、团藻、硅藻、鼓藻,等等。

4、大多数生物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第8课时微小世界和我们。

1、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发明之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昆虫。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

2、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

3、举例说明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是?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我们可以生产酒、醋、酸奶、馒头和面包等食品。

微生物能对土壤进行改良和净化。③微生物能帮助我们处理垃圾和污水。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20xx年春六年级 科学 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的进化。1 生命的历程。1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科学家认为 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最重要的证据。2 化石的形成 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化石。5亿...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整理

班级姓名。1.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的特点 透明 中间厚边缘薄。作用 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但观察到的范围 视野 会越小。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了放大装置的应用,培根发明了眼镜。...

小学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 工作时,能使我们 省力 或 方便 的装置,叫做机械。螺丝刀 钉锤 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机械有 杠杆 轮轴 滑轮 斜面 等。滑轮包括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 绕 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 用力点 克服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