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索溪峪的野》教案

发布 2020-07-26 11:14:28 阅读 984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在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索溪峪的野性美 ,懂得作者是怎样把这种美写出来的。

教学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初识”野“

1.欣赏风光,畅谈感受。

(**索溪峪风光**)

2.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二、略读课文,寻找野。

1、检查朗读 ,纠正错误。

2、自读自悟,提炼骨架,感悟写法。

勾画2---5自然段的开头,连起来思考一下你从中获取了怎样的信息?

3、学生勾画,自读自悟,交流汇报。

4、指导交流,随机板书:山野、水野、动物野 、游人野。明确先概括表述在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三、精读课文,品味“野”

1.自由选择、动笔勾画。

四个相对独立的景点: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自由选择,把使自己感动、难忘的镜头用笔勾画下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动笔勾画)

2.自读自悟、交流汇报,随机学习。

(1)品悟“动物”野,明确如何选材。

喜欢动物野的学生朗读汇报留下印象深的镜头。比较分析句子(那只调皮的家伙。那个调皮的小家伙),明确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作者选择猴子撒尿这一镜头,明确写作文的时候,要根据中心去选材。

(2)细品山野体会文字美。

a、课件出示山的**,配乐旁白,感受美。

b、自读思考、梳理文脉。

①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山野”并用笔标出概括这些特点的词语。

②学生反馈交流,理清层次。

③自读思考,品“野“赏文。

自由选择,随机出示描写三种美的文字,采用多种形式感悟。

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惊险的美:(师生朗读比拼,感悟惊险)

磅礴的美:(勾画词语,畅谈体会)男生齐读,感悟磅礴。

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展开想象,感受形状之美)找不同风格的同学读,深化印象。

(3)水“野“

1.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2.欣赏风光,加深印象。

(出示索溪水**)教师讲解:索溪水一年四季,常流不息,淅沥叮咚之声,不绝于耳。这里时有湍流、小瀑、深潭、浅滩,偶有天然的树桥、石桥相伴。

当代女诗人苏叶在信步漫游索溪之后,深情地留下诗句:“来生甘作石,嫁与索溪水。”****(索溪水的风光)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游人“野”

教师引读略学:多美的风景呀。大自然的神奇与灵光感染了每一位游客,假如你就是其中一位游客,假如你真的步入了索溪峪中,欣赏了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你一定也会像城里的姑娘一样(学生接读)也会像年过花甲的老人,学生接读)如果遇上突然横在面前的山溪,你们一定会像这队有人一样(手提……)满山的(……满溪的(……人们(……于是我们也和作者一样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千言万语凝聚成一个字“野”

四、明确“野”的含义,整体感悟。

学生汇报对“野”的认识。知道这是大自然赋予人们的财富。

五、有感而发,直抒胸臆。

今天,我们来到索溪峪,在领略了奇山秀水后,心中肯定有感而发,课下,请同学们拿起笔,抒发你们的胸臆吧,我期待着你们的佳作。下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索溪峪的野》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索溪峪的野 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在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感受索溪峪的野性美,懂得作者是怎样把这种美写出来的。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谈话...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索溪峪的“野”》教学案例反思一

索溪峪的野 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第22课,课文主要介绍了索溪峪是张家界的一个主要景点这里的一切都是天然的美野性的美。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这四部分,重点学习了山野和水野这两部分。山野这部分写了三种美,一种是惊险的美一种是磅礴的美一种是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重点突出...

六年级语文上册《索溪峪的野》教学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索溪峪的野 教学教案。一 课题的选定 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这个问题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对略读课文怎样教 怎样学感到困惑。我们年级组的老师认为,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在客观上为学生自主读书 自主探索,为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空间,也为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宽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