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 上 语文期中复习南

发布 2020-07-17 20:41:28 阅读 8961

六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指南。

复习顺序:先文言,后现代。先识记,后理解。先课内,后课外。

一、古诗默写。

1.全面背诵38首古诗,达到如出己口,滚瓜烂熟的程度。

2. 诗题,作者和正文都要记诵。考试时若遇记忆卡壳,可从诗题开始默诵。

3. 检查默写本和家默本,警示记忆易错字和错漏句,不重复犯错。

4.每默完一句,逐字检验,字写端正,确保拿满分。

5. 《观沧海》《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属中考篇目,建议考前完整默一遍。

二、词语解释。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和)友期(约会,约定时间)行(出行或者走),期日中(正午)。过中不至(到),太丘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

去,离开)。去后乃(才)至。元方时(当时)年七岁,门外戏(嬉戏,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您的父亲)在不(通“否”,表示疑问)?”答曰(说):

“待君(您)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啊)!

与人期行,相委(丢下别人。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别人。委,放弃,抛弃)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家父)期日中,日中不至,则(就)是无信(守信用);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懂礼貌)。”友人惭,下车引(拉)之(他,指代“元方”),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重点文言实词:期舍去乃至委引顾。

两小儿辩日。

列子》孔子东(到东方)游(游历),见两小儿辩斗(争辩),问其(他们,指代“两小儿”)故(原因,缘故)。

一儿曰:“我以(认为)日(太阳)始(刚刚)出时去(距离)人近,而(但,却)日中(正午)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刚刚)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车子的篷盖),及(到)日中则如盘盂(盛放物体的器皿,这里指圆盘),此(这)不为(是)远者(……的)小而近者大乎(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清凉,略带寒意。沧沧,阴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探,伸。汤,热水),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决断,判定)也。

两小儿笑曰:“孰(谁)为(以为,认为)汝(你)多知(通“智”,智慧)乎!”

重点文言实词:故以去及探汤决孰知。

三、课内文言文。

一)文学常识。

1.《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撰。

二)翻译句子。

陈太丘与友期》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时间(一起)走,约定(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不到,陈太丘不再等候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元方:“您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

“(我父亲)等您很久(您)不到,已经离开了了。”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约定时间(一起)走,(却)丢下别人离开了。”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正午时(您)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不懂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陈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大门。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到正午时却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但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子的篷盖,到正午时(小得)像圆盘,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第二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略带凉意,到了正午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三)内容理解。

陈太丘与友期》

1.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词语回答)

答:因为客人“无信”“无礼”在先。

2.文中描写“友人”神态动作的词语有哪些?

答:描写友人神态的词:怒、惭;

描写友人动作的词:问、曰、引。

3.概括友人和陈元方的人物形象。

答: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陈元方:明辨是非、善于言辞、年少气盛。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诚实守信、以礼待人、知错就改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

1.请列出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根据。(用原文回答)

2.两小儿辩日,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论?

答:因为两小儿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一个从视觉角度看太阳的大小,一个从触觉角度。

感受太阳的温度,所以得出的结论不同。

3.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从孔子和两小儿两个角度回答)

答:从孔子的角度看,①学无止境;②对待事情要有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从两小儿角度看,①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结果也会不同;②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

四、课内现代文。

一)考查篇目。

祖父和我》《凡卡》《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复习要求。

1.精读课文2-3遍,扫清随文遇到的生字词,熟悉文章内容。

2.重点识记字词表中的字形、读音和词解。

3.准确识记文学常识。

4.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旨。

三)要点指引。

祖父和我》1.《祖父和我》选自《呼兰河传》,作者是现代作家萧红。

2.识别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3.掌握概括段落内容的基本方法:谁 + 干什么。如第10-24段:祖父教“我”认谷子。

4.结合句子分析祖父和我的人物性格特点。

祖父:勤劳、宽容、慈爱。

我”:淘气、顽皮、天真。

5.概括段落大意。

第1-7段:介绍了祖孙生活的环境——大花园。

第8-28段:描绘了祖父和“我”在后花园中的日常生活情景。

第29-33段:描绘了园里的动植物富有生命力的、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

6.主旨:本文通过对大花园生机勃勃的景物和自由自在生活的描写,抒发了对亲情的赞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7. 会写至少3种结构的叠词。(abb aab abab aabb abba等)

凡卡》1.《凡卡》的作者是**作家契科夫。

2.从第8段看,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主要表现在挨打、挨饿、挨冻这三个方面。

3.除了信的内容外,课文还写了什么内容?

答:除了信的内容外,课文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包括有三方面内容:一是介绍爷爷的生活状况(4-5);二是描写乡村夜景(6);三是圣诞节跟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情景(13-14)。

4.如何理解课文结尾处写凡卡做美梦?

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只能是个梦,永远不能实现,而这一切只有凡卡一人不知晓,加强了本文的悲剧气氛,使读者对凡卡产生深深的同情。

散步》1.《散步》的作者是当代作家莫怀戚。

2.学会从记叙文六要素的角度梳理文脉。

提示:记叙文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来对待散步这件小事的?

答:作者是以庄重、严肃的心情对待散步这件小事的。

4.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我”和妻子是中年人,背上背的是两代人,共同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对生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主旨:本文通过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现了家庭成员间互相谦让、互相爱护的浓浓亲情,歌颂了尊老爱幼的美德以及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答:从三方面表现:百草园里的自然景物;长妈妈讲故事;冬日捕鸟。

3.精读第2段。

1)找出从视觉、触觉、听觉、味觉感官描写景物的句子。

2)找出运用拟人手法描写秋虫声音的句子。

4.精读第7段,找出表现捕鸟动作的一系列动词,体会其作用(准确生动)。

5.精读第9段,说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怀有怎样的感情?

答:第9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表现作者对百草园喜爱、留恋的感情;对三味书屋则有所畏惧。

6.结合句子,分析三味书屋的先生的形象。

答:鲁迅笔下的先生和蔼、方正、质朴、博学、严肃、宽容,但深受封建教育制度**,显得有些古板、迂腐。

提示:鲁迅讽刺的是旧教育制度,而不是先生。

7.主旨:本文通过对百草园及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对童年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旧教育制度的不满。

五、课外记叙文。

1.注意审题,理解题意后再写答案。

2.书写答案要注意理清层次,不同方面的答案可用逗号或分号断开。

3.答案要简洁、准确,而不是以多取胜。

4.不要写没有实质内容的套话。

六、作文。1.审题最关键,不仅审标题,还要审提示语、要求、字数等。

2.审题抓“题眼”。不同语言单位(句子、短语、词语)作标题,“题眼”往往不同(分别对应动词、修饰词、词语)。“题眼”要在行文中着力体现。

3.初习写作,具体地记一件事要比东拉西扯写两三件事情要好。

4.左右的作文,不推荐用小标题。

5.作文占语文试卷半壁江山,务必预留45分钟写作文。

六年级 上 语文期中复习南

六年级 上 语文期中复习指南。复习顺序 先文言,后现代。先识记,后理解。先课内,后课外。一 古诗默写。1 全面背诵38首古诗,达到如出己口,滚瓜烂熟的程度。2.诗题,作者和正文都要记诵。考试时若遇记忆卡壳,可从诗题开始默诵。3.检查默写本和家默本,警示记忆易错字和错漏句,不重复犯错。4 每默完一句,...

六年级 上 语文期中复习南

六年级 上 语文期中复习指南。复习顺序 先文言,后现代。先识记,后理解。先课内,后课外。一 古诗默写。1 全面背诵38首古诗,达到如出己口,滚瓜烂熟的程度。2.诗题,作者和正文都要记诵。考试时若遇记忆卡壳,可从诗题开始默诵。3.检查默写本和家默本,警示记忆易错字和错漏句,不重复犯错。4 每默完一句,...

六年级 上 语文期中复习南

六年级 上 语文期中复习指南。复习顺序 先文言,后现代。先识记,后理解。先课内,后课外。一 古诗默写。1 全面背诵38首古诗,达到如出己口,滚瓜烂熟的程度。2.诗题,作者和正文都要记诵。考试时若遇记忆卡壳,可从诗题开始默诵。3.检查默写本和家默本,警示记忆易错字和错漏句,不重复犯错。4 每默完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