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题(20分)
1.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生活积累完成相关练习。(6分)
2.仿写例句,再写出三个句式相似的比喻句。(3分)
例句: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仿句:夏之色为热的赤,如 ,如。
秋之色为暖的黄,如 ,如。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 ,如。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完成练习。(3+3+2+3)
甲)春望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两首诗都是自唐代诗人的作品,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被世人尊为其诗作被称为。
2).下列赏析不准确的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书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3).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2分)
4).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3分)
六年级语文附加题
六年级语文期中检测附加题。一 看拼音填字词6 xi 白碧无 应接不闻名 迩。y n ni ng h i hu r 二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 里5 再接再励 耳闻目堵 许许如生 前赴后仰 得意扬扬 原形逼露 三 按要求写句子15 总理对小李说 我要去休息了,你也回去睡觉吧。改成转述 人与山...
六年级数学附加题
1.两块一样重的合金,一块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2 5,另一块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1 3。现在两块合金合成一块,求新合金中铜和锌的比。小王 小李和小张同时各做120个同样的机器零件,当小王做完时,小李做了100个,小张做了60个。照这样的速度,小李做完时小张还差多少个没做?甲 乙两个仓库共存粮1680吨,...
六年级数学附加题
1.育才小学原来达标人数与没有达标人数比是3 5,后来又有60名同学达标,这时达标人数是没达标人数的9 11.育才小学有学生多少人?一艘轮船从甲港顺水顺风开往乙港,时速35千米,从乙港回甲港时,逆水逆风,时速14千米,往返一次共用17小时。这艘轮船共行了多少千米?小明和小刚都积攒一些零用钱,他们所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