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认识角》一课的心得体会

发布 2020-07-07 03:49:28 阅读 1082

听《认识角》一课的心得体会。

认识角》一课是龙门实验小学史顺姣老师执教的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课前准备充分、具体。

在上课前,史老师对于书本、作业纸、学具摆放都有十分明确要求,课前互动显得自然、大方,不做作,对课堂上话筒使用也要求具体而明确。这样充分而具体的准备有效保证课堂上学习活动的有序和高效。

二、学习活动有层次性、条理清楚。

史老师把认识角的学习活动分为4个层次:指一指、说一说生活中的角。

找一找、描一描物体上的角。

介绍。角的规范画法,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规范画一画。

介绍标角和读角的方法。这样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建立对角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丰满的、具体的。

三、学习活动体现从具体直观到逐步抽象的这种图形认知特点。

史老师通过第一个学习活动让学生建立“这些角都有1个尖尖的点,2条直直的线”的直观表象;而通过描角和画角学习活动让学生建立“角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接着通过标角和读角则让学生体会到角具体指的是什么。这样的学习尊重学生对图形认知特点。

四、学习活动要求简洁、明了,保证小组合作有序和高效。

第1页/共3页。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史老师每个学习活动都有简洁、明了的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前都是明确了学习活动后才进行小组活动,而从活动过程中有序性,可以推断出史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比较注重对学生小组活第2页/共3页。

动习惯培养。

以上是我个人观课的心得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这些亮点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要努力方向。

第3页/共3页。

听《认识角》一课的心得体会

认识角 一课是龙门实验小学史顺姣老师执教的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 课前准备充分 具体 在上课前,史老师对于书本 作业纸 学具摆放都有十分明确要求,课前互动显得自然 大方,不做作,对课堂上话筒使用也要求具体而明确。这样充分而具体的准备有效保证课堂上学习活动的有序和高效。二 学...

听《认识角》一课的心得体会

认识角 一课是龙门实验小学史顺姣老师执教的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 课前准备充分 具体 在上课前,史老师对于书本 作业纸 学具摆放都有十分明确要求,课前互动显得自然 大方,不做作,对课堂上话筒使用也要求具体而明确。这样充分而具体的准备有效保证课堂上学习活动的有序和高效。二 学...

《角的认识》听课心得体会

4月8日,由于领导的关心,使我有幸能够听到市教研员组织的小学优秀教师 送课下乡 活动中的几节课,真的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领略了市里优秀教师的风采。现就。其中一堂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角的初步认识 是小学二年级的内容,这节课开头设计非常新颖,老师首先用电脑出示准备好的洋浦大桥图形,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