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多才之士。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流利地诵读课文,熟读成诵。
2、了解《幼学琼林》,知道一些中国古代的人物及其著作。
3、让学生在一种典雅的国学氛围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读准重音,读文知意。
教学难点: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一、课前五分钟,国学知识抢答赛。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人有才华、有学识吗?你们知道《书经》为什么又称《尚书》,《诗经》为什么又称《毛诗》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幼学琼林》的一段选文。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不会认的字查字典,然后在书上写上拼音。
2、教师范读。
3、学生跟读。
四、读文知意。
1、课文介绍了哪些人物?哪些书籍?
2、老师逐句读原文,学生读相应的译文。
3、男生读原文,女生读译文。
4、根据译文,试着读出原文。
五、反复品读。
诵读时要注意作者表意的重点是句子的重音所在。
1、师生配合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注意读准重音和停顿。
2、集中注意力读。老师大声读,学生则小声读,老师小声读,学生则大声读。
3、半读半背。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背后半句。
4、男女配合读、背。
5、分小组读、背。
6、熟读成诵。
六、背诵填空。
多才之士。博学之儒。
乃三皇五帝之书;
是八泽九州之志。
书经》载故曰( )
易经》乃故曰( )
故曰。故曰。
七、拓展延伸。
自读第2课《弈秋》,3课《求教必须虚心》,4课《颜渊季路侍》。读准重音,尝试作诵读记号。借助译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蜀相。
教学目标:1、了解诸葛亮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人追慕先贤的真情。
2、这首诗一唱三叹,余味不绝,诵读时试着读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3、能背诵这首歌古诗。
教学重难点:
读懂古诗,体会诗人对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
教学过程:一、课前五分钟,国学知识抢答赛。
二、导入新课。
蜀相是谁?你知道他的生平事迹吗?最让你感动的是他的什么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诗作《蜀相》。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不会认的字查字典,然后在书上写上拼音。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如何?
3、学生跟读。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四、读诗明意。
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老师逐句读原文,学生读相应的译文。
3、男生读原文,女生读译文。
4、根据译文,试着读出原文。
五、反复品读。
1、师生配合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注意读准重音和停顿。
2、集中注意力读。老师大声读,学生则小声读,老师小声读,学生则大声读。
3、半读半背。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背后半句。
4、男女配合读、背。
5、分小组读、背。
6、熟读成诵。
六、背诵填空。
)何处寻?
)柏森森。
映阶碧草。隔叶黄鹂。
)天下计, )老臣心。
出师未捷。长使英雄。
七、拓展延伸。
自读第课,读准重音,尝试作诵读记号。借助译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三课时忆少年别历下。
教学目标:1、诵读这首词,体会词人离开历下城时的感受,在离别的依依不舍中感叹世事无常,年华易逝。
2、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体会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叹。
教学难点:读好停连。
教学过程:一、课前五分钟国学知识抢答赛。
二、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苏门四学士”?
在苏轼的众多学生和崇拜者中,受到苏轼的培养和推崇而闻名于世的有:晁补之,张耒,黄庭坚和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今天我们来学习晁补之的词《忆少年别历下》。
三、初读宋词。
1、学生自读宋词,要求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3、学生跟读。
4、检查学生读词情况,正音。
四、读词知意。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老师逐句读原文,学生读相应的译文。
3、男生读原文,女生读译文。
4、根据译文,试着读出原文。
五、品读悟情。
全词以“无根”为抒情的根本,感情基调凄婉。
词的上片起笔叠用三个“无”字,表现词人如浮萍般飘零的人生。延长音节诵读“无穷”“无情”“无根”三词,声断情不断,突出漂泊者的悲哀。“南山尚相送”“高强人隔”,诵读时语速徐缓,语调先扬后降,读出词人对友人和历山下风光的无限依恋。
词的下片先写历山下风光如画,令人难舍。“算重来”“尽成陈迹”则是预想人事变迁,发出世事无常之叹。诵读时,声断气连,“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况”后稍作停顿,语气沉重,语速徐缓,抒发年华易逝的感叹。
六、背诵填空。
无穷( )无情无根( )南山只。
溪绀碧,算重来况/桃花颜色。
七、拓展延伸。
自读第课,读准重音,读好停连,尝试作诵读记号。借助译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四课时雕虫小技。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熟读成诵。
2、了解一些与文章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3、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读好停连,读文知意。
教学难点: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一、课前五分钟国学知识抢答赛。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雕虫小技”“倚马可待”“五凤楼手”是什么意思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幼学琼林》“文事”篇中的一段选文。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连。不会认的字查字典,然后在书上写上拼音。
2、教师范读。
3、学生跟读。
四、读文知意。
1、课文介绍了与文章有关的哪些成语或俗语?
2、老师逐句读原文,学生读相应的译文。
3、男生读原文,女生读译文。
4、根据译文,试着读出原文。
五、指导诵读。
幼学琼林》全篇都是骈体文。分号前后的句子对仗工整。对仗的句子在相同的地方停顿,读起来有很强的节奏感。
1、师生配合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注意读准重音和停顿。
2、集中注意力读。老师大声读,学生则小声读,老师小声读,学生则大声读。
3、半读半背。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背后半句。
4、男女配合读、背。
5、分小组读、背。
6、熟读成诵。
六、背诵填空。
雕虫小技倚马可待。
称人近来进德,曰。
羡人学业精通,曰。
五凤楼手,称七步奇才,羡。
誉才高,曰羡诗工,曰。
七、拓展延伸。
自读第课,读准重音,读好停连,尝试作诵读记号。借助译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五课时生查子。
教学目标:1、品读宋词,感悟词人相思怀远之情。
2、赏析美文,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品读、赏析古诗文。
教学过程:一、课前五分钟国学知识抢答赛。
二、导入新课。
古时候交通落后,信息不发达,没有**,远离家乡的人,如果思念亲人,怎么办呢?
除了写信,古时文人还喜欢写诗填词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抒发词人相思怀远之情的词《生查子》。
三、初读宋词。
1、学生自读宋词,要求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3、学生跟读。
4、检查学生读词情况,正音。
四、读词知意。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老师逐句读原文,学生读相应的译文。
3、男生读原文,女生读译文。
4、根据译文,试着读出原文。
五、指导诵读、背诵。
这首词抒发词人的相思怀远之情,寂寞与思念是全词的情感基调。
上片诵读时语调低沉,节奏舒缓,声音清晰但不着力。结合重音、降调等诵读处理,读出一唱三叹、徐缓有致的节奏,读出对虚度年华的无限感叹。
下片诵读前两句时,节奏稍轻快,读出梦境里的快乐情绪。后两句节奏沉缓,“别离”和“相逢”对比,加以强调。
1、师生配合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注意读准重音和停顿。
2、集中注意力读。老师大声读,学生则小声读,老师小声读,学生则大声读。
3、半读半背。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背后半句。
4、男女配合读、背。
5、分小组读、背。
6、熟读成诵。
六、背诵填空。
长少。两鬓只为。
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
七、拓展延伸。
自读第课,读准重音,读好停连,尝试作诵读记号。借助译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六课时上古结绳记事。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熟读成诵。
2、了解多项上古传说中的发明创造,激发学生为远古祖先的智慧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人文修养。
教学重点:读出节奏,读文知意。
教学难点: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一、课前五分钟国学知识抢答赛。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创造了文字吗?又是谁创设了算数的方法呢?审定**高低的律吕又是谁创制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幼学琼林》“制作”篇中的一段选文就会找到答案。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连。不会认的字查字典,然后在书上写上拼音。
六年级经典诵读
1 日月之行观沧海 2 结庐在人境采菊东篱下 3 采菊东篱下采菊东篱下 4 秋风吹不尽子夜吴歌 5 相见时难别亦难。6 春蚕到死丝方尽。7 青春须早为。8人间哪有几回闻。赠花卿 9 三顾频频天下计。10长使英雄泪满襟。11 世事相违每如此。12况复阳春景渐宜。13 缟素临江誓天胡。14 恸哭六军俱缟...
六年级经典诵读
1.赠别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3.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4.相思 唐王维 红...
六年级经典诵读
活学巧用古诗名言警句。鼓励同学刻苦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鼓励同学不懂就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育同学不能骄傲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表达朋友依依惜别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