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高考历史复习选修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发布 2020-05-17 03:33:28 阅读 7742

高三历史选修复习学案(103)

北魏的封建化进程——孝文帝改革(471-490-499年)

课标要求】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其主要内容,**其历史作用。

宏观把握】背景内容影响。

北方统一经济:均田制、三长制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民族融合政治:整顿吏治北魏社会发展

矛盾尖锐迁都洛阳促进民族融合。

经济落后移风易俗。

重点问题设计】

1、(2008,江苏高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

”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

2、(2010福建卷)【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k^s*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9分)

3、(2008江苏苏、锡、常、镇)

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 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

—《魏书·成淹传》

材料二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执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

材料四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廿二史札记·崔浩传》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

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些材料? 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

的举措还有哪些?(5分)

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请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

并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7分。

孝文帝改革(003)

1、(12分)

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推行了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2、【答案要点】

1)主张:灾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

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涟;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思路解析】1)此题考查提取信息知识的调用能力。

2)此题考查提取信息知识的调用能力。第一问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问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答案:1)赞成派:材料。

一、三;反对派:材料。

二、四(2分)。

举措:颁行均田制、班禄制、革除旧俗等(3分,若答相应的具体内容亦可)。

(2)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2分)。

评价:(以下两种观点任选其一)观点一:该观点正确(1分)。

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失去统治的根基,盲目照搬汉族的做法使鲜卑族无法适应新的的生活环境,招致人民的反抗,政权灭亡(4分)。

观点二:该观点错误(1分)。

该观点全盘否定了北魏“汉化”举措的积极作用,北魏政权的败亡与“汉化”措施无关,“汉化”政策有利于北魏交通的改善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或:风气的改进、社会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洛阳城(或中原地区)的开发,有利于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等等(4分)。(若能够将以上两种观点折中回答亦可。)

2023年江苏高考历史复习选修一北宋王安石变法教案

高三历史选修复习学案 104 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 1069年 课标要求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宏观把握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相同点是 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变法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

评2023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

注重基础,平稳进步。评2010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江苏省扬州中学王雄。今年是江苏省进入新高考的第三年,刚刚考过的历史试卷总体上比较平实,以基础题为主,改变了去年难度较大的命题思路,在命题角度上有一些改进与突破。因此,这种试卷考生们应该比较适应,比较好学生也能够正常发挥其水平。这份试卷的亮点包括 第一...

2023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评析

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卷较去年相比未发生大的变化,在分值比例方面,必修三本书的分布更为均衡一些,中国史部分的分值略有增加。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立意高远 情境新颖 难度适中,注重基础史实的考查并较好地考查了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试卷客观题引入多种体裁和形式的新鲜素材,如俗语 诗歌 方志 画像石 通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