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师德培训讲稿

发布 2020-05-01 00:15:28 阅读 9652

培训时间:2023年3月12日。

培训地点:民主小学会议室。

培训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主讲人:蔡教铭。

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一)

08师德规范第四条教书育人中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在古代汉语中,“教”和“育”是分开的,所谓“教”指的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则是指“养子使之作善也”。从义理上分析,“教”所强调的是技术、技艺的获得,所指向的物质世界,“育”所注重的是价值引导、心智的启迪、精神的架构,所指向的是意义世界。现代著名教育家竺可桢说过:

教者,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思想品德也。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也就是说:

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1、教书育人涵义,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雅斯贝尔斯说:“将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这种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就是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具体落实在教师职业行为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中心的一种职业。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

这一职责可以更集中地概括为“教书育人”。

3、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理论和思想认识上的产物,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过程中,认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只对少数人服务。客观现实决定了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片面强调和追求升学率,必将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使基础教育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

二是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追求的是片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甚至把学生当做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根本违背人才培养规律。

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首先,它具有主体性。素质教育要求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把每一名学生都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加以影响,使学生整体得到发展。

其次,它具有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并非只重视所谓“尖子”学生,而忽视一般学生。

再次,它具有全面性。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第四,它具有长效性。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地自主发展。

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从过去仅仅看分数转变为去看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身体心理健康等素质的全面提高。

案例:全国人大代表,***特殊津贴享受者,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数学教师李庚南,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致力于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探索,反对加重学生负担,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她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致力于“学生学力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学力是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下学生自主建构、发展、超越而形成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总和,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核心,是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

李庚南老师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成功不仅**于教学的成功与喜悦,更来自于塑造灵魂的成功。她从教50年,当班主任50年,有人说她是新中国历史上“班主任龄”最长的一位中学教师。为了做好一位名副其实的“人师”,她以一位母亲或奶奶的心态,从“假如我是学生”想起,从“最后一名”学生关心起,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努力进**感教育,以人格魅力育人。

她说:“我用执著的爱心和自身的示范,追求教育的艺术境界,在与学生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中达到生命的交流与融合,在引导学生奏响生命交响乐的同时,也从中体会到了生命的自我价值,享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我最大的享受就是我无数的学生成才了,成家立业了,成为对家庭、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素质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全面育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关注每一名学生,尊重并培养、发展每一名学生的个性,使每一名学生的个体潜能、智慧、创造力都得到充分发挥,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充满个性活力,人格完善,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合格人才。

要把学生看成一个个具有丰富思想世界和鲜活个性的人,关注并尊重每一名学生潜在的发展可能。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近代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德性。一位优秀的教师,绝不是简单的“教书匠”和传授知识的“工具”,他是知识的传输者,是学生生活的导师,是学生道德的领路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是教师的天职所在。一位教师说过:

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的积极人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也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真正的生命价值所在。

案例:湖南株洲二中语文教师尹建庭,在给学生上入学教育课时对学生说:“你读书干什么?

考大学干什么?也许你会说,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为了社会主义建设,而我要明确地告诉你——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别人。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资本,将来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好的个人生活。

比如生活愉快,人生充实,前途美好,事业辉煌,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所以,我强调读书应该是为了自己!”尹建庭还把这些观点写进他的教学研究**。

尹建庭还写过一本书,名为“人世老枪”,其中也是宣扬以上观点的。其中有一段文字是:“中国古代哲人讲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无我’。

既然‘无我’,那人活着与死去有何差别?所以我说,最高境界应该是‘有我’。世界一切都必须为我服务,不然,这一切都没有意义。

天下最大的谎话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什么捡钱包啦,见义勇为抓小偷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啦…不用问,80%是假话谎话。”(选编自《扬子晚报》2023年8月1日)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在谈到“我心中的理想教师”时说:教育不仅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使其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尹建庭作为一位教师,他所宣扬的言论和观点不仅严重违背了师德的要求,而且可能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他们的未来发展,因为教师的手上握着人类的未来,社会的希望,世界的明天。

正如卢梭曾经告诫教师的那样:“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

2、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必须有独创性。他对学生,要成为理性和启蒙真实的火炬,使学生得以揭穿自己的错误意见,而被引导到真理的道路上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发明不断涌现,新理念、新型专业、新知识、新方法相继出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要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

创新教育从本质的意义上讲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拓展未来生存空间创新能力。前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廷在北京大学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的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教师,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

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扬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叶澜教授说过:

“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法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讲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

也就是说,创造力的培养要求不仅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让学生不只接受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独创性的方法,这一切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有可能完成。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力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的空间,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世界,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我国台湾学者毛连韫教授指出:激发学生创新精神,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此,创造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的10个方面:

提供民主的教学气氛;乐于听取学生不同的意见,暂缓批判;提出一些开放性、没有答案的问题;允许从事独立学习工作;不排斥学生的错误和失败;改进作业及评价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家长密切配合,充分运用社区资源;不断充实自己,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知识基础,活用原则,推陈出新;注重创造的伦理,辅导正向的发展等。

2019师德培训

2011年暑假师德培训心得体会。近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收看了海宁市教育系统建党90周年先进事迹报告会中优秀教师潘引芬 王小林 罗敏江 殷张萍的先进事迹。激情洋溢的报告,让在场的老师如上一堂生动的课,可谓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报告会。这也是我们学校今年暑期师德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报告会上,x校长向全校老师号...

2019师德培训计划

2012年师德师风培训计划。安县界牌镇初级中学校。2012年2月20日。一 指导思想 2012年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际情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以更新师德观念 规范师德行为 提升师德水平为重点,以 办人民...

2019师德培训总结

专题 教师要有静气 有感。暑期的师德培训带给我的感受正如教育发展中心吴主任所说 培训是一种福利。作为进入教师队伍刚满一年的我,真真正正感受到了这种福利。从刚踏上这三尺讲台的战战兢兢,到现在面对学生的淡定自如,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当然作为新教师的我,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反思。而这次假期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