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为民是检验检察工作的最高标准
近几年,随着新老干警的交替和“逢进必考”政策的实施,区检察院青年干警不断增多,仅80后就占到全院干警的37%,其中2名优秀人才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逐渐成为××检察事业的中坚力量。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敢于表达自己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同时,独生子的身份和相对顺遂的成长环境也给他们打上了自我的烙印。
为了让他们尽快成长,××区检察院党组把精心培养人才作为素质强检战略的长远目标,以“精心育人、放手用人”的理念,打造××检察院青年干警成长的快车道。今年以来,通过开展案件线索评查,案件质量分析、专项业务培训、法律文书评比、心得体会展评和专家讲座等活动,多途径多渠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使青年干警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但是,工作实践中,就案办案、脱离群众、书生气浓等现象,逐渐凸显,引起我的思考。
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根本宗旨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尊严,是为人民群众服务。
心中有没有装着人民群众,或者说,能不能站在群众的立场看问题,懂不懂用群众的观点分析症结,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执法效果,关系到我们是否做到执法为民的关键。
其实,在我国民族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传统是极其久远而丰富的。早在孟子就他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说:“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断。
战国末期荀子继承了中国文化的民本主义传统,认为摆好“民”的地位是关系政权存亡的大事。到了唐太宗李世民,则经常对朝臣说,“水可以载船,也可以覆船,民众好比水,人君好比船”。更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以鲜明的论断凸显了人民在社会中的主体性地位。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就把人民摆在主人的地位,在政治上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早在延安时期,就明确提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2023年,美国纽约《先锋论坛报》记者斯蒂尔,谈到自己访问延安的观感时说:
“我觉得在延安的访问中,有三件事使我感动而且深刻起来。第一件是我体味到共产党常说的‘为人民服务’,我在延安所见到的各种具体事实,我认为这是货真价实的”。随着党的发展壮大,这一宗旨思想得以传承和发扬,“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党的十六大被作为“****”重要思想的内容,写进了党章。
到十八大胜利召开,报告中突出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可见,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在党领导下的检察机关,执法为民是检验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
为了将执法为民烙在检察干警的灵魂深处,××区检察院结合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和“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宗旨教育,狠抓青年干警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教育,要求检察干警从思想上亲民、从感情上爱民、从行动上帮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密切检察机关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不断延伸检察服务触角,以驻区企事业单位和镇街为依托,成立了18个检察业务“一站通”服务点,5个派驻检察室,并以此为辐射点,开展“一社区(村)一检察官”活动,将全院40名检察官派驻到全区23个社区,80个行政村。干警走出检察院,深入田间地头、社区院落,上群众门、进农家屋,坐下来,敞开了说,看看群众对司法公正是怎么看的,对检察工作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求,学会站在群众的立场看待自己的工作,用群众的想法检查自己的工作。
随着与群众联系的加强,“忠诚、公正、为民”的成为我们执法的行动指南,办理的案件基本实现了”三个效果”的统一,我们的检察干警也成长为问心无愧、群众认可、组织满意的好检察官、法律守护者。
作风建设主题征文
在作风建设中塑造中建人新形象。工作作风的建设。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作为一名光荣的建设新兵,进入中建三局成都分公司这个奋发进取的集体已经一年有余了。虽然只有短短的300多个日夜,可是在这里我完成了由一名高校学生向普通项目建设者的转变,这个过程虽然不华美,更谈不上不绚烂,可是我在这个集体中却深深感受到建...
作风建设年征文稿
作风建设促我成长。一 善学精思,学以致用。在 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其中就把 要勤奋好学 学以致用 摆在第一条。我们教育局也指出 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存在忽视学习的问题。因此我认为重视学习是作风建设的首要问题。只有学习,才能自觉运用马列...
作风建设年抓作风
作风建设年 抓作风。今年是全国 干部作风整顿年 为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开展 干部作风建设年 活动的安排部署,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北塔环保分局坚持以 理论和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科学发展文明单位这一目标,着力强化宗旨观念 提高工作效率 培育实干精神 塑树良好形象 着力解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