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文化

发布 2020-04-28 17:24:28 阅读 2506

时至今日,美国的核管会(nrc)在对***核电站技术进行安全评估时,“几乎假设倒霉的操作员把所有能犯的错误都犯了一遍,同时还赶上天灾(**或海啸)”

本刊记者李珊珊。

人类在利用核能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上世纪70年代之前,核电站在设计上采用和采取了许多设备和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及限制事故的后果。但设计的前提是认为所有的意外均在设计考虑中,成熟而理性的操作员按照规程正确操作,从而保证安全。

但是,两次核泄漏事故改变了这一观念:经过三哩岛事故,人们认识到出现操作员误操作的可能性;而通过切尔诺贝利事故,则进一步认识到,紧急情况下,核安全文化对一个核电站的决定性作用。

三哩岛事故。

2024年3月29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附近的三哩岛,一个核反应堆出事了。先是因为向反应堆灌注冷却水的管道爆裂,而备用管道的一个管件阀门又不小心关闭了。虽然控制棒已中断了链式反应,但裂变碎片衰变的能量仍在继续加热着堆芯,此时,一位操作员误以为反应堆灌满了水,关闭了堆芯紧急冷却系统。

堆芯开始过热,燃料包壳和构建都熔化为液体;之后,虽然装载燃料的压力容器没有熔化,但仍有部分有放射性的一回路冷却剂漏进了安全壳,这使得安全壳内充满了强放射性的混合物。就这样,在三哩岛事故中,1/3的堆芯出现损坏,并发生了部分放射性泄漏到环境的事故。

三哩岛事故后,附近的很多居民买来盖革计数器测量当地的放射性,发现当地的放射性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约30%。这个发现引起巨大的关注,却也令专家们疑惑,因为核电站释放的放射性远低于那个数字。最后发现,高剂量是当地的区域性特征,早在事故之前就这样了,它来自当地土壤里的氡。

而据科学家们预计,对生活在三哩岛附近的5万人来说,当时的核泄漏只能杀死60人。但这些并不能阻止当地居民的恐慌,三哩岛事故30周年时,仍有居住在附近的人撰写纪念文章,表示:“不管科学家怎么说,也不论政客们是如何向**解释,我都要告诉大家,三哩岛附近的城镇中的癌症发病率奇高。

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高(切尔诺贝利地区除外)。”

三哩岛事故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对核能的看法,在此之前的能源危机后,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纷纷把核能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品,正是核能的**时代。事故后,曾经在美国蓬勃发展的核电行业中止了。没有新的核电项目,甚至很多原计划两年后开工的项目都终止了。

三哩岛事故后长达30年的时间,美国没有建设或投产过一台核电机组,作为世界核供货商龙头老大的西屋公司,民用核设施生产几乎没有了订单。甚至有人认为,正是从三哩岛事故开始,世界核电发展开始步入近30年的萧条期。

但这次事故也使业界更注重仪器操作平台的研究,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失误,并以更苛刻的标准重新评价核电站对公众的潜在风险。时至今日,美国的核管会(nrc)在对***核电站技术进行安全评估时,“几乎假设倒霉的操作员把所有能犯的错误都犯了一遍,同时还赶上天灾(**或海啸)。”

核安全文化

核安全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一 对核安全文化的总体认识。核电工程项目是一项投资巨大 技术复杂 单位众多 物流密集 接口频繁 场地集中的特大型工程项目。核电工程项目技术密集复杂,包括核岛 常规岛 辅助设施各类专业,系统复杂,接口繁多,而且建设周期很长。由于核电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使得其安全风险因素众...

核安全文化

对 核安全文化 三个定义的理解。想了解核安全文化,就要从核安全文化的定义谈起。由于着重点不一样,核安全文化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被广泛认同的定义有如下三种 wano定义 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它以领导为楷模,并内化为员工的行为,致力于使核安全处于最高优先的地位。insag 4定义 是存在于单位与个...

核安全文化

1 核安全文化 核安全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安全问题由于他的重要性而得到应有的重视。2 固有安全性 固有安全性被定义为 当反应堆出现异常工况时,不依靠人为操作或外部设备的强制干预,只是由堆的自然安全性和非能动安全性,控制反应性或移出堆芯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