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态度管理是智慧。
每个人心中对于“质量”一词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有人把“质量”比作企业的生命,有人把“质量”看做一种责任,还有人说它能体现出工作者的忠诚度……这些比喻从各个方面,恰如其分的表现了质量的重要性。而在我看来,质量更像是一张脸、一颗心,客观的表明了工作的态度,甚至是对于人生的态度。
质量是一种态度,质量取决于每个员工的认知。张瑞敏怒砸不合格冰箱,这一举动,使得海尔集团员工的“质量意识”大大的提高了。他也凭借着这样的态度把“海尔”做向了国际舞台。
我国澳星发射失败只因为配电器上多了0.15毫米的铝物质,而这一质量问题所造成的重大损失仅仅是因为工作人员“差不多”的态度。联系到我们实际工作当中,为了赶工期、追求一时经济效益,而对于质量要求置若罔闻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焊脚高度不达标,钻孔尺寸偏差大,诸如此类问题绝不是技术上的短板,而是态度上的放纵,最终造成的损失也必然是重大的。
质量是一种态度的思想不仅体现在现场对于构件的制作和安装上,同样体现在bim建模工作之中。对于一个刚建立完成的三维模型,构件内部或是构件之间必然会发生碰撞,碰撞的数量是巨大的。这时就要求建模人员以精益求精,对工作百分之百负责的态度对所有碰撞逐一检查并修正。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出图的准确性。
如果说生产的质量可以提现态度的话,那么对于质量的管理则更能提现出管理者的智慧。
记得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哪一位医术最好?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吃惊地问:
“你的名气最大,为何说长兄医术最高呢?”扁鹊惭愧地说:“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
而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所以觉得他水平一般,但在医者看来他水平最高。”
质量管理如同医生看病。许多企业悬挂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标语,而现实中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质量管理误区。他们不注重过程控制,只想要“结果”,岂不知“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最终导致管理者对表面文章乐此不疲,而对预防式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敬而远之。单纯事后弥补方式存在严重的危害,首先,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其次,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第三,员工的质量意识下降,造成质量事故频发。
要提高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首先要求管理者拥有很强的全程质量管理意识。而且要具有长远的眼光,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效益,放弃了对质量的控制。决策者一句“不出大问题就行,要力保本月产量”的话,就会立刻把员工多年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质量观念击跨。
决策者有了全程质量管理意识,还要让中层和员工形成良好的全程质量管理意识,这是需要智慧和耐心的。每个下游环节员工就是上游环节的质量监督员,出现质量要及时反馈给上游,杜绝不合格产品从自己手中流入下个生产环节。
其次,每个环节都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标准。从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的编写到材料进场,再到制作构件和安装,每个环节必须制定详细的、可控制的管理标准。事前控制主要是针对一些较难的施工的环节和较新的施工工艺,容易出现的问题作出全面的**和积极的防治手段。
事中控制要求严格检查、及时反馈、及时整改。事后控制确保每个构件合格并把不合格构件及时返工。
第三,客户和员工是最好的质量改善者。客户是质量的裁判。应当及时对客户反馈的意见进行调查和整改。
员工是质量的一线情报员,他们熟悉整个环节的每一个细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改善质量的最好措施。企业应当对生产质量重视的员工进行奖励,这样会激励更多员工加强质量管理。此外,设立专项奖金奖励努力改善生产质量和工艺的员工。
智慧的管理能够使产品的质量得到保障,卓越的产品质量又能不断促进管理提升,达到一个良性循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在员工心里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让“质量第一”不仅仅成为一句口号,而是真正奉行的唯一标准。
金结苏航。
质量月征文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保证质量关。管加车间质量控制新策略。为了应对将来更严峻的生产任务,交付更苛刻的质量任务,达到更严格的交验要求。管加车间对车间管理层进行了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的相关学习,正当s8001海工船生产之时,以此为契机,大力学习理论知识,并将之推广到车间的实际生产中去,使之达到预期的效果。...
质量月征文
筑质量大堤迎时代挑战。犹记得俄罗斯萨扬 舒申斯克水电站发生事故时恰被路人拍下的 画面。两岸青山宛若两条健硕有力的臂膀温柔地环抱着叶尼塞河水,一汪库水深邃而平静,如同往昔大山中每一个安宁的清晨。突然间大坝底部的 划破了这静谧的画面。由于水电站2号机组进入不推荐的运行工作区,机顶盖锚定螺栓被拉断,在水压...
质量月征文
从价值工程的角度看质量。不同的对象 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生产者 不同的使用者对质量的看法有所不同,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生产者只有把握住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为质量一词所冠以的新的意义,才能把握住新的市场,把握住新的发展。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 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