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本身,究竟该怎么看待并处理解决这些问题呢?从根本上来讲,恐怕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以德为先,践行师道。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 坚守以“仁爱”为哲学基础的师德观。
越是社会发展速度快的时代,社会变革就越深刻,各种社会问题就会越发突出。当下的社会背景和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有一定的相似性,是大变革、大转化的时代,也是百家争鸣、观念更新、人才倍出的年代。当年的孔子正是耳闻目睹了这种‘礼崩乐坏’、‘世风日下’缺乏人伦道德的状况,提出了崭新伦理学说,即“仁”的哲学思想。
孔子把仁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仁是他最高的道德原则。由此,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充斥着“仁爱”思想,在他的教学过程中饱含着“仁爱”的教学实践活动。
所以,当我们看待当下和眼前的教育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以“仁爱”的师德标准反省自身,用“仁爱”的胸怀理解包容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不满,用“仁爱”的行动化解解决学生和家长的困难。有了“仁”为哲学基础的师德观,作为教师本身,就有了思考的依据,行动的准绳。
二、在教育对象上,强化“众生平等”的师德观。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打破了当时“学在官府”的格局,使广大的自由民得到受教育的资格。在“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他不嫌弃无文化的“鄙主”,不拒绝“难与言”的童子,广收门徒,出现了**三千的局面。“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讲,体现的是众“生”平等的师德观,这在阶级分明、各阶级间地位严重不平等的社会背景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而当今虽然在法律和人格方面,每位同学的受教育权利是平等的,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分布不平衡等原因,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再加上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学校管理者 、学生家长等方面将社会上诸多不正之风带入学校,影响教学工作,从而导致一系列教育不平等现象。比如 “重点班”问题、家长送礼以及教师主动向学生或家长索取礼品或红包问题等等,让原本单纯的教学活动染上了商业交易甚至“行贿索贿”等不正之风。
可能对上述问题,很多老师也是叫苦不迭,甚至有苦难言。因为大多数教师的正当收入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相似行业,社会地位也得不到保障,面对不断**的生活成本和社会家庭压力,不得通过其他渠道增加收入,缓解难言之隐。
上述问题固然需要国家和**层面改革解决,但教师不应该以学生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出口而让学生遭殃。不然,学校风气如何能正,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怎么能得到保障,教育不平等现象怎不愈演愈烈?
只有全体教师队伍强化众“生”平等的师德观,主动抵制教育不平等的行为,,积极主动推动教育事业改革,才能根本解决当前的诸多教学不正之风。
三、 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德与才的辩证关系。
北宋司马光对德才的关系曾经有一段著名的评论:所谓,德才兼备谓之圣人,德才兼失为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可以说,百行以德为首,无论什么职业,如果品德问题解决不好,都将害人害己。
当今社会,各个行业诚信缺失问题非常严重,丧失基本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事件常有发生,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和生活安全。通观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就是其在利益驱动下,丧失了道德的底线。
而学校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不但要在学校和教学活动中抵制各种丧失道德的行为,还要身体力行并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德才关系。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向品德高尚的行为学习,以丧失品德的行为为耻,不单单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言传身教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向“德才兼备”的目标进步。
总之,为师之道,以德为先。牵涉到教学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不一而足。只有广大教师队伍牢固树立高尚的师德,自觉践行为师之道,才能守住教育事业的底线,积极解决当下存在的诸多教育问题,更快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个人家庭和国家社会。
师德教育主题征文
为师之道以德为先。教师,一个崇高的职业,一个光荣的名字 教师像蜡烛,照亮了别人,点燃了自己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上学的时候,我就在这些对教师的无限赞美中,对教师充满敬仰之情。时光如梭,现如今我已然成为执教二十载的人民教师。即将迈入不惑之年的我,回首数十年学生和教师生涯,真切感受到一个道理 为师...
师德教育主题征文
精品文档。为师之道以德为先。教师,一个崇高的职业,一个光荣的名字 教师像蜡烛,照亮了别人,点燃了自己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上学的时候,我就在这些对教师的无限赞美中,对教师充满敬仰之情。时光如梭,现如今我已然成为执教二十载的人民教师。即将迈入不惑之年的我,回首数十年学生和教师生涯,真切感受到一个...
师德教育主题征文
为师之道以德为先。教师,一个崇高的职业,一个光荣的名字 教师像蜡烛,照亮了别人,点燃了自己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上学的时候,我就在这些对教师的无限赞美中,对教师充满敬仰之情。时光如梭,现如今我已然成为执教二十载的人民教师。即将迈入不惑之年的我,回首数十年学生和教师生涯,真切感受到一个道理 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