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教师在对家庭作业的设计探索上,也走出了传统“家庭作业”的惯性思维,设计出差异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实践性作业等,无疑这是我们教师对待家庭作业认识的一个质的飞跃。
但是不久前的一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深思。寒假中儿子唉声叹气要我陪他完成假期综合实践作业:用动画的形式记录去新加坡参观的景色。
从传统家庭作业的角度去看,的确创新了作业方式,老师也设计的别具匠心,让孩子走出家门,体验新加坡的巨变,展示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面对愁眉不展的孩子,我瞬间想到几个问题:动画设计的相关软件孩子没有接触过。
制作动画的水平也很有限,面对儿子的愁眉不展深深体味到家庭作业不仅是孩子的负担,也是家长的负担。试想:为什么我们大人上了一天八小时的班、回到家都不想再续谈公事,而孩子们却得在学校待了一天以后,回到家继续写功课?
我们之所以把家庭作业作为一根促进学生成绩提升的“救命稻草”,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惯性和懒惰,我们不想负起作为教育者或者作为家长应该尽的责任。把学习的责任留给了学生,而不想去读懂我们的孩子,去激发他们的潜能。
回想自己的教学经历,踏上教师岗位以后,给学生布置的回家作业无外乎抄抄写写背背默默,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的家庭作业也变得“更为灵活”读书体会、写日记、优美语句摘抄、阅读记录……总想让孩子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所以每周家长们都要花上许多亲子相处的宝贵时间,协助孩子们完成各种各样的记录、功课,然后就是在家校联系本上签上家长的大名、以示负责。现在想来,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这的确是学生和家长共同的负担。
假如每天作业是把你喜欢的文章读给父母听听,这样在父母工作之余听到孩子充满感情的朗读,即缓解了工作疲劳,又加深了亲子交流,又怎么会影响家庭亲子关系呢。
读着《家庭作业的迷思》,我更清晰地思考着:为什么孩子们下课后不能单纯的“只是做个孩子”,玩玩具、看书,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为什么从古至今每个孩子都不喜欢家庭作业,却从来没有人想过,家庭作业到底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好比一个人的小名与学名。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以陶行知的观点来看,让孩子闷在屋子里写无穷无尽的作业恐怕不是很好的教育。
其实,作为教师,我早就怀疑“家庭作业”的必要性。只是,我没有勇气。多么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可以身处在更“信任孩子”的教育环境中,届时,家庭作业将成为“历史遗迹”,而孩子们则享有更愉快的童年。
二、繁重的家庭作业让孩子失去童年的乐趣。
围观我们身边的孩子除了每天应付各科家庭作业,课余时间几乎都奔波于各种辅导班之间,父母把时间都精确到分,甚至许许多多的教师和家长把以巩固知识、训练技巧为主要目的的家庭作业作为爱孩子的方式。大家理所应当的把成绩上的胜利认可为教育的胜利,孩子才能获得美好的未来。在这种思路上“兢兢业业”的人没有意识到,就是因为孩子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属于他们的时间,可能也就没有将来的创新,也让孩子失去童年的乐趣。
国外的孩子是玩大的,很多的奇思妙想没有玩是做不出来的,而我们也就尽到了应该尽的责任。事实上,这只是以孩子厌倦的方式爱孩子,只是一种自我安慰。一种放弃孩子的方式。
作者的一些观点或许会让一些老师和家长们难堪,例如在书中第六章,科恩说:“一个人越不明白教学如何运作,越不知道如何看出哪些学生遇到困难,他就越有可能认为测验分数很重要。我相信,对家庭作业的支持同样来自对认知科学、教育学和儿童发展的无知。
”家庭作业的迷思》被一些**称为“是这个国家的每位老师和家长都应该阅读的书”。的确它可以让你从这种“执著”中获得觉悟,如果你是一位肯倾听的教育者或者家长。在这本书专讲作业的书中,作者以犀利的观点、大量的数据来颠覆老师和家长们对于家庭作业的惯性思维,让读者重新思考家庭作业存在的意义。
虽然我们也承认,科恩对教育的看法是直击问题核心的,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却不自觉地偏向了对智力和技能的训练,繁重的家庭作业就是这种倾向的明证。“我们欠所有孩子一个真相、以合理为基础的家庭作业政策”,这是本书作者的最后一句话。让我们以这句话为起点,从我做起,在教学实践中给我们的孩子一个真相、一个以合理为基础的作业政策。
这本书用实证的方法打破了家庭作业的虚假神话,让我对“家庭作业”的目的和实效有了新的认识。本书不是主张不要作业,而是问怎么做才有效益。而问作业的效益时,问的不仅仅是是否提高学业成绩,更核心的是孩子有没有兴趣,是否能增广、延伸学习效果,亲子间的关系与互动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等。
作者在篇末也提出怎样做才有效益。用我的理解就是:老师坚持只用自己设计的量少而之高的家庭作业,将无效(或低效)批改的工作节省下的时间去花心思设计作业,去思考“错误”,应当是能够“双赢”的。
读书随笔征文
2013 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读 教书匠 有感。开发区第一小学李越 138 学校给每位教师都发了一本 教书匠 让大家阅读。在拿到这本书时就被书名吸引了,因为之前读过一本 不做教书匠 我很想看看这位 教书匠 的是如何教书的。教书匠 为美国普利策奖得主弗兰克 迈考特的作品。他以一个个亲身经历的生动的...
教师读书随笔征文
2013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玫瑰与教育 读书随笔。蓬莱市村里集中学 吴艳梅。记初读这本书,名字很吸引我。玫瑰 象征爱情,怎么会和严肃的 教育 联系到一起的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被它深深地打动了。心灵鸡汤不过如此吧!玫瑰与教育 是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
教师读书随笔征文
2013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玫瑰与教育 读书随笔。蓬莱市村里集中学 吴艳梅。记初读这本书,名字很吸引我。玫瑰 象征爱情,怎么会和严肃的 教育 联系到一起的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被它深深地打动了。心灵鸡汤不过如此吧!玫瑰与教育 是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