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

发布 2020-04-02 10:17:28 阅读 2319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复习加强版第四单元。

一、 单项选择题。

1.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决定性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有。

1) 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 (2)以少胜多的战役(3)都是以曹操胜利而结素。

a(1)(2) b(1)(3) c(1)(2)(3) d(2)(3)

3.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大败曹操军所用的只要方法是( )

a离间计 b火攻c偷袭d诈降。

4.孙吴的都城建业,是今天的( )

a扬州b南京c徐州d苏州。

5.到成都旅游,必看景点之一就有“武侯祠”,它是为纪念( )

a刘备b张飞c关羽d诸葛亮。

6.南京被誉为六朝古都,这里的“六朝”不包括( )

a孙吴b东晋c南梁d明朝。

7.我国古代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始于( )

a秦朝时期 b西汉初年 c东汉末年 d三国时期。

8.北方人口南移的主要方向分三天线路,其中,中线移民进入到今( )

a巴蜀地区 b两广地区 c两湖和江西地区d江浙地区。

9.历经六朝时期的开发,南方形成的三个先进农业经济区是( )

1) 巴蜀地区 (2)江汉地区 (3)两湖和江西 (4)讲浙地区。

a(1)(2)(3) b(1)(2)(4) c(2)(3)(4) d(1)(3)(4)

10.六朝时期,南方出现很多商业城市,其中吴郡的丝织业很著名,你知道吴郡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

a扬州b南京c宁波d苏州。

11.六朝时期,南方农业技术进步明显,下列相关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改传统的“粪肥精耕”为“火耕水耨”

b.犁耕技术得到推广和改进。

c.各地大量兴修水利设施和工程。

d.引进北方小麦、实施稻麦两熟制。

12.下列六朝时期的城市中,属于新崛起的海外**港口城市的是( )

①京口 ②广州 ③鄮县 ④余杭。

abcd.①③

13.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手工业有明显的发展,手工制作工艺精湛,右图是当时手工业的典型代表,这充分说明了当时哪一手工制作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 )

a.冶铁b.制瓷 c.矿业 d.铸造。

14.在隋朝统一前的270年里,北方多个政权分立,其中只有两个政权曾统一黄河流域,这两个政权。

是( )曹魏西晋 ③前秦 ④北魏。

abcd.①④

15.建立北魏的民族是( )

a.汉族b.氏族c.匈奴族 d.鲜卑族。

16.有一位传奇太后因为在改革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成为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历史潮流的杰出代。

表,她是( )

a.马太后b.萧太后 c.冯太后 d.慈禧太后。

17.孝文帝为加快民族融合的进程,将都城迁至( )

a.平城b.洛阳c.长安d.建业。

18.《魏书》记载:“(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里的“北俗。

之语”是指( )

a.匈奴语 b.汉语c.鲜卑族 d.胡语

19.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下列成果中不属于此范围的一项。

a.胡服骑射 b.胡人汉服 c.汉人胡食 d.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

20.战国时期,有一位国君毅然抛弃中原传统的衣冠制度和作战方式,大胆学习北方游牧民族军事。

的优点,下令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这位国君是( )

a.晋文公 b.楚庄王c.越王勾践 d.赵武灵王。

21.汉武帝时期,在出使西域过程中,开通丝绸之路,为西域各族人民同中原人民的交流做出贡献的。

杰出代表是( )

a.卫青b.霍去病c.张骞d.董仲舒。

22.“苏武牧羊”的故事广为流传,你知道苏武是被那个少数民族所扣押( )

a.犬戎 b.匈奴c.蒙古d.鲜卑。

23.《三国演义》第九十回“驱巨兽刘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中,“七擒七纵”孟获的是( )

a.刘备 b.诸葛亮c.张飞d.赵云。

24.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原地区的汉族女子引领时尚的服饰是( )

a.在袖紧身 b.宽衣博带c.小袖短袄 d.胡衣胡袍。

25.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③北魏孝文帝。

改革齐了很大的推动作用④**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abcd.①④

二、材料分析题。

26.材料一:魏主曰: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

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至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

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

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材料三:南朝**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请回答;1)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皇帝指的是谁?

2) 根据材料一你能说出他为什么要迁都吗?

3)根据材料二的故事,你有何感想?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复习加强版第五单元。

一、 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古老的记事方法是( )

a.上古结绳记事 b.仓颉造字记事 c.甲骨文记事 d.金文记事。

2.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

a.是我国最早的文字b.是我国最早的结绳记事画面

c.是我国最早的文字雏形d.是我国最早的甲骨文。

3.下面有关甲骨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存在商代甲骨上的文字 b.已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c.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 d.甲骨文已经齐备了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总结的六种汉字构成方法。

4.请你在以下有关汉字的评价中,选出正确的项( )

汉字历经千年不衰,形声表意②电脑时代汉字因为输入慢而将走向拼音化③汉字在演变过程中。虽然字形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基本结构仍是相通的④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中华民族的根。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

5.2024年的高考中,一篇“甲骨文作文”被网民称为“2024年最牛高考作文”,“甲骨文作文”也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络词汇之一。我国的甲骨文最早出现在( )

a.商朝 b.夏朝 c.东周 d.西周。

6.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定在龟甲和兽骨上,目的是为了( )

a.纪录历史 b.占卜凶吉 c.传递文书 d.制工艺品。

7.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8.商朝的金文是指( )

a.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b.可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c.刻写在石器上的文字d.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9.今天的汉字是从下列哪种文字发展而来的( )

a.甲骨文 b.铭文 c.大篆 d.隶书。

10.青铜器是人类学会铸造的第一种合金器皿,其元素有( )

铅 ②锡 ③铁 ④铜。

a.①②bc①②④d①③④

11.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孔子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12.孟子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名言中哪一句话出自他之口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学而时习之“

历史七年级上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考点一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 结果曹操胜利。基本统一北方。2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败。三国鼎立局面开始出现。3 三国灭亡顺序 蜀 魏 吴。4 为西南地区开发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诸葛亮,孙权派卫温首达夷洲...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三国鼎立。一 官渡之战 以少胜多 1.曹操获胜的原因 1 政治 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今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招揽各种人才。2 农业生产上,屯田的措施。3 指挥得当,善用人。4 袁绍骄傲轻敌。2.交战双方 曹操 袁绍。3.时间 200年。4.战术 声东击西 各个击...

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本周七年级进展了一次单元检测,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考试成绩不理想,并且班之间差异也很大,令人深思。平时个别班一部分学生行为习惯不够好,从而影响了整体的学习效果,今后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另外学生从做题情况来看,学生对一些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牢固,并且不能灵活应用,如22大...